近日,一篇题为《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的文章热传网络。作者是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邢斌,也是一位诗人兼评论家,他以自己一个月的送外卖经历为例,讲述了行业疾苦、生活不易以及当代知识分子面临的信息茧房。文章一经发出,立即刷屏朋友圈,“很接地气也很有深度”“这才是真正的大兴调查研究”,好评可谓铺天盖地。
说实话,外卖员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因“玩命狂奔”而时不时引发安全问题,也让其工作生存现状等问题,屡屡引发全网讨论。那么,这篇主题看似不算新颖的文章为啥能火上热搜?一来,高校教授化身外卖小哥,这样的身份反差足够吸睛,而且作者以人文教授特有的细腻感触,专门记录了在送外卖过程中所遭受的“职业轻慢”,一下子引发了该群体的广泛共鸣。二来,这次体验足够“走心”。没有打酱油,没有走马观花,而是风雨无阻地跑了一个多月的单。正因为体验足够深,所以作者对于劳动强度、系统设计的弊端以及行业生态等感悟更为深刻,戳中问题本质的“思考”自然更能给人启发。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高校教授体验送外卖,也让大家看到了调查研究应有的打开方式。在很多人印象里,知识分子做学问似乎就是“深居简出”、凭空思考,但邢老师的经历则告诉我们,做学问固然是一种思维的抽象艺术,但从选题到立论再到政策建议都离不开深入调查,只有切身体验了才能有真感悟、出真知。

邢斌,1976年,青岛人。诗歌爱好者。2003年至今,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
【三声甘州】
酒嘛 水嘛
喝嘛
钱嘛 纸嘛
花嘛
人嘛 命嘛
苦嘛
2017.9.4
【愚人节】
上帝说
要有节
于是
就有了
愚人节
2017.11.15
【感恩节】
我熟谙你们
所以,龙卷风必来
掠走人间所有的废话
把白噪音还给世界
2017.12.6
【神高于一切】
为了把硬币投进去
我连续抛了三次
最后乞丐接住
直接扔进了搪瓷缸
严肃地对我说
神高于一切
为什么总有某个东西高于一切?
我想和他争辩几句
他早就走了
2017.11.17
【父亲节】
父亲节的胡须应该是翠绿的
让我扎好小辫,钻进这丛林
折条嫩枝编一个花冠
再用天蓝色的汁液把额头抹黑
躺在大号的皱纹里
闭上眼睛
薄荷香特别凉
如果我躲得太深
他肯定会被自己的胡子绊得仰面朝天
被新鲜的胡茬扎得呵呵傻笑
被自己气得虚张声势地
学老虎叫
学狐狸叫
学奶牛叫
学青蛙叫
然后学公鸡叫
学小鸭子叫
学小奶猫叫
我会在小猫猫的奶声奶气中轻轻跃起
我用小鼹鼠声叫
然后听到蟋蟀叫
用大狗声叫
听到小狗在叫
我一边跑一边狼王那样啸叫
听到咩咩羊柔软地叫
我会躲在一根油黑的胡根后面作河马叫
停好一会
听到长颈鹿缓慢地叫,越来越近
最后我用小马银色的嗓子欢快地叫
叫音未落
就被一声刚健苍劲的驴叫拦腰拔起
抛进了云霄
2017.6.18
【提一坛俄罗斯去送轩辕】
轩辕要去俄罗斯
对于天天圈在圈里的我们
这可是大事
现在科技发达
山不够高
海不够阔
江湖不够远
不如提一坛高度的俄罗斯
穿过前十大街
去送轩辕
2017.11.22
【就这样把它择了出来】
我们是带着任务跳上船的
除了拍照留念,还要为女士
折一支连梗的荷花
这条三米长的蓝色塑料船
比我们预想的轻得多
荷塘的肥水也比我们预想的
黑很多
要求我们对彼此的平衡术
也要多一份关切和互信
中途,轩辕和我小心地
交换了位置
以便各自都能留下
与荷花们独处的图像
在密集的深处,它们
即兴地打开花瓣
像一群没有洗脸的孩子
站在岸边的人
不可能看到它们
我们停下船
就这样把它择了出来
2018.6.25
【清明节】
穿过原野
穿过灰色的河流
穿过往事般的丛林
穿过疲惫不安的黎明
穿过村间深深的车辙
穿过那树湿漉漉的桃花
他们年复一年回到你身边
春天,你为何留一道伤口永不愈合
2017.11.15
【雷鸣】
一冬的雪
都等待着
雷
锤开所有的云层
你为何不鸣
推开我低矮的院门
肮脏的碎雪
到处被踏得泥泞
无处下脚啊
这么多惶恐不安的事物
2017.11.27
【重阳节】
我们有2/7的概率
在重阳节拥有一个平静的周末
九点醒来,步出东门
慢慢喝尽一碗北关糁
选定一座方正的高楼
进楼梯间,盘旋直上
看退休者在广场把玩响亮的鞭花
看婴儿在阳光下晒着奶香
看一个孤单的背影蹲在沂河岸
看男人和女人徒劳地穿过街道
看一切如同切碎的彩色斑点
在废墟般的楼梯间
一路登高
最终抵达天台
就像从树洞里探出了脑袋
2017.10.29
【中秋节】
从楼间望去,月亮
遥远得如一部《庄子》
而文明像朝霞追逐晚霞
需要一位冷漠的哲学家
这是我能看到的
从飞船望去,月球
陪伴着的,不只是地球
不只是无边的星群
不只是上帝用代码繁殖出的相似性
不只是一部无穷无尽的独角戏
精确,冗长,令人绝望
这是我能想到的
从屏幕望去,月光
和斟满的酒杯一样
平等得就像神话
所许诺的一切,都发生在蟾宫
如果你递给李白一坛美酒
或者塞给我一个自拍杆
瞬间我们就能全都融入其中
这是我能做到的
2017.10.4
【万圣节】
2017年前,我们
停止生产神祇
希望圣徒们自我繁殖
不再如此乏味----
就像打怪练级
就像积分游戏
就像你编织韵脚
定义一只蝴蝶的顿悟
就像我们虚构一个顽童
在超市的货架间追逐
另一个顽童
迎面撞进万圣节的货箱
消失在塑胶鬼怪的海洋里
2017.11.1
【下雨了】
雨在下
我走到窗边观雨
水滴溅到我的衬衣上
好像小朋友在楼下喊我
出来玩
2018-3-18
【我下着雪】
我梳理街巷。我下着雪,慢慢悠悠
捋顺昏暗的老街,啤酒摊,糁馆
蘸祊河水描醒你眉眼。黑暗只会被催眠
谁能阻止它变形,繁殖?我下着雪。阴云
擅长收集眼泪,但若它先于你苏醒
我将以交叉步将它绾在街口木棉树上。
2018-3-27
【剑花】
命运没被噎着。只是你在沉醉
剑花在舞 曼陀罗在闪烁
大十字肩徽 盾 悬针 银芒
满足的马达高声啸叫。
一杯薄酒。又一杯
薄酒。若毛发满浸酒精
它必高耸如丛林。
若酒神起身战吼,它
必绾一个剑花为此片段封印。
若你无法直视狼藉的剧场你不属于
戏剧。
危险的事物我一见倾心
2018-3-29
低俗小说
沉甸甸的智慧让人神烦。我
背着它东躲西藏,哎呀
踢倒一个酒摊又一个酒摊
我笨得像大象 踅进午夜场
放手哦,放手吸酒精银亮如虹如霓
哎呀,二流精英肥硕的神汉满地爬
踩死一片,春风又吹熟一片
旺得像谷雨后山呱唧呱唧满岭的小蘑菇
哎呀,沉甸甸的智慧你让我头重脚轻
让三月牛毛雨落在秋天的骨头缝里
上帝啊我欠你一枚劫材
欠你一言为定
你去牵金斯堡调酒牵昆汀调墨掳胡女调琴
看我为胖头鲸穿插一身银针
散万朵扁舟入海作法
2018-3-29
【教授群】
三局过后
球友A向我简介球友B
邢教授,这是你同行
光耀微商典藏研究院李教授。
我握着B的小手说
久闻大名,我只是小讲师
向你多学习。
B爽朗地大笑道
何必客气,我们以前也是叫讲师
不小心做大了才改的教授。
说得我脸都红了
2018-4-5
【读刘慈欣】
每当噪音开始啸叫的时候
我就躲进蜗壳
开始读刘慈欣
啊 浪漫的微纪元
这一光速秒里
我能彻底忘了人间疾苦
觉得它们就像一堆笑话
2018-4-17
【豚鼠】
我们养了一只
天真的豚鼠
准备给它起个响亮的名字
贝贝
宅宅
臭臭
胖胖
或者臭蛋
或者
阿尔法
西格玛
贝塔
我提着它尿湿的报纸
在小区里周游
始终没能为它想出一个
合适的称谓
2018-6-3
【星】
我猜,上帝是位小女孩
流星
就是她划亮的火柴
2018-6-17
【梦】
我梦见我的诗
跳上摩托
穿过穷人泥泞的泪水
跃入大西洋
我梦见我的诗
蜷在亚麻布里
被一只羚羊
叼进它们的语群
我梦见我的诗
生于高原
死于街头
在自己的手心
2018-6-28
【寻南京不遇韩东】
从远处看
低沉的建筑
被密林吸收
飞鸟集
被巷道吸收
明灭的隐喻
被往事吸收
2018-8-12
【杏林观雨】
雨在下
我把车停在银杏树旁
雨刷像睫毛
闪动
坐在安静的孩子内部
看大人们抽泣
2018-8-14
【百炼钢铁】
针雨
落进眼里
百炼成寸铁
2018-7-25
【朱颜辞镜花辞树】
【清】 王国维词 / 邢斌译
镜子汲取容颜
尘土召唤盛放的花
正如被东风吞咽的词和友情
迅疾地流向秩序的起点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018.7.9
【秋兴八首之三】
【唐】 杜甫/ 邢斌 译
步出东门,我每天遭遇到的
无非是疲惫的清晨卧在不知名的小丘
丘林下牛车慢慢悠悠地穿过城门洞
它们的主人跳下来,蹲在树下
安静地过早,像牲畜一样不停
沉默地嚼着什么。城墙上三五士兵
斜扛着矛,边吃边打趣着昨夜的逸事
角楼的军号惊动了鱼鹰,它们
互相推挤着,装模作样地晨练
就像六年前的我,败兴地把命运
托付给百里外湍急的江流
托付给这座顽固的古镇
唯有这里,帝国依旧永恒
像城墙上厚密的青苔
像燕子们安详的翅膀
像疲倦的街巷
唯有一杯晨酒
让我想起长安不眠的酒楼
雄心和痛苦的诗篇
成团的雾掠过后坡。酒意中不难辨认
那些煊赫的身影,壮丽而浮夸
依旧沉溺于天宝年的舞步
与眼前这盘辛辣的咸菜不欢而散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2018-7-10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 李贺 / 邢斌 译
叶与花
正如夜和昼
循环于封闭的庭院
正如我
等待风穿透院落
将我和苍耳们
鼓荡在随意的狂暴中
原文: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2018.7.30
【真可爱】
女儿每天写完作业
就坐在小豚鼠憨憨对面
背单词、温书、玩手机
实在被磨得心软了
会小声说
“姐姐喂过你了,你还皮”
然后切一片黄瓜递给憨憨
我坐在沙发上看书
听到女儿的叹息
“你要是个真弟弟
就没这么可爱了”
2018-9-13
【鸟书】
一个二流子写了本书
来信说让我写个序
支持下他的文学霸业
我翻看了十来页
挥笔写就
“什么鸟书
不登大俗大雅之堂”
2018-9-10
【分行的部分】
我珍惜一天中慢跑的部分
巡游街巷,与车无争
刮风下雨,各有温度
我的手脚忠实于我
我手机上的计步器忠实于我
这基本上就够了
有时候,一团蒸腾的念头
压得越来越实,豁然点亮一段回忆
会刹住我
找个不碍事的地方,套上帽盔
写上几笔
我珍惜我分行的部分
2018-2-24
【10后始于忧患】
菜篮子满了
年轻的妈妈还在转悠
指着货架
教儿子认蔬菜
魔芋 冬瓜菜花 甜椒
苋菜 冬笋油麦 茼蒿
老张指着小家伙对我说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可以为诗矣
妈妈闻声回头一笑
识食物者为俊杰
2018-1-11
【圣书】
我从小喜欢圣经
特瓷实 庄重
我喜欢读它
世界源于空白成于秩序
后来圣人辈出
再后来出现了一堆形声字似的圣人
亚当的N种变形
遥远的埃及沙漠
爱琴海 罗马岛
石匠 木匠东方老人
四处漫游
俊美的先驱奇遇记
拥有令人昏沉的魔法
81次拯救世界
如同西游记万法归宗的套路
累了就不断跳读
现在只能回忆个大概
而真正强烈的人物
一个是力士参孙
他一个人用驴腮骨
揍扁了一千个敌人的颅骨
一个是亚伯拉罕
他把儿子洗净
揣着刀 领到山上
象杀只羊一样献给上帝
真是一头倔驴
我时常把它从水浒传和西游记之间抽出来
翻看一会
就像我梦里
时常回到故乡的街巷
2018-1-7
【高原】
合上《我走了》
宛如重回高原
稀薄 凛冽
或许我会真的重回那里
那些疲惫的羊群
粗大的牧人
低矮的树 格桑梅朵
那些不倦的脚步
一阵歌声 被迅速吸收
雪峰垂首肃立
没有人去攀越它们
我们在湖边逗留
饮下滚烫的褐色茶浆
或许会谈论起山峰的倒影
然后离去
我们的一部分永久的留在那里。
我的影子黝黑瘦长。
我们不会谈论这个。
2002
附文:邢斌: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作者:邢斌 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外卖的基本情况说干就干。
最简单的是跑“美团众包”: 不用培训,注册就行,不限时间,不规定最低工作量,收入一天一结。还有“蜂鸟众包(以前是饿了吗)。基本同上。
后来又注册了“闪送”(据说这家最规范最人性化)。去齐鲁园培训了半天,花了50块钱买了工牌、马甲、文件袋。
“顺丰同城”,和“闪送”差不多,就不再体验了,否则还得花一份钱。
这几家相比较,美团最狠,市场占有率最高。蜂鸟次之,闪送和顺丰相对温和但生意不多。

美团把骑手分三个等级。
核心是美团专送,职业骑手。每天九点打卡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埋头跑系统推送的单子,每单3-4元。都是优化过的好单。取餐处集中,比如说上万达四楼,一圈拿5-6个餐。派送处集中,比如说送到某银行前台一次放5-6份餐。派送距离短,不超过3公里。派送时间短,因为取餐省时间、放餐可以直接放前台,不用进小区、上电梯、爬楼、给顾客反复打电话确认。
他们相对轻松一些。但不好处是不准请假,每个月允许歇四天,歇哪天得提前一星期报备,越是刮风下雨下雪越要求准时派送。接到差评罚款200-500,一般罚500。
送餐迟到不罚款因为是系统计算出来的,人只管快跑就是。说是早九点干到晚九点,实际上还要长。上午八点半开早会,迟到一次扣20。晚上到九点了,手里的餐送完才能打卡回家 (一般到八点半还会继续派单,多数都是九点半才能打卡回家)。在临沂城,专送每天必须干12-14小时,一个月必须干26-28天,平均能挣6000。特别拼命的能挣8000多,都是市区60码逆行闯红灯拿命换的。

专送很苦,但业余送外卖的众包骑手更苦,处于最低的第三级。送一趟单价低30%,单子都是专送挑剩下的,不是偏就是远,要么就是要去没有电梯的搬迁小区爬六楼送上门。好单很难抢到 (上两层有60-30秒的提前抢单优先权)。众包工作时间更长,更危险,挣的更少,不听话就被“针对性”礼送到没有订单的边缘地区。好处是不想干就回家躺着,没人强迫你挣钱。我了解的最拼命的,每个月能挣7000 (每天干15-16个小时,一个月一天不歇)。
我有本职工作,只能干业余的众包。这些天我假日就从早干到晚,工作日早晨跑两小时,晚饭后再跑到夜里一两点,或者两三点。夜里给钱多一些,能挣到钱的都是偏远地方。半夜里我跑到过相公镇东边的村里,跑到方城,跑到兰陵村子里,跑到沂南山里面,都是乡间小路。都是骑摩托。太黑,灯书院照不远,有时候就骑到了沟里。一过长春路,夜里都是大货车,擦身而过,心里也打怵。送完货,骑车回来,才觉得手麻觉得冻得不行。有一次我实在太冷了,就把车停在田里,绕着跑了一阵,看看高德地图,在临沂大学正北九公里,回家还很漫长。
一个月,我送了2000多单,接触了几百个商家,敲响了2000多个房门。平均下来每天骑摩托210公里、步行32000步、爬110层楼。所以我那个月微信运动里每天都是步行最多的。

这个月综合算下来,每小时收入10元是常态,每小时收入20元是极限。
平均每单3.5元,要取货送货2+3公里,取货平均等5分钟,骑车8分钟,送货进小区上门平均7分钟,共20分钟。一小时3单,10.5元。
一次送3单,排列好次序,能节省1/3时间。但会被催。一小时能送4-5单,15.75元。一次送5单,适用于午餐晚餐的集中送餐时间。很难排列好次序不被催促。基本上就是极限值。略微提升单位时间的收入,一小时还是送5-6单,19.25元。好处是能最大化高峰期的送餐量。
关于送的货品,我有一些小的建议: 蛋糕不建议送。鲜花,不建议送。冬天不要送烧烤。万达、泰盛,不建议取货。医院,不建议送。代买,不建议送。菜市场代买,坚决不送。啤酒,最好不送。转单,不能接。一超市用品,比送餐好。文具、药品,最佳。轻便而不易损坏的特殊用品,建议送。长途,加急,谨慎判断。
二、痛苦,是一件事实,还是一种体验?诗歌只有一种现实: 痛苦
——帕切科《诗人之恋》
我无心于调查,就是想体验体验。
2022年很特殊。一份报道里讲,在上海骑手送外卖每天能赚1000多。另一份报道又说,北京人社局一位副处长,王林,亲身体验当外卖骑手,送餐12小时赚了41元。究竟哪个说真的?我想,应该亲身试试才知道真伪。
干了一周,我觉得王林处长那篇报道更真实。大家有时间可以搜一下看看他的具体讲述。不过,我觉得12小时赚41元,这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何况在北京。王林处长体验得有些短,他要是干上个把月,我估计每个月能赚个三四千块钱。要不,他怎么活?
我体验了一个月。这张纸上是我每天记录的收入情况 (没有去除每天3元保险费和25元摩托车油费)。跑到第20天的时候,我上升到了众包骑手的最高级别,路也很熟了(临沂市区的小区和周边的乡镇都牢记了,不需要看导航。经常去的小区,我每天回家都默背一阵具体楼号编排次序,提高步行送餐速度),基本上算是很熟练的骑手了。劳动强度和具体收入情况,大致如此。

但我主要关注的是外卖员这个“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处境。体验这个工作过程中人是如何感受、应对、反刍这些遭遇的。肉体受罪是一方面,虽然很久没有这种体验了;主要的还是受人辱骂。
没有人拿正眼看送外卖的,商家,顾客,尤其是保安。熟人都不知道我最近在干这个,只有我们小区的保安知道。他们天天见我早出晚归半夜回来,不让我进。我说我是业主;他们骑车跟着我到楼下看我上楼,说你送外卖都能在这儿买起房,是个人物。很多顾客看我的眼神就像看要饭的。有的顾客就是披着人皮的畜生。我曾经痛恨过这些人,后来慢慢都忘了。
有几次,差点就被人认出来了。一次是在万达。我取餐的时候,旁边有一对小情侣说那个送外卖的说话好像邢老师啊。我心想肯定是爱听我课的好孩子。还有一次,我半夜送螺狮粉到宝德新领域,开门的男士穿着内衣,他是我的前同事。我认出了他,他肯定没认出我。我戴着头盔。
我更愿意回忆起温暖的瞬间。这一个月,我送了两千多单,有三个人真诚地感谢过我。一个是搬迁小区古城社区的一位女士。她说半夜里孩子想吃馄饨,天这么冷谢谢我专程送来。后来我发现她又打赏了我2块钱。还有一位,也是女士,就是相公镇东北那个村里的。他们夫妻俩怕我半夜里找不着路,打着手电把我送到了路口。还有一对夫妻,老人住在人民医院五号楼,心脑血管疾病中心。我把他们给老人定的餐洒了一些,后来我又买了一份送去。他们俩把第二份餐的钱退给我,又打赏了我10块钱。
真的很感谢他们。祝愿他们事事顺利,吉祥如意。
三、今天,我们体面地存在于社会中,究竟需要每月多少“成本”?在我栖息的孤独中有充裕的时间
来思考希望的问题:
能否有一天
我们的生命
不再像霍布斯所说
只是污秽、野蛮与短暂的?
——帕切科《约拿报告》
我们看一下中国这几家外卖公司的隐形控制结构:
外卖公司总部把所有城市都分包给每个城区的运营商,然后运营商再次分包。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结构,很多国家是不允许这样操作的。肯德基、麦当劳它们都有自己的外卖队伍: 无论专职还是业余,都有正式签约.有五险一金,受伤有公司保险,从不设置送餐倒计时催促你飞马赶到否则亏款罚款。
——我们这几家公司 (在此我不便说它们的名字),实际情况就是,骑手出车祸了,每天扣的3元保险 (公司扣了60%,只把1.2元交给保险公司) 提供最高6000块钱的伤亡保险。不够了,县区运营商承担。还不够治病,县区运营商直接跑路,你起诉都找不到人。起诉城市的运营商都起诉不了,外卖公司总部根本起诉不着,因为都是“劳动外包”,它把自己早隔离出去了。这种重大伤亡事故,据了解城区每个月都有。

猝死,外卖公司总部所有阶层的管理都不会——按照他们的条款,这与外卖公司理睬,总部毫无关系,起诉都是白花钱。全国起诉的都没一个赢的。
罚款的问题。——顾客投诉,会被重罚。这个网上讨论很多,我就不赘述了。我说下另个关于罚款的问题。
比如说:案例一。
这一单完成得很好,很完美。然后继续送的过程中,软件提示说上一个订单没有点击送达。你只好停下了点击。第二天就会被罚款:异地点击送达,或者超时点击送达。可以投诉说,没有超时,而且当时已经点击了送达,这是软件又跳出来的问题。投诉无效。还有一次申诉机会。再次申诉也秒回,无效。打人工客服电话,一个小时内能联系上就是幸运的。联系上了,还是同样的回复。
这样的情况我一个月遇到两次,程序完全一样,三次申诉机会没一点点用,完全是摆设。我最后对人工客服(是个活人) 说,你们可以直接联系顾客看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没用,依旧扣钱。而且扣的钱也不返还顾客,都进了外卖公司总部腰包。
案例二:跑腿单。
送达过程顺利,顾客非常满意。但是顾客不会在手机上完成“垫付款。顾客找不到如何支付垫付的页面,骑手就得在门外等着,也不好大声催促。(大声催促是态度不好,是要被顶格罚款的,罚500) 。一家人在屋内找垫付款入口。等了好久,系统提示说送达已经超时。超时一秒钟,扣跑腿费用40%。超时五分钟,扣跑腿费60%。昨天我在楼梯上等了快十分钟,顾客才完成支付。今天显示那一单扣款80%白送了,从大学城附近到罗庄,11公里。
有一次,在小海螺,替顾客代付餐费后等餐(四菜一汤),等了半小时第一份菜还没做,打电话给经理报备,回复说继续等待等到45分钟还没出菜,再打电话给经理报备,回复说倒计时宽限15分钟;等到倒计时都快走完了,我已经等了75分钟,再打电话给经理报备,回复说和顾客商量,尽量让顾客满意别投诉。
顾客很体谅,说: 既然已经付款了,等一等就再等一等吧,快春节了,人多,理解;我先在家把收货确认了,你安心送来就行。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就看到红色警告: 严重违规,罚款200元!怎么办,开始申诉呗。从第一级开始申诉,填单、录音、截图上报。被打回,申诉无效。第二级申诉....第三级申诉....第四级申诉,到总部了,有人电话录音取证;最后还是申诉无效。最后到第五级,最高级,总部市场部总经理,上海,.....还是申诉无效,答复说系统显示顾客填写好评的时间,我的定位还在饭店。
我说刚才发给你的顾客专门录音的情况说明、大堂经理的录音情况说明、顾客接餐到家的照片已经把事实讲清楚了。回复说不行。同时反问我,你申诉了快一整天了,有这时间,你跑一天外卖,也快赚200块钱了,干嘛这么轴?
我在电话里对这位总经理说,你应该看过一部电影,叫《秋菊打官司》;这不是钱的问题。
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过来,说发了一个红包给我,请接收。我点开,15元红包,留言说我个人理解你的经历,但罚款不能取消这15块钱算是我个人的一个人道主义补偿。
——这几家全球知名的外卖公司,盈利能力真有这么紧张吗?
这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有严格的季度财报和年度财报。我们打开看一下。它自创办以来,十几年几乎没有一年是盈利的。18年亏损1155亿,21年亏损235亿,22年亏损67亿。
我看到这个财报,心里和大家一样,非常惊讶。因为每一单外卖,商家需要额外支付货品价格30%的送货费用,顾客需要支付每公里0.5元的送货费用。举个例子,午餐定一个20元的饭,3公里,顾客支付20+2=22元;商家拿到14元,快递员拿到3元,外卖公司拿到5元。大概抽成比例是这样。它究竟为何亏损如此之大呢?
我们还是看财报。21年,它行政开支88亿、研发开支167亿。22年,它行政开支98亿、研发开支208亿。钱都从这里流走了。它的所有分公司都是外包出去的,总部平台需要多少行政人员大家可以统计一下。它的平台,就是一个手机APP,每年需要多少研发费用来支撑,大家也可以统计一下。
有时候,精心修订过的数字会误导世界。还不如我们日常的体验。这些骑手干着全世界强度最大的外卖工作,拿着最低比例的收入;商家一批一批退出,不再接受它这么重的抽成;它的大股东们在全世界豪宅游艇转移资产……和这些财报数据显示的完全不符。
送外卖的一个月里,我见到了3个女性外卖员,见到了几位年龄很大的外卖骑手,最大的一位对我说今年66岁了。他们承担不了每天14小时、全年无休这么大强度的劳动,我估计他们每个月能赚个3、4000块钱。春节过后,我离开了外卖队伍,但在路上我还是首先注意到他们的身影。最近几个月,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和老人骑手风驰电掣争分夺秒。可能再危险再苦再累,他们也离不开这3、4000块钱的收入。家里的孩子、病床上的老人、银行发来的房贷还款短信……都在提醒着他们: 跑起来,快些跑!有天夜里,我在彷河边上一家烧烤店门口蹲着,等老板出餐。旁边还蹲着好几个美团骑手。
我问他,现如今啥活最苦? 他说,送外卖挣钱最苦,还有快递中心搞分拣也苦,搬家搬货也苦,扛地板砖上楼也苦。
我问他,比老家种地苦不? 他说,当然比种地苦了,种地清闲,又不来钱,种屁的地。我问他,这几样比干建筑活苦不? 他说,当然比干建筑活苦了,千建筑活,大工一天二百,小工一天一百八到二百;但你能拿到钱不? 半年有活,半年没活,干到年底工头跑了,过年,过屁年。我准备把这几样都干一遍。每一样干几个月。给自己油头粉面的内心减减肥。

是否有一种公司,不仅能让我赚钱糊口,还能教我们学点好的东西?这是我心中最大的疑问。
我们这种极度内卷源自哪里,谁能告诉我?
我查证了国外快递业的具体情况。日本送一单起价是32元 (人民币),北美送一单起价是6美元。所以国外让外卖送到家是很贵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薪水,目前日本是国内的2-3倍,北美也是国内的2-3倍。但底层劳动者的收入,目前日本是国内的8-12倍,北美是国内的10-15倍。) 而且,国外的通例是双方都可以差评投诉:骑手被差评五次,要暂停工作重新培训。顾客被骑手差评五次,会被系统封号一年,不能再点外卖,必须自己去取。双方如果投诉,系统提供的都是真人接听电话,2-6小时反馈意见。调解不了,骑手和顾客都可以拿着证据去法院起诉,也可以起诉公司。像起诉公司“违规罚款”、“歧视”这种官司,打赢了一辈子就财务自由了 (一般都会收到公司钱庭外和解) 。因为那些工会,不是一般的厉害,是非常非常厉害。
而我们这些外卖总部的管理系统,与刚才说的那些人性化的公司比较,内核完全不同。
我们这些公司很特殊,就是我们这个“大系统”的具体而微,基因完全一样。它的一切设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变得更精密、更准确,“恰好”能获取适量的劳动者,“恰好”能让骑手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让他们积累不下休养生息、以钱养钱的些微资本,像驴一样,被牢牢拴在这台磨上。
这不就是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里写的那样吗?“新的工厂系统需要的只是人的一部分,是身处复杂机器之中,如同没有灵魂的小齿轮一样工作的那部分。而人身上那些无用的部分,比如兴趣和雄心,还有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望,不仅与生产力无关,还会干扰生产需要的那些有用的部分。”这是关于后现代状况的分析,令人揪心。而我们遭遇的,是加强版,更令人揪心。
究竟谁在阻碍我们过上有最低体面水准的生活?
四、知识分子的“信息茧房复仇是世界的主旋律
人犯我,我犯人,人再犯我
我们永续这无尽循环
——帕切科《牢笼》
我不觉得知识分子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它就是个中性词,既不好,也不坏。
我读了很多年书,读了很多书,结识了很多读书人。但我觉得读书越多,盲区越大,反而会生成一种鄙视日常世界的莫名奇妙的自负。
底层人生活在底层的信息茧房;知识分子生活在知识分子的信息茧房。两者经常是不相通的。
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
我来自于一个天主教家庭。读高中的时候,我顶着巨大压力,离开了教会的钳制。母亲经常叹息说,这些事你做得比教徒还认真,为什么不回到教会里?
为什么呢? 我觉得“精华已尽皆堪弃”。
这是围棋世界里的一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天主教信念的核心。有这个信念是最关键的。我见过很多自称严格遵循戒律的教徒。就算他们言行一致,我也不喜欢: 被动地屈服于某些戒律,内心却充满了私欲,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应该理解人的有限性,理解财富是流动不居的。最起码,得理解世界各阶层必须平衡发展,竭泽而渔必将鸡飞蛋打。说他们之所以慷韦伯谈到清教徒的“慷慨”慨,不仅仅因为道德追求,主要是认识到必须让渡一部分利润给他人,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说得远一点,世界的终点是“空”(空不是无)。我所理解的“空”,是生灭灭生,循环往复,不为某人某姓永远独存。获取大量金钱,有点意思,但也没太大意思。
以前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老百姓爱说,人就是懒骨头,能上不能下。
确实是这样的。年近半百,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娇气,越来越矫情,越来越脾气坏,越来越没耐心。这样发展下去,是要下地狱的。
张爱玲说,有年元宵节,胡兰成陪着她到上海郊区闲转悠,钻进一个棚子里听流浪剧团唱野戏。寒冬,那些女演员冻得红彤彤的,嗓子都冻哑了,就在幕布后面土堆上描眉换装。看了一会儿,胡兰成说走吧。张爱玲说,你走吧,我再看会儿。
后来,张爱玲在美国回忆这件事。她说,我感到震撼,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女人,再苦再穷,大世界天崩地裂,也挡不住她们活下去,就像野草一样。
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