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吗?从古希腊到俄罗斯的酒鬼故事

晶源说国际 2023-01-29 22:48:00

不能不喝,却又不能一直喝的时候

人类的祖先不是随时都能取得硬派的烈酒。但酿造啤酒的过程基本上可以杀死水中对人类是为祸害的各种微生物。酒精浓度远高于啤酒的葡萄酒甚至能直接拿去与水混合,这能让水喝起来安全很多,同时掺水也能让古代社会不至于变成一场没完没了的大宿醉。

整天喝酒,天天喝酒可以很好玩……如果你说的是一年一次,一次三四天的话。天天这样搞,你的肝很快会受不了,你的生命会从彩色变黑白,你的人生会变得步履蹒跚。

不论何种文化,喝酒普遍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酒能保护我们不被不能不喝,但又不太能放心喝的水所伤。但对古人来说,他们也需要另外一种防卫机制来保护他们不被酒瘾所制服。古希腊人会稀释他们的酒,而且他们会边喝酒边吃东西。他们已经知道空腹喝酒很要不得。这些习俗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所幸遇到稀释跟配饭不管用的时候,他们还有「毕达哥拉斯杯」(Pythagorean Cup)可以依靠。

毕达哥拉斯,这名字你是不是有点耳熟。生于萨摩斯岛(Samos)的毕达哥拉斯最为人所知的算是「勾股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勾股定理是一种你只要读过初中就应该记得,或至少应该记得你曾经学过的定理。但毕达哥拉斯不是24小时都在研究三角形各边边长之间的纠葛,他还做了些别的事情,而其中一件事情就是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同时代的人不要因为肝被搞坏而死于非命。「毕达哥拉斯杯」是他「诺贝尔泼人冷水奖」的得奖作品,用这杯子喝酒你不能贪心,因为「酒平面」只要一高过中间的玻璃管,酒就会开始漏,而且这一漏就会漏到一滴不剩,顺便毁掉你的西装裤或主人的地毯。

毕达哥拉斯杯有个很响亮,感觉你在烂醉时会喊出的名字叫做「正义杯」(Cup of Justice)。我想说的是,毕达哥拉斯杯是「清醒阵营」在古代最精巧、最强大的杀手锏。但这倒也不是说「清醒派」只有一个杯子可以靠。事实上光是古代大部分的酒都属少量私酿这一点,就很可能发挥了抑制酗酒的效果,你只能喝你所酿的分量。古埃及人甚至于认为酒馆或酒吧不道德,因为这些地方只要给钱,啤酒或葡萄酒的供应就会源源不绝。

几乎是西医之父的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包括从发烧到胀气,酒能治百病。但他也痛斥把酒当万灵丹,不对水又喜欢一饮而尽的人。希波克拉底有段话,满能代表古希腊当时的主流观念:

……酒不稀释就狂灌,会让人变得虚弱。任谁读到这句,都不会不认同酒就是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酗酒在古希腊当然不是新鲜事。苏格拉底就有过一段「黑历史」。他老是得在「男」朋友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去应酬喝到烂醉之后收拾善后。不过酗酒这件事要真正普及,还得等到罗马时代,因为罗马帝国有大批的奴隶可以替他们照顾广大园内的葡萄。在那之前,能酗酒代表你属于金字塔的顶层,没钱你还酗不起酒。

这就跟你所预期的一样。

改变历史的酒鬼们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出身会让不少人相当有共鸣:他出生的家庭里有个跟他不太亲,而且算是个工作狂的父亲。这样的一位「亚爸」很爱喝酒,而且老爱在外头喝到不省人事,让家人没面子。但他的父亲「马其顿的腓力二世」(Phillip II of Macedon)来头可不小。算起来他是那个年代里最强大的一方军头。即便有如此显赫的背景,他父亲酒后一些不堪闻问的举止,还是让年轻的亚历山大无地自容。

古代的马其顿人不用毕达哥拉斯杯,也不会为了稀释而在酒里头掺水。身为游牧民族,他们是驰骋在马背上的战士,而且他们还经常酩酊大醉地上战场,或至少也会像绳子没绑紧,帆片二二六六就驶出港的船只一样,平衡感受到一定的挑战。喝酒喝过头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马其顿战士中的一种传统文化。而腓力二世作为他们的国王,当然只能喝得比手下多,不能比手下少。

年轻的亚历山大有过一位非同小可的家教。这位如父的老师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话说亚里士多德出身希腊,所以我们不难想象他在给小朋友上课时「偷渡」一些认为马其顿喝酒传统很「野蛮」的价值观。就这样,事情在多年之后有了爆炸性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事件」。事情发生在腓力二世为庆祝自己再婚所举办的派对上,他再婚的对象叫做克莉欧佩特拉(Cleopatra),而这女人自然不是亚历山大的生母。

这场派对开没多久就变成喝酒比赛,这在马其顿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只不过就在这时,克莉欧佩特拉的一名亲戚对着腓力二世说了句不中听的闲话,意思是说他现在可以生个「正牌」的继承人了。亚历山大一听就很不爽,于是就把手中的酒杯变成「飞镖」,朝着嘴贱的那人砸了过去。这么一点火,现场一群人就这么醉醺醺地扭打成一团。打着打着,腓力二世拔剑刺向亚历山大,但醉意使他绊到沙发,一屁股跌在地板上。事实上这段期间,腓力二世正在策画要入侵亚洲,所以亚历山大忍不住用上了这哏来酸这位不很亲的爸爸:

各位快过来看,这家伙连沙发都跨不过,还想从欧洲跨进亚洲。

亚历山大跟腓力二世之间自此永远地埋下了疙瘩,到腓力二世去世都没有和解。我这么说,是因为腓力二世遭到暗杀,大抵就是亚历山大跟他生母干的。这段历史,或许永远没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主要是爱喝酒的军阀若是马大便,那他的敌人就像被大便吸引来的苍蝇一样多。只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酗酒的基因从腓力二世传到了亚历山大身上。

在他有如流星般的短暂人生中,亚历山大曾经是他「醉仙」朋友圈里最完美诠释什么叫「滴酒不沾」的人,但后来他竟成了史上留名的超级酒鬼。主要是随着他的帝国版图愈来愈大,他治国的压力也愈来愈重,加上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留下不少伤痛,于是乎酒这个问题也开始黏他黏得愈来愈紧。亚历山大身为史诗级的人物,办的酒趴也是史诗等级,而且还几乎是全年无休,天天这么搞。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他在计划作战,甚至真正上场作战时,都不可能完全清醒。

不过说到喝酒对亚历山大的生涯功过最明白不过的影响,产生在他占领波斯帝国前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的时候。波斯波利斯在当时是人类一座伟大的城市,而亚历山大原本是想放城内的皇宫一马,但就在征伐成功的庆功宴上,他跟他的手下又喝得不省人事。结果就是听到有宾客建议放火烧东西的时候,亚历山大的反射动作是发火把给大家。

才30出头,亚历山大就统治了地球上面积最辽阔的帝国。他壮志未酬地死于征服印度的半途。要是他能一举拿下印度,那恐怕不只是世界史,就连咖哩的历史都会改写。身为马其顿国王的他在宴席来到一半时才干完一杯酒,就立马抓着腰内肉喊疼,接着病倒。他说那感觉像是肝脏挨了一箭。

历史学者咸认是伤寒(Typhoid)在数日后给了亚历山大最后一击。但要不是长年酗酒造成免疫系统千疮百孔,伤寒要夺他性命也不会那么顺利。

要不是为了伏特加,俄罗斯人就会变成穆斯林!

历史上不乏一国之君者又贪杯又爱打仗:匈奴王阿提拉(Attila)和成吉思汗都是跟美剧《广告狂人》(Mad Man)里「唐醉伯」(Don Draper)同等级的酒鬼。但杯中物究竟对世界级的领袖决策有什么样的影响,则很难认定,尤其如果他们从来没清醒过的话。

但这里有一个少见的案例,倒是可以让我们一窥酒精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行进方向。这事儿发生在俄罗斯。根据《原初编年史》(Primary Chronicle)──说是原初,其实也是「基辅罗斯」(Kievan Rus)时期仅有的书面历史──身为异教徒的基辅弗拉基米尔大公(Prince Vladimir of Kiev)在大约988年起开始四处寻觅新的宗教信仰。其中保加利亚的穆斯林非常积极地提出美女与荣华富贵来向他「促销」伊斯兰教,但穆斯林也坦言俄罗斯人必须戒酒,伊斯兰信仰才会接纳他们。

这个决定对拉基米尔大公来说,非常容易。

「喝酒,」他说,「是(俄)罗斯人的乐趣。少了酒我们生无可恋。」

弗拉基米尔大公选择了加入基督教阵营,而非穆斯林世界。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俄罗斯会带给现在的世界什么样的改变,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那就是伏特加在全球的人气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0 阅读:9

晶源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