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改朝换代之时,前朝的旧臣要如何自处呢?正确的做法可以参照南唐才子徐铉。徐铉不仅文采卓越,而且他在政治上也非常有作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得力干将,奈何李煜这个人虽然有才名,但是他却无心政治,徐铉也带不到,他徐铉经常劝说李煜将重心放在治理国家上面,要居安思危,可是李煜却贪图安逸,不把徐铉的话放在心上,最后落得亡国被囚禁的下场。
当年赵匡胤派大将军曹兵率军攻打南唐的时候,李煜瞬间慌了,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李煜根本无心打仗,但是赵匡胤所向披靡,对南唐势在必得,看这样的形势,这场仗非打不可了,所以李煜想要求和,于是他就派大才子徐铉前去北宋谈和,徐铉看得清形势,赵匡胤这是要一统全国,他不可能放过南唐,我想要有一线生机的话,那就跟北宋决一死战,即使前去谈和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是李煜害怕打仗,而又不想江南唐拱手相让,所以坚决让徐铉去谈判。
徐铉见劝说李煜无果,只好踏上了去北宋都城的路,徐铉跟北宋谈判三次,前两次是赵匡胤亲自接见了他,徐铉大才子的名声不是空穴来风,赵匡胤两次谈判都没有谈赢,索性第三次派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将去与徐铉谈判,这一次徐炫不管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他也明白了,赵匡胤一定要收复南唐的决心,继续再待在北宋谈和只是浪费时间,现在的南唐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不动一兵一卒,将国家献给赵匡胤,要么就是跟北宋决战高下,南唐后主李煜选择了第二条路,意料之中的惨败。
南唐被赵匡胤收复以后,李煜便被押送到了北宋都城开封囚禁起来,连带着大才子徐铉也遭了殃,被当作俘虏被押送到开封城,赵匡胤对他的印象深刻,见到徐铉第一眼的时候就跟他说,如果他能够早些劝李煜投降的话,根本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因为当时五代十国当中有几任君主都没有做抵抗,直接将国家拱手相让给赵匡胤,而他们国家的君主都得到了赵匡胤的优待,李煜负隅顽抗之后的结果还不如他们。
赵匡胤觉得以李煜的性子根本就不会跟他决一死战,之所以抵抗,这其中必定是徐铉在拱火,徐铉听了赵匡胤的话,他不卑不亢的说,既然自己是南塘的臣子,那么效力于自己的国家是应该的,根本就没有错,而且他敢于跟赵匡胤据理力争,赵匡胤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不仅没有苛待他,而且还给他封了官,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但是赵匡胤惜才,而且北宋刚刚建立,国家急需要人才,眼前现成的一个人才干嘛不用?
徐铉被赵匡胤封了官以后,他对北宋北宋朝廷也像对南唐一样忠诚,得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任君王的赏识。后来,李煜得罪了赵光义被赵光义处死,埋了以后要写墓志铭,毕竟徐铉是南唐旧臣,他对李煜的生平最是了解,所以赵光义让徐铉来写墓志铭,这对徐铉来说可是一件难事,毕竟这是自己的旧主,他不可能故意贬低他,但是自己现在在北宋当差,如果赞美旧主的话,恐怕会遭人陷害说自己有不二之心。
徐铉思来想去,后来他在写墓志铭之前找到了赵光义,跟赵光义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赵光义让他如实写,得到了皇帝的这句话,徐铉就放心了,给李煜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墓志铭,果然后来有人因此弹劾他,说他写的墓志铭是在赞扬旧主,好在徐铉在赵光义那里拿过免死金牌才免遭一难。徐铉无疑是忠诚且聪明的,他对国家忠诚,对旧主忠诚,做到了一个臣子应该做的事,他对新皇帝也忠诚,所以才得以保全自己,所以他确实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