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看的故宫都是“假故宫”,真正未开放区域,远超我们的认知

不吃饭的大淘客 2024-11-29 16:56:22

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故宫,这座位于北京城中心的皇家宫殿,承载着我国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象征。

当我们漫步于故宫的红墙黄瓦之间时,是否意识到自己所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尽管故宫的开放比例已从最初的30%提升至如今的85%,但仍有15%的区域始终对外关闭。

这些未开放的区域,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秘密?它们为何至今无法与公众见面?未来是否有机会一睹它们的风采?

开放比例的变迁

故宫自1925年作为博物院对外开放以来,开放区域的比例经历了长达近百年的调整,从最初只有中轴线以及少量侧殿的30%开放区域,到今天85%的开放比例,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修缮与规划。

故宫初期的开放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轴线,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前朝主要建筑,以及后宫的乾清宫、坤宁宫等区域。

由于当时故宫内部的设施陈旧,许多建筑亟需修缮,开放范围极其有限,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游客需求的增加,故宫逐渐扩大了开放范围。

进入21世纪,故宫博物院开始大规模修缮与整理,2015年,故宫实施“平安故宫”工程,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开放率的目标,到2020年,故宫实现了85%的开放比例,新增了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和宝蕴楼在内的多个区域。

新开放的区域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参观选择,也让人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即便如此,仍有15%的区域因保护需求、功能限制或修缮难度等原因未能对外开放,这些地方,往往才是“最真实的故宫”。

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

漱芳斋位于故宫的重华宫东侧,其前身可追溯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清乾隆时期,这里被重新命名为“漱芳斋”,并增设了一座戏台,成为宫廷戏曲表演的重要场所。

与影视剧中表现的“漱芳斋是冷宫”的刻板印象不同,漱芳斋并非妃嫔们的居所,而是一个文化娱乐空间,它曾见证了梅兰芳在清末的演出,也在溥仪大婚时上演过三天三夜的戏剧。

今天的漱芳斋未向游客开放,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接待场所,这里专门用于接待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虽然它的戏台依然保存完好,但普通游客只能在外墙处远观,无法进入其内部一探究竟。

故宫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建筑叫“冷宫”,所谓“冷宫”只是统称那些偏僻、废弃的宫殿,历史上,这些地方被用来安置失宠的妃嫔,因位置偏远、环境恶劣而得名。

例如明代的景阳宫曾被作为冷宫使用,但在清康熙时期,这里被改建为一座后宫图书馆,影视剧中常将冷宫描绘为阴森恐怖的场所,甚至加入灵异桥段。

真实的冷宫只是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破败的墙体、脱落的屋顶,更多的是岁月侵蚀的痕迹,而非故事化的情节。

如今,故宫中的这些“冷宫”大多破败不堪,存在严重的墙体开裂、屋顶塌陷等问题,由于安全隐患,它们被封闭起来,成为最难以触及的区域之一。

寂静中的历史回响

养心殿是清朝雍正皇帝开始使用的寝宫,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八位皇帝曾在这里居住办公,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也以此为权力中心,养心殿开创了“政寝合一”的模式,成为清代皇权的象征。

由于建筑老化及内部文物的损坏,养心殿自2015年起暂停开放,开始大规模修缮工程,这次修缮不仅涉及建筑结构的修复,还包括内部陈设的保护与还原。

专家们试图通过精细化的修复手段,恢复养心殿的历史原貌,预计未来将以全新面貌重新对公众开放。

雨花阁是故宫中规模最大的佛堂,融合了汉、藏、蒙三种文化风格,这里不仅是皇帝祈福修行的场所,也是佛教文化与宫廷生活交织的体现。

雨花阁内珍藏着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佛像、经书和壁画,为了保护这些文物,雨花阁至今未向公众开放,游客只能透过窗户窥探其内部的部分景象。

除了上述提到的区域,故宫内还有许多地方尚未开放,例如:南三所:清代未开府的皇子住所,至今尚未对外开放。

咸安宫:用途不详,现已被封闭。奉先殿:皇帝供奉祖先的场所,目前因保护需求暂时关闭。延庆殿:皇帝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如今只剩残垣断壁,杂草丛生。

保护与开放的平衡

故宫的未开放区域大多为木质结构,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许多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现象十分常见,修缮这些区域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

未开放区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家具,这些文物极其脆弱,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外界干扰,修复的过程必须在保留历史原貌与运用现代技术之间找到平衡,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故宫每天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开放更多区域意味着更大的管理压力,为了保护文物,部分区域被限制开放,以减少人流对建筑和文物的损害。

虽然未开放区域短期内难以全面开放,但借助现代科技,公众有望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方式“云游”故宫。

例如,养心殿的修复过程中,已经尝试用数字化手段记录其内部细节,将来可能通过数字展馆的形式向公众展示。

故宫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浓缩,它的每一处殿堂、每一幅壁画都承载着无尽的故事,在85%开放比例的基础上,未来的故宫或将以更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开放的背后,保护始终是第一要务,在这座红墙黄瓦的古老宫殿中,开放与保护的平衡,是我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责任,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

信息来源 :94年前的今天,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筹备过程曾历经“风雨”

北京日报客户端2019-10-10 14: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