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秦腔是雅俗共赏的大秦之声

高五幸散文 2024-12-26 18:44:44

高五幸:秦腔是雅俗共赏的大秦之声

甘肃安万秦腔剧团在西安万达广场的秦腔《大升官》演出,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波澜,涟漪不断。这本是一场民间戏曲的盛大聚会,台上的演员们尽情施展着唱念做打的功夫,台下则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说,当时足有五六万人齐聚于此,只为亲身感受西域秦腔那别具一格的独特韵味。然而,正当热闹气氛达到高潮时,由于场面过于火爆,出于对安全的谨慎考虑,演出不得不无奈暂停。

这一暂停,犹如按下了舆论的启动键,引发众人纷纷热议和猜测。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不过是“草台班子”,不够正规专业,恐怕会对秦腔这一艺术形象造成损害;但老百姓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他们而言,秦腔是情感宣泄的重要通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在广袤的民间,尤其是农村地区,秦腔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壤之中。无论是红事的喜庆还是白事的肃穆,秦腔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既是对逝者的深切尊重,也是对传统习俗的坚定延续。村里的自乐班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无需特意召集,到约定时间大家便会自发地聚集起来,操起各自的乐器,放开嗓子尽情吼上几曲,图的就是那份纯粹的开心与快乐。

“多唱戏,少生气”,这句俗语虽然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农村,每当有秦腔开唱,原本围满人的麻将桌便无人问津了,街头巷尾那些闲言碎语和赌博的不良风气也随之淡去。秦腔宛如一味神奇的良药,有效地治愈着乡村生活的平淡与乏味;又如同一支强效的兴奋剂,为辛勤劳作的农民们带来无尽的精神慰藉和快乐。它从来不区分高雅与低俗,无论是阳春白雪的文雅之曲,还是下里巴人的通俗之歌,达官贵人能够从婉转悠扬的曲调、文采斐然的戏文中,品味出深邃的内涵和微妙的滋味,而老百姓们则更侧重于关注忠臣义士的生死命运、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朴素道理。台上演绎的悲欢离合,恰是台下真实生活的生动映照。那些奸臣陷害忠良、先房害后房的戏码,让大家在最朴素的价值观中明辨是非对错;相公招姑娘的浪漫桥段,又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期待与憧憬。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所谓高雅艺术的精致殿堂,而忽略了民间文化那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秦腔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艺术的传承使命,更是无数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愁和深沉热爱。期望秦腔能够在专业与业余的广阔市场中,对后者给予更多的包容与支持,寻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之点,让这古老的秦腔艺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高雅与通俗之域,同舟共济,相互学习,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璀璨辉煌的光彩。

西安,这座以开放和包容著称的城市,始终以其宽广的胸怀接纳着各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我们有理由相信,秦腔必将继续在三秦大地嘹亮唱响,传承不息,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文化瑰宝。摄影:李卫平 赵小利

作者介绍:高五幸,笔名:高五星,初中文化,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理事、《美篇》文学领域优质作者,灞桥区作协小说委员,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灞上烟火》《灞上人家》《灞上放歌》散文小说诗歌文集三部。《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获《东方散文》“海洋杯”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励。

0 阅读:0

高五幸散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