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中:明明是杨白劳欠债不还,为什么挨骂的却是黄世仁?

斋小晗评文化 2025-03-14 14:45:31

《白毛女》是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一部戏剧。

剧中,杨白劳为还债忍痛,在卖身契上签了字。

结果喜儿被人黄世仁带走,进入黄府的喜儿不堪受辱,逃向了深山老林。

因长期不能食用食盐等物,导致一头乌发尽数变白。

这部戏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唤醒广大劳苦大众。

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推翻压迫,换取属于自己的自由。

但近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明明杨白劳属于典型的“老赖”,为何大家一直在责骂黄世仁呢?

人家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凭什么要拱手送人呢?

黄世仁的前世今生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否藏有别的居心呢?

教员是一个深谙历史的人,他一直站在劳苦大众一方。

但若是切实体会到教员的良苦用心,就会明白在那个年代,劳苦大众虽然在身体受了一些苦楚。

但是精神上没有吃亏,手中一直牢牢掌控着属于自己的权力。

杨白劳是劳苦大众的代表。

他不仅仅代表个人,而是象征着与他一样的千千万万个人。

什么是“老赖”,好吃懒做,欠人钱财不还。

杨白劳是吗?

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社会。

他想过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

这是地主阶级的剥削太严重,与他一样的劳苦大众一直在单枪匹马与之斗争。

根本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为一场病,一场灾难,他的所有追求就会瞬间化为虚无。

正巧他病了,家中无钱,便向有余钱的黄世仁借贷。

黄世仁借给了5块大洋,后因为遇到灾荒年,又借给他五块大洋。

前前后后一共十块。

但是杨白劳拿到手中却不是十块,拿到手之前,黄世仁提前拿走了利息,也就是说杨白劳一共拿到了八块大洋。

按照借贷规矩,每一个上涨一块。

三个月后,必须如数归还13块大洋。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即使给他六个月也无法彻底还清。

这笔钱只能以利滚利的形式存在,直接滚到了三十多块大洋。

杨白劳不吃不喝工作5年,才能还得起。

但是五年后,钱要还的钱数就不再是这个数目。

这个模式与某个时代的房地产有些相似,只不过换了副样子。

普通民众还没有来得及看清其真正的面目。

普通之家集三代之储蓄,购买一处产权只有七十年的房子。

没有土地,只有产权。

而后这个家庭,就会牢牢地绑在这个房子上面。

无论你还与不还,利息会一直上涨。

根本不会,对你产生丝毫的同情。

一旦你无法归还,就会直接被清算,收回你的房产,强制性限制你的消费。

至于你是否能生活,与他们无关。

这是一个逐利的社会,与黄世仁相似不?

如果你存钱到黄世仁们的机构,取钱时他们还会问你用途。

好像这笔钱不归你所有。

有些令人发指的做法,甚至还不如黄世仁们。

无论何种手段,目的都是千篇一律。

拿走劳苦众的血汗钱,完成他们的“土地兼并”,以实现个人“田连阡陌”的想法。

至于贫者是否有立锥之地,与他们无关。

若是他们真想吃饭,可以签订卖身契。

那些为了生活,向他人跪拜的杨白劳们还少吗?大家有目共睹。

说到这里,各位还是支持黄世仁的话。

只能说明你和此人是一个阶级。

想通过这个说法达到某种不告知人,但昭然若揭的目的。

这个目的是什么?

喜儿的前世今生

显而易见,就是拿出一幅温文尔雅的姿态欺骗杨白劳们。

杨白劳的后代喜儿们不堪重辱,有的干脆选择了躺平式的生活。

难道他们真的想躺平吗?

不得已而为之,他们曾寒窗苦读,也曾风里来雨里去。

为了生活全力以赴地奋斗过,最后社会以各种理由否定他。

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

反观那些黄世仁们。

一出生就享受各种人上人的待遇,很多东西得来不费吹灰之力。

他们鼓吹奋斗,鼓吹努力。

不过是让劳苦大众抓紧时间为他们服务。

令他们失望的是,这届年轻人觉醒了。

既然奋斗终生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索性得过且过。

只要不向父母索要费用,工作所得能够保证一日三餐即可。

其他一切“画大饼”的行为统统靠边。

工钱和工时、工作量之间必须划上对钩。

喜儿生活在旧时代,没得选。

只能选择逃到深山老林。

如果不是新中国的到来,恐怕她的一生就要交代到,那片无人光顾的老林中。

如今,能躺平的喜儿都算是幸运。

最起码还有躺平的资本。

最怕的是没有资本躺平的喜儿,其从小就承载了几代人的渴望。

他们渴望改变家庭的命运,三番五次向命运发起冲锋。

却一次次地败下阵来。

那些从教科书里学来的道理,似乎在运用时完全失灵。

根本没有人告诉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的道理。

他们根本没有试错的成本,却一次次地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最后,自己毫无立足的根基。

家庭又被拖累得,如同一只苟延残喘的野兽。

他想过凭借自己的努力,挽救这次野兽,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没有深山老林供他们暂时停歇,死亡被提上了日程。

近日,各种频发的事件已经证明了这个道理。

某211大学毕业生,在出租屋内自杀;

某985高校研究生选择送外卖,深夜痛哭......

但凡这个社会给他们足够多的选择,他们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并非不能吃苦,但是现实社会如同冰冷的铁门,永远对他们紧闭着。

这,就是杨白劳们和喜儿们的窘境。

若是教员醒来,看到如今的世道,不知会做出怎样的感慨。

他曾经拼尽全力地,就是为了让受了千年压迫的劳苦大众拥有话语权。

如今,他们的话语权不仅仅被剥夺,黄世仁们又抬起了头。

因此,他们将斗争的矛盾对向杨白劳们,而不明真相的杨白劳们,又帮助他们将矛头有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真是可悲可叹!

闲言少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停止幻想,保持斗争才是正确的做法。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