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勇我昨天看到你又‘上榜’了!”刚接班就有同事笑着说。
晏勇是岳阳车站客运值班员,近段时间的好人好事在“岳阳火车站洞庭春服务品牌”的公众号“火”了。
“都是工作中常做的事情!”晏勇笑着小声地说。
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他说话总是这样小声,但干起工作来给人的感觉就不“小”了。
据统计,近两年晏勇帮助旅客合计多达300余件,而公众号上的只是一小部分。
这么多“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做,晏勇只觉得是“工作中的常事”,总结后他一看也很惊讶。
晏勇表示“看着这些旅客微笑着乘车,我也挺高兴。”
“每天都做的事情”他多了一份细心。
2020年暑运,晏勇接到K6610次列车长电话,一名旅客行动不便需要轮椅。
他早早准备了轮椅等候在站台。
当天下午13时22分列车终到岳阳停靠二站台。
晏勇得知旅客的脚刚做手术,加上当时下车旅客较多,他推着旅客经“绿色通道”将其送出站。
经过“绿色通道”时晏勇发现前方有个小坎,他对同行人说:“慢点!前面我们抬一下,他刚做手术。”坐在轮椅上的旅客听后对他的细心表示了感谢。
在帮助旅客出站时他除了细心,还很有耐心。
2021年春运,晏勇在站台接车时发现一名拄着拐杖的旅客背着一个双肩包下车了,他赶紧过去帮忙。
在旅客的同意下他一手提着双肩包,一手搀扶着旅客出站。
平时只需要3、4分钟的路程,他陪着这名旅客走了近10分钟。
“旅客行动不方便,我提着行李走在他旁边,一来旅客安心,二来也方便搭把手。”晏勇小声地解释。
送盲人出站他走得也慢。
遇到盲人没有“导盲棍”的他就一只手拉着盲人,一只手提着行李压着步伐慢慢地送他们出站。
“有些旅客不知道车厢在哪边;有些旅客不知道列车到达的时间;还有一些旅客很少坐火车,当两边都停靠有列车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坐哪一趟。一趟车要回答二三十遍。遇到节假日旅客高峰就更多了!”晏勇说。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旅客,晏勇开始了“自学”。
1985年他刚入路时在工务段,
1994年11月在岳阳车站食堂工作了5年多,
之后在交通车上工作了3年多,
2004年底从事客运工作。
旅客问得最多的是“车厢在哪一边”。
晏勇刚开始以为所有的车厢是从小数到大数,或者从大数到小数,之后发现并不全是这样。
有些车是相反的,只能边上班边记。随着工作时间长了,也就牢牢记住了。
而这,只是第一步。
遇到有旅客询问退票、改签的事,他“含糊”起来。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学习,把工作中常遇到的有关售票的业务总结起来。
“有看不懂的地方,就先记着。”那段时间他只要看到售票员经过站台,就问、就记。
好不容易“七平八凑”弄懂了,变化也随之而来。因售票业务更新很快,一有变化他就继续问、继续学。
他帮助旅客尽心尽力,经常给旅客“搭把手”。
帮他们搬行李、助旅客出站、给盲人引路……他觉得:换位思考出个门都不容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帮旅客一下,也没什么。
晏勇从客运员成了客运领班,直到现在的客运值班员,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来。
工作中他经常换位思考,站在旅客的角度细心、耐心帮助他们,把旅客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
对于客运工作来说帮助旅客并不难,难的是换位思考,持之以恒。
“好人好事”发表后被家人看到。
晏勇的爱人看到了“好人好事合集”还配有视频,当时就发了抖音,得到亲人的点赞和肯定。
女儿看到父亲居然做了这么多好事,直夸他是“雷锋”,晏勇说:“哪有那么伟大,都是工作中的常事。”
来源:岳阳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