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采访节目上,作家刘震云被问到和女儿的相处模式。
他说:“能不跟她来往就不跟她来往,能少见一面就少见一面。”
这并不是因为刘震云和女儿的关系不好,相反,刘震云可以称得上是最尊重女儿的父亲,
在家里,女儿刘雨霖甚至可以不叫他爸爸,而是叫刘老师。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维持人际关系和独处的需要,只不过这些需要高低,各人不尽相同。有的人就喜欢热闹,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打牌、下棋、喝茶聊天,只要身边没人,就会觉得非常孤独寂寞。而有的人在社交中只会感觉到疲惫,觉得应付这么多人是一件非常耗费心神的事。

他们只想自己独处,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不是去迎合他人的需要。像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这种心态:低内耗近些年来,“内耗”这个词逐渐广泛流行并被人们所接受。心理学上,是指心理资源的无用消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因为某件事陷入无限纠结、烦恼、忧郁等等思维中无法自拔,造成自己认知资源和心理资源的浪费。

高内耗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出讨好型人格,对于他人的要求基本都能迎合,而忽视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曾经一位来访者就表达了这样的困惑:“我最近新认识了一个朋友,是我圈子里的共同好友。她特别不拘小节,性格也是直来直去,周末她就会约着我一起出去玩,看电影或者去做美甲。我其实根本就没有出去玩的打算和预算,但是她一而再再而三邀请我,我想着不去也不太好,只能和她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不太好意思点菜,结果她问也不问,点的全都是我不爱吃的;挑衣服的时候她对我的审美品头论足,一直在告诉我我适合哪个风格,可是那种风格我根本就不喜欢,又不知道怎么拒绝。”

其实,由高内耗转向低内耗只需要一句话:做好被讨厌的准备,有被讨厌的勇气。低内耗的人,只会和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朋友交往。一旦人际关系中出现不符合预期的事件发生,他们就会重新评估这段关系,继而疏远或者断联。低内耗的人能够保持认知上的一致性,即他们的思维、态度、行为之间相对协调,不会出现频繁的认知失调:也就是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的反应,就像上文中明明不喜欢却还要强迫自己去做的这位来访者。

这种一致性会大幅降低内心的矛盾,从而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同时,他们也具备着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遭遇负面情绪时,能够有效地排解和调节这些情绪,如果不能排解,他们也会及时寻求社会支持,不会自己内耗。个人空间需求较高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个人空间需求,个人空间就像是一个包裹在人们身体周围的无形气泡,也是一个来自于情绪和生理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其实,个人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餐厅用餐时稍稍隔了一段距离的餐椅、公交车站里座位上永远坐不满、寝室里挂起的遮光床帘……

还有,被称为“社恐天堂”的芬兰。大家应该都经历过地铁上、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早晚高峰吧?可是在芬兰,这样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赫尔辛基的地铁站空空荡荡,队伍稀稀疏疏,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几乎可以再站下两三个人。据说这就是“芬兰式排队”,就算大雨倾盆,前面就是屋檐,芬兰人也会坚守自己的社交距离,宁愿站在雨中被淋。

一些人对于社交中的个人空间并不看重,很容易就能和别人拉近距离,将一些私密的事件和物品分享给他人。但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个人空间需求较大,并不喜欢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领域,同时自己也会非常有边界感,不愿意轻易踏入他人的私人领域。自我控制感我们要知道,“隐私”这样的感受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在孩提时期,我们依赖着父母喂食、如厕、洗澡等等,那时候是没有隐私,同时我们自己也是意识不到隐私的存在的。因为在那时候的我们,是依附于他人生活,是被支配和被控制的。

当逐渐步入青少年时期,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和变化,人格也渐趋完善,这个时候对于隐私的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对于自我控制感的需求。换句话说,隐私标志着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被尊重的人,生活不再受到他人控制。就比如,孩子长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告诉家长而是写日记记录;孩子在和父母同睡几年后,提出要有一个单独属于自己的房间;孩子对于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紧,不愿意其被大人随意翻看等等。

所以,隐私感就是个人独立自主性和控制感的重要体现,通过保护隐私,个体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控制感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感至关重要。独立性较强的人,不会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呼朋引伴,他们更喜欢由自己掌握事情的走向,不喜欢由朋友加入后带来的不确定性。他们也不会因为朋友的建议而立刻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是认真评估该建议到底值不值得被采纳,如果不值得,那么他们还是会按照自己原先的预定路线来走,根本不会受到朋友的过度影响。

“一个人的私人领域,是他的灵魂的栖息地。”
无论是多么喜欢社交、热爱和友人相处的个体,都会需要独处的喘息的机会。
它其实也是保障我们情绪调节、独立自由与心理状态平衡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代表着一块纯净的心灵净土。所以,保护好自己的私人领域,建立起一片属于你自己的精神家园吧,同时也要牢记,守好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底线,不要轻易踏足他人的私人领域之中。
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也不想打扰别人
三十岁之后,我也变得不想社交了,不麻烦别人也不想别人麻烦我。
不欠别人钱,不欠别人情,让自己孤独,这是人活着的最纯朴的境界
我现在50岁了,可以说基本看清楚和看淡很多事情,只想好好的,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活着,其它一切当浮云!
喜欢孤独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喜欢一个人呆着,不需要费心费力不讨好任何人,这样心才会平静,不用考虑别人怎么想,也不会勉强自己接受,岁月静好就是一个人悄悄地过。
我一时乖运谪的穷B,折腾啥呀?
当我工作、聚餐、想社交或有事跟别人约好,我会出门的。一直觉得家是比较私密的地方,是自由的空间,不想被打扰,别人进来就失去这个意义了,去别人家也不自在
独处不是病,社交才让人精疲力尽,别把自我封闭当异常
是的,不喜欢打扰别人,是因为也不想被别人打扰。特别讨厌朋友不请自来,偏偏又没有任何计划性,纯耗着你的时间,想一个人好好安静的躺着都不行
真的懒得社交,累
有钱的话,铁定到处找朋友玩,人家也爱跟你玩。没钱,你还是省省吧,你以为你开朗活泼,别人可能当你是傻逼。超过30岁就不要天真了,你不配了。
不喜欢自来熟——被公认为情商高的人。不喜欢家里来乱七八糟的外人,人情往来请客吃饭在外边,住宿酒店不好吗?
我也不想去他人家。求人,放不下身段;施舍,充不了大佬;八卦,没那个口才;品茶,没这个品味。冷眼虚荣,自由自在,活好自已,做人不累。
我只想安安静静过自己的小日子 真不想走那些虚情假意的人情!!
与情绪无关,与口袋有关[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我社恐
一个人有欲望才需要社交,
^O^
社交牛逼的喝酒喝死了多少人[无奈吐舌]
太难了,说多都是眼泪啊。
外国人没有这么多虚情假意的社交,尊重每个人的性格,当然那些变态除外
社交恐惧背后是深深的自我否定,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重
ai文
保持边界感
我就是低内耗的人,喜欢独处,一旦有人过界,我就会重新评估与他的关系。
要大家都有钱有时间才行,一方忙又没钱,肯定得把时间在赚钱上,
动物都还有自己的领地不让别的生物进呢,你随便把人往自己家带,连狗都不如[得瑟]
我适合隐居山林。
除了我老婆发信息给我,没有人会给我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