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旋桨攻击机起步
东大国自从空军建立,执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国土防空,而对地攻击作战次数也比较少,有记录的是1955出动年伊尔10机群炸毁坦克登陆舰及一江山岛的登陆支援作战(能查到就是些,如果有其他的欢迎补充,轰炸机不算在内),在70年代开始装备在歼6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5,但由于机体太小,机载设备落后,航程短,载弹量有限2000年后逐步淘汰,后来的下马的强6,随后开始了装备歼轰7系列;
歼轰7A系列
歼轰7A于2005年完成研制,由于随着东大国的电子技术进步,在当时已经能够研制出性能较为先进航电系统,排除了国内装备中最大一个短板;根据公开资料歼轰7A一部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了全新的平板缝隙天线,主要以对地 (海)为主,具备了地形规避、远距离真实波束测绘、近距离多普勒波束锐化模式测绘以及高精度合成孔径成像能力,能够对地面大型目标的进行远距离探测,目标跟踪和识别距离达到100公里以上;
机上配备了多部计算机,用于火控和数据处理,保证歼轰7A在复杂环境下能够执行对地/ 海打击任务和使用多种空地/舰导弹武器。由于作战范围大幅度增加,歼轰7A使用了全新的组合式导航、远程通信和数据链系统,可以满足远距离飞行训练及作战的要求。综合电子战系统包括电子侦察、警戒和有源(无源)干扰压制系统,可以对地(海)面雷达进行预警;
并在使用多波段有源电子战设备进行干扰和压制,提高作战成功率及突防时的生存能力。为了保证全天候作战能力和部分机载武器的使用,歼轰7A还可以携带多种电子战、光学 /红外探测设备及数据传输吊舱,以适应不同战场环境及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具备投放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现歼轰7A系列仍然在服役;
但歼轰7A平台也是已经逐步落后,限制了性能发挥,而当时引进的苏30MKK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对地作战能力,但更多是用来进行空中作战。而且是电子设备上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东大国开发了双座版本的歼16战斗轰炸机。
从对地攻击相关的部分介绍:
随着技术进度歼16装备了更加先进的航电系统,机载雷达采用了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相对于歼轰7A系列传统的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雷达更加先进,歼16的雷达罩直径达到1.2米,内部可以安装直径不超过1米的雷达天线,,直径900 毫米的阵面上至少可以安装1800到2000个采用瓦片封装的有源T/R模块,该型雷达还采用数字阵列技术,可以通过对信号的直接数字合成,完成雷达波束的扫描与接收,雷达具有高分辨率、能够完成增强图像处理能力、目标筛选及多任务、多目标攻击。
在对地/海功能方面,具备真实波束地形测绘、扩展地形测绘、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冻结、高分辨率合成孔径测绘、地形跟踪、回避、地面移动目标跟踪;可以在远距离对海面目标探测、固定、移动目标、多目标探测跟踪。除了雷达外,歼16装备了光电分布式孔径 (EODAS)和光电跟踪瞄准(EOTS)
对地攻击武器:
随着国内精确制导武器的进步,歼16可以挂载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生产厂家很多,型号也很多,下面介绍两类比较重要弹药类型,因为在攻势作战中,弹药消耗量巨大,低成本是第一位的,否则这个空中进攻作战就无法持续。
这也是系列化装备,150公斤、300公斤、450公斤,900公斤系列,也可曾经小型涡轮动力,具备130-300公里的投放距离,匹配机载雷达对地面目标的搜索距离。
攻势空军并不是飞机挂上炸弹扔出去就可以了,在俄乌战场上苏34损失26架,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战果,这就非常值得探讨一下,从载弹量上来说苏34是大于歼16,但苏34的电子设备实在落后,和苏30MKK是一个级别的,而且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不足,只好让苏34凌空扔铁炸弹,对地攻击搜索设备就是一个小型摄像头,经常丢失目标,要多次搜索后才能发现目标,这种情况自然造成巨大损失,直到今年才开始了改装卫星制导炸弹,个头从1000公斤,已经升级到了3000公斤,终于能够取得一些优势,那么可以看出航电设备落后,缺乏远程精确打击武器,都是苏34战损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大俄的预警机被击落也说明俄军的指挥体系结构松散,效率低的问题,而攻势空军就是要具备空中预警,指挥通信控制,电子作战,空中作战,对地打击能力的完整体系,对应装备的我们有大量的空警500预警机,高速数据链,歼20隐身战斗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这些都是大俄缺乏的,以至于在乌方没有空中力量的条件下,仍然没有取得战场优势,还造成了大量的战损,值得反思;
从体系上来说,我们现在预警机数量充足,并且有不少于200架的歼20,未来还会有空军版本的歼31B大量服役,与F35这种攻击机不同的是我们这两种属于战斗机,弹仓容量小,作为攻击机较为勉强,而歼16在未来体系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远航程,大挂载的优势,现歼16还在生产与改进中,生产数量不会少于400架,那么在未来攻击作战中可以组织300架次进行空中攻势作战,在歼20取得制空权后,
通常可以采用4架一组的方式,连续出击,按照歼16载弹量,在战争前3日每天高强度出动2个架次,每一架可以携带6枚500公斤级别增程制导炸弹,攻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那么单日投放数量可以达到3600枚,后4日出动架次降低单日一架次投弹量1800枚,那么7日总投放量18000枚,总出动3000架次,可以完成战役级别的进攻任务,整个行动间可以得到空中预警机,电子干扰机,远程弹道导弹的支援。这就是简单的投放量计算方式,实际作战要比这个复杂的多,但完全可以看出经过炸弹雨洗过后,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反抗了。
未来发展
未来东大国空军战斗机均会朝着隐身方向发展,但隐身战斗机最大问题是不能设置大型弹舱,那么完全可以考虑大型弹仓的亚音速隐身攻击机,只是强调装载量,大航程,高隐身放弃超音速飞行的要求,外形上可以参考攻击11飞翼无人机;发动机可以采用非加力版本WS10C或者WS15,能够具备内载荷5000公斤,4000公里作战航程,隐身最大起飞重量在40000公斤,最大外挂起飞重量45000公斤,这样隐身攻击机造价相对较低,技术难度较小,可以进行高空/低空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