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拓跋珪,一个名字在北魏历史里像刀一样刻下的人。
他15岁从流浪汉到一国之主,短短几年间,不仅抓住了所有翻身的机会,还顺手把那些帮助他的人,一个个送上了绝路。
有人说他是枭雄,也有人说他是小人,但无论怎么看,这个少年帝王的成功背后,藏着一场场令人不寒而栗的背叛。
公元388年,17岁的拓跋珪站在北方的草原上,眼望着远方的中山,眉头微皱。
他的舅舅慕容垂,曾是扶他登上王位的关键人物,此刻却成了他觊觎的下一个棋子。那年,他派弟弟拓跋仪前去拜访慕容垂。
表面上是探望亲人,实际上却是试探对方的虚实。这一举动很快暴露了他的野心。
拓跋仪回来后告诉他:“慕容垂年纪大了,接班人慕容宝远不如他。等他一死,后燕内部必乱,那时我们再动手。”这话,让拓跋珪陷入思考。
慕容垂这座靠山是该推倒了,但时机还未成熟。
看似按兵不动的拓跋珪,转头却把矛头对准了另一个恩人——他的亲舅舅贺兰讷。
贺兰部曾在他最落魄时伸出援手,如今却成了他试刀的目标。
389年,他接连出兵攻打贺兰部的附属部落,逼得贺兰讷不得不亲自带兵迎战。
双方在草原上短兵相接,拓跋珪一度被击退。
可他并不恼怒,反而迅速转移了方向,跑到慕容垂那里寻求合作,提议联合剿灭贺兰部。
慕容垂虽然有所迟疑,但拓跋珪给出的理由实在诱人:打下来的地盘归他,牛羊和人口归燕国。慕容垂答应了。
390年,两军联合行动,贺兰部被击溃。贺兰讷无路可走,向拓跋珪投降。
可这位外甥并没有半点同情,将贺兰部迁往边地后,贺兰讷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怀疑:拓跋珪的心里还有没有“恩情”二字?
从慕容垂到贺兰讷,再到母亲贺兰氏,似乎每一个扶持过他的人,最终都成了他权力路上的垫脚石。
贺兰讷被逼投降后,甚至曾试图向慕容垂求助,但慕容垂同样束手无策。
这场合作,看似让北魏和后燕都获利,却在无形中为未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对贺兰讷的背叛还可以用“利益”来解释,那么对慕容垂的反目就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391年,贺兰部内部再度爆发内乱,贺兰讷和弟弟贺兰染干兵戎相见。
拓跋珪立刻告知慕容垂,并主动请缨为向导,协助他平定贺兰部的内乱。
慕容垂派出心腹慕容麟和兰汗分别对贺兰讷和贺兰染干展开攻击,最终将整个贺兰部彻底打散。
可就在慕容麟准备班师回朝时,拓跋珪突然发起袭击,逼得慕容麟不得不归还部分人口和牲畜。这一招实在狠毒。
慕容垂虽然恼怒,却无奈选择隐忍,因为他不能同时面对南方的东晋、西边的西燕和北方的拓跋珪。
如果说这一切还只是前奏,那么之后的一系列操作,才真正让人看到拓跋珪的冷血。
他一边派使者和慕容垂周旋,一边暗中与西燕结盟,彻底撕破了脸面。
作为慕容垂的政治对手,西燕的存在让这场博弈更加复杂。
有人说,拓跋珪的翻脸不过是因为慕容垂要求他偿还之前的军事援助,而他不愿意割让良马。
可事实上,这不过是借口。
拓跋珪要的,是彻底摆脱慕容垂的控制,成为北方草原真正的主人。
回头看这些年,慕容垂一次次帮助拓跋珪,剿灭独孤部、削弱贺兰部,甚至在他落魄时伸出援手。
可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对方的背叛。慕容麟曾多次劝说父亲:“这小子太危险,不如趁早控制他,将代地交给他弟弟管理。”
但慕容垂始终没有下这个决心。
他或许以为,恩情可以换来忠诚,却没想到,养虎为患最终伤了自己。
拓跋珪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他不仅对舅舅无情,对自己的母亲也毫不手软。当年,正是母亲贺兰氏的努力,才让他在15岁时顺利登上王位。
可后来,他却以“子贵母死”的制度为由,将母亲赐死。有人说,这孩子是个天生的魔鬼。
可在北魏的历史书里,他被称为“开国之主”,是草原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历史的吊诡就在这里。
拓跋珪的成功,离不开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人;但他的成功,也建立在这些人的牺牲之上。他用一场场背叛换来了北方的统一,却也让人看到权力斗争的冷酷无情。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可对于那些被遗忘的人历史的辉煌背后,或许只剩下一声叹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