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中国股市彰显出了强大韧性,近期走出连阳态势。尽管每个交易日的涨幅看似只是一小步,然而正所谓 “积跬步,至千里” 。
资本市场本轮能够企稳,主要归因于三大关键因素:首先,中国经济根基稳固向好,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其次,国家队较早介入市场,稳定市场信心;再者,股市自身已呈现出趋势性向好的格局。
当中国股市稳健向好之时,美股的情况却愈发令人担忧。回顾过去 16 年的美股走势,会惊异地发现,美股当前的处境与 2020 年 2 月的行情极为相似。就个人观点而言,关税战必然会将美国经济拖入困境,而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由此可推断,美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有起色。
相较于 2020 年,如今的美股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在 2020 年,美联储果断出手,力挽狂澜,拯救市场于水火;但到了 2025 年,美联储却因诸多掣肘,不敢轻易降息救市。美联储属于半官方机构,其内部决策采用投票机制,理事会中的 6 人来自美国官方,身为公务员且多为经济学家,而联储银行行长则来自华尔街,代表着美国金融业的利益。
这两方势力相互制衡,使得美联储的决策不会单纯依据总统或金融巨头的个人意愿。美联储降息的条件并非领导意志,而是取决于美国经济的三大核心指标:通胀率、失业率以及目标利率。
当通胀率高企时,美联储会选择加息抑制通胀;通胀率降低时,则会考虑降息。失业率升高,美联储倾向于降息以刺激就业;失业率降低时,加息则成为调控手段。目标利率代表着市场借贷成本,通常维持在 2% - 3% 左右。
倘若以上三大数据出现冲突,例如高通胀率与高失业率并存,一般情况下,美联储会优先选择加息以打压通胀,使经济降温,随后再通过缓慢降息来刺激经济复苏。

就在昨晚,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指出,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将产生两大显著结果:美国通胀率上升以及经济增速放缓。尽管表述较为委婉,但核心思想直指美国经济将陷入滞胀,几乎等同于将 “滞胀” 二字直接写在美国大统领的脑门上。
同时,鲍威尔也向市场明确表态:在高通胀的情况下,美联储不会降息。
美联储不降息,美国经济就难以获得活力,高利息会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刺破美国的金融泡沫,进而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不仅如此,美国如今最大的软肋 —— 美国国债,也因不降息而面临严峻挑战。不降息会致使美国财政部发债成本大幅攀升。
据机构研究今年美国将有高达 9 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这些国债大多是当年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的。如今到期后,美国政府只能借新还旧,而其自身根本没有足够的财源来偿还这些债务。倘若美联储既不降息,也不印钞,那么美国国债到期后发行的新债,将不得不承受极高的发行利息。
美国发起关税战,本意是想消除贸易逆差,增强自身还债能力,防止债务累积。但如今的现实却是,关税战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然而由于美国国债利息率大幅提高,美国政府债务累积的速度非但没有减慢,反而进一步加快。

那么,美国为何不能通过 “紧缩” 政策来化解债务危机呢?
这是因为 “一个人的开支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实际上,从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平衡,主要有两种手段: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战属于紧缩手段,这种方式会导致进口和出口双双萎缩,对贸易各方都会造成巨大伤害,最终必然引发美国经济衰退;
另一种则是扩张手段,即强制贸易对手扩大进口,以此实现进口和出口的贸易平衡。虽然与前者同样是一种贸易平衡策略,但总体上能够将经济蛋糕做大,这正是特朗普在2018年第一任期时贸易战采用的策略。那么,为何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却选择了错误的前者呢?这是因为特朗普在第二任期任用了一些所谓的金融市场博弈高手,比如财长贝森特。
大家是否还记得 1997 年索罗斯是如何狙击泰国金融体系的呢?其实原理很简单:首先,泰国的金融体系自身存在弱点;其次,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大肆宣扬这些弱点,引发市场共识;最后,泰国金融体系的做空力量,实际上主要来自其国内,从而形成 “墙倒众人推” 的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引发群体共识,制造群体恐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招在日本、欧盟或许有效,但从百年历史经验来看,在中国却从未成功过,反而往往适得其反。1950 年的朝鲜战争是如此,1961-1975越战如此,1997 年狙击香港金融市场也是如此,到了 2025 年,美国试图狙击中国外贸,结果同样不会得逞。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领导,我们会稳住金融市场,稳住楼市,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动荡,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的必定是美国。

将目光转回 A 股市场。从板块来看,芯片股值得重点关注。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要求英伟达限制对中国出口 H20 芯片。如今,国产算力芯片的替代需求迫在眉睫。
H20 芯片的性能仅为 H100 芯片的三分之一,与 H200 芯片相比更是相差甚远,本质上这就是一款阉割版产品。而如今,就连这款阉割版产品都要对中国实施限制出口,这无疑是在倒逼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从长远来看,这对国内芯片股而言是重大利好。
在此,为中国芯片产业加油鼓劲,相信在困境中,中国芯片产业定能砥砺前行,实现突破。
另外还有一则消息,智谱 AI 已经启动上市辅导流程。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意味着 A 股市场开始逐步接纳科技股。至于智谱 AI 本身,在当前国内百模大战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虽然模型众多,但智谱 AI 的用户数量并不突出。
倘若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深入分析,在智谱 AI 与创造 deepseek 的深度探索之间进行选择,我肯定会更倾向于深度探索。不过,智谱 AI 背后的产业资本实力雄厚,众多互联网巨头都有参与其中,未来凭借资源优势,或许能够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因此其前景也并非毫无希望。
可以说,智谱 AI 就如同一块 “砖”,而深度探索则是那块更为珍贵的 “玉”,在市场的磨砺中,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的思考与选择方向 。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