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带头不卷了啊!
果然是大城市,在教育改革方面总是敢为人先!
最近,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何石明提出了“不卷宣言”:
“不内耗、不焦虑、不盲目追逐名校升学率”的教育理念,
并推出了减少考试次数、不公布成绩排名、不以清北录取为宣传重点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何书记觉得,加量加作业的学习是“教育无能”;孩子晚上写作业到几点是老师或学校的问题,学校不应被外界评价所裹挟。
这种“去卷化”的行动,不仅让深外成为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的先行者,更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教育本质的契机。
看到这个报道,不少网友尤其是为人父为人母的网友都在感慨:
“每天看着孩子从早卷到晚,一上车倒头就睡,心疼啊!”
更有孩子对父母抱怨:学习任务太重,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了。
但是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
“现实社会是,你不卷就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就不会有稳定的工资、良好的环境...”
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是把成绩与老师的工资挂钩的,不卷确实没办法。
所以,深圳外国语学校能做出这样的改革决定,除了自身胆量大之外,无论是学生的家庭还是老师的家庭条件,估计都是没有后顾之忧了的。
换句话说,只有深圳有这个减负教育改革的土壤。
所以说,从“内卷”到“解卷”,何石明真的魄力十足。
对于“内卷”现象,他并未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中高考的升学压力,而是强调学校有自主选择权:作业负担的轻重、学生的作息安排,更多取决于校方和老师,而非所谓的“指挥棒”。
这种洞察直击问题的核心:
单一评价体系固然存在问题,但学校的管理者不应该借此推卸责任,而应主动作为,找到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教育方法。
他所说的“不卷”也并非放松,而是回归教育本源
“不卷”不等于不要成绩,何石明对此有着清晰的界定。
他指出,深外依然会关注中考、高考成绩,但不是通过“加码作业”“考试排名”这种低效手段,而是通过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同时拥有更健康、更幸福的成长体验。
更重要的是,他提出要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
深外取消清北录取名单的公开,不仅是对学生隐私权的尊重,更是对教育焦虑的一种降温。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培养清一色的“高分机器”,而是让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域找到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当然,家长的焦虑可能是“不卷”最大的阻碍。
有家长坦言:虽然支持“不卷”的理念,但依然无法摆脱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这种“嘴上骂卷、行动更卷”的矛盾心理,正是当前教育焦虑的缩影。教育内卷的深层原因,不仅在于学校的评价方式,也源于社会对升学率和就业竞争的过度关注。
在单一评价体系下,家长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一位网友提到,“只要国企和事业单位还将学历作为门槛,卷的逻辑就不会改变。”教育内卷的背后,是优质工作机会与公平竞争之间的深层次矛盾。何石明的“不卷”愿景虽然令人振奋,但若缺乏社会评价体系的配合,很可能沦为一座孤岛。
总结:从深圳看全国——解放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不得不说,深圳这一次,又站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
从“双减”政策到深外的“不卷宣言”,无不体现出深圳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在很多人眼中,深圳是创新的代名词,而教育改革正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然而要想实现学校教育的“不卷”,不仅是校方的态度问题,更需要社会、家长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配合。只有当社会评价更具多样性,家长观念更加理性,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孩子们才能真正走出内卷的泥沼。
但是,太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