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台海问题一直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牵动着无数中国人魂牵梦萦的问题。从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有过激烈交锋的紧张,甚至有过你来我往的交火,但也有渐渐趋于平静与和平,从对立对抗走向互通共融的阶段。然而,近年来,随着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持续掌权,民进党当局一意孤行推行“台独”分裂行径,加之美国等外部势力的不断插手,导致台海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民党等“蓝营”势力,一直在为两岸的和平积极奔走和发声,希望两岸能够统一。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2023年,台湾地区的前领导人,也就是中国国民党曾经的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却抛出了“备战”的言论,引得当时的舆论一片哗然。马英九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中国历史每到分合时机必有一战,希望两岸能用和平方式、民主谈判解决分歧”,而想要保持台海的和平,台湾地区必须从备战、避战、谋和三位一体同步考量,也就是台湾地区必须加强防务才能维护和平。应该说,马英九的这番言论,充分暴露其软弱与妥协的一面。

马英九的转变
应该说,马英九作为曾经的中国国民党的主席,曾经是比较坚定的统派,在他的政治生涯中都能看得比较清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英九的一些思想和言论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首先,马英九虽然出生在香港,但是他的祖籍却是湖南湘潭,他的祖父马立安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和富户,不仅有百亩良田,还发展了很多生意,还自掏腰包创办组织了团练,维护地方治安,被称为“湘中第一团练总教头”,深受乡亲们尊敬。

而马英九的父亲则是国民党的重要成员,1949年随着蒋介石退守台湾。在这种历史传统和家族渊源中,虽然马英九不算出生在大陆地区,但却天然与大陆有着亲近之感,这可以体现在他后期的政治生涯中。1952年,两岁的马英九正式来到台湾生活,先后在台北市大安中学和“建国中学”读书,并且1967年,也就是17岁那一年就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之后的一年,天资聪颖的马英九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当时台湾地区最好的大学,即台湾大学的法律系开始学习。
1972年,马英九大学毕业后,还有过两年的服役经历,而且以少尉的军衔退伍。再之后,马英九作为国民党内部当时少壮派,被加以重点的培养。获得了国民党内部的中山奖学金,前往美国的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先后获得了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美国留学期间,马英九曾担任国民党的机关刊物《波士顿通讯》的主编、主笔等职务,他所撰写的文章,也开始引起了国民党高层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从政的资本。

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蒋经国亲自给马英九下达指示,要求马英九回到台湾,并且成为了蒋经国的英语秘书,从此正式步入政坛。从此开始,马英九陆续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陆委会副主委、法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等职,并且在1998年、2002年,先后竞选台北市长成功。这些从政经历,不仅让马英九在不同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也让他逐渐在台湾地区的政坛上崭露了头角,为他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奠定了基础。
2008年,马英九成功当选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在他主持台湾地区工作的八年时间里,马英九还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比如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一些的举措,使得台湾地区的经济在2009年底开始复苏,并在2010年创造了经济增长率10.63%的成绩。在社会民生福利等方面,则是大力推出支持“产学训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青年人才培育、住房、育婴及幼托、农业发展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台湾地区部分社会问题。
而在两岸关系上,一开始的马英九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马英九大力坚持“九二共识”,对大陆则是采取了“以协商取代对抗、以合作创造双赢”的双赢思维,努力恢复海协、海基两会的制度性协商机制,同时开放了两岸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的“三通”政策,支持允许大陆的商人、学生进入,还推动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可以说,马英九的那几年,还是为两岸的积极交往和互通共融作出了一定的努力的。
尤其是在2015年,马英九还实现了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是在两岸的关系发展史上是非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也使得两岸的关系迎来一段相对缓和的时期,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蓬勃发展,为台湾地区的老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英九在两岸政策上也逐渐出现了一定的摇摆与退缩。这种转变实际上在他2012年,继续成功竞选之后,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在面对台湾地区的“台独”势力的反扑和外部势力的干扰,马英九没有能够始终坚定地维护“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了软弱和妥协,从而导致了两岸之间的关系改善的成果并没有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巩固深化,这也为后来的两岸关系再次地紧张埋下了隐患。
“伪娘”与“汉贼”
正因为马英九在主持工作后期的这种转变,也才有了2023年,他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这番不当言论。这番言论之后,就有人讥笑马英九在性格上是“伪娘”,而他的实质上就是卖国贼。
所谓“伪娘”,其实上是指马英九在政治上缺乏果断的政治决断力和勇气,尤其是在面对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獗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的时候,马英九往往表现出非常优柔寡断的一面。2014年3月,台湾地区爆发了所谓的“太阳花学运”,这个事件,实质上就是由台独势力的民进党在幕后操纵,打着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作为幌子,本质上就是要破坏两岸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

而在这场事件中间,马英九作为当时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没有下令采取果断的措施来及时制止这场事件,而是任由其蔓延,最后导致了一些激进分子占领了立法机构等一些重要的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台湾地区的法治秩序与民主制度。
这一事件就是马英九所谓“伪娘”气质的最直接体现,充分表明了在面对台独势力的公然挑衅时,作为口口声声要两岸和平,追求统一的政治人物,并没有在具体的事件上敢于和台独势力进行正面的斗争,而是选择了在关键时刻退缩、妥协。
除此之外,在一些更为广泛的层面,马英九也对“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采取了一定的绥靖的态度。马英九在主持工作的后期,面对越来越嚣张的“台独”言论和行为,马英九并没有采取非常有力的回击和批评,反而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和容忍。尤其是在当时已经在逐步实施的,一些“台独”分子开始篡改历史教科书、推行“去中国化”教育的行为,马英九作为当时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并没有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使得“台独”的思想在台湾岛内进一步蔓延。

同时,在面对美国等外部势力开始频繁地对台军售、派遣官员访台等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时,马英九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了抗议,实际上也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反制措施。可以说,马英九在主持工作后期,采取的这种绥靖的态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的嚣张气焰,也凸显了马英九在政治能力上妥协和怯懦。
而所谓的“汉贼”,最早的出处是《三国志》,是当时的东吴水军大都督在赤壁之战前,对曹操的评价,大意是,曹操名义上是大汉的丞相,实际上就是一个大汉的贼子,实际上就是名义上效忠于汉朝但实际上图谋篡夺汉朝政权的人。后来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汉贼,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卖国贼。

这里有人将马英九评价为“汉贼”,实际上就是在说马英九的备战论,以及他之前的一系列的政治行为和绥靖态度看,马英九实际上已经背叛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破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加剧了两岸对立与紧张,还为“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备战”论的实质
为什么有人要这么评价马英九,这实际上要从“备战”论的实质谈起。首先,所谓的“备战”论最为致命的问题,是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众所周知,所谓“九二共识”,是1992年10月,经过一系列的会谈之后,两岸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他的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这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最为基础性的共识。
而马英九在接受采访,提出“备战”论时,却刻意回避了“九二共识”这个关键的内容。这和他曾经声称坚持“九二共识”的立场大相径庭,不仅模糊了两岸关系的本质,更给“台独”势力传递了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误以为有机可乘,从而加剧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

其次,更为要命的是,马英九的备战论,无疑是在把台湾地区的普通民众推向了民进党等“台独”势力一边。近年来,台海的局势本就紧张,为了打击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的嚣张气焰,大陆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而马英九的“备战”论,看似是一种所谓“自保”的策略,但实际上,对于一些不明就里的民众,他的备战论,就会给台湾地区的民众营造出一种两岸局势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氛围,从而使得一些民众在这种恐慌情绪的笼罩下,被迫地更加倾向于支持所谓的“加强防务”“对抗大陆”等主张。这么一来,马英九实际上在为“台独”势力所极力鼓吹的政策和环境进行背书,从而进一步助推了“台独”势力将台湾地区拖向战争深渊的危险行径。

再次,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心理。长期以来,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美西方势力都把台湾问题作为限制中国的最大的牌,因此也不断在台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马英九在这个档口提出“备战”论,实际就和外部势力的意图不谋而合,因为美国等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岸持续对立紧张,这也为外部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提供了借口。
所以,马英九的“备战”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台湾地区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应。很多都发表了对这个“备战”论的看法, 认为马英九此举是在为已经陷入困境的两岸关系“火上浇油”,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人认为,马英九作为曾经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原本应该积极地倡导和平统一,而不是提出这种充满战争意味的“备战”论调,这无疑是对台湾地区民众的误导与伤害。
台湾的著名学者、反独斗士邱毅就站出来直言批判到,说马英九的这个“备战”论前后矛盾,是为了迎合台湾地区的一些不良民意,并不是真正地想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邱毅敏锐地指出,“备战”不仅无法真正的保障台湾地区的安全,反而会将台湾拖入经济困境,因为大量的军费开支将会加重台湾地区普通民众的负担,同时也会把两岸关系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应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最为核心的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更不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得逞。马英九的错误言论,无疑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出卖民族利益,阻碍国家统一进程,任何企图分裂自己国家的人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信源:
1.马英九看台军汉光演习重申“备战不求战”.环球网.https://taiwan.huanqiu.com/article/9CaKrnJnYRV
2.两岸关系岌岌可危?马英九惊人之语揭露台湾困境.华夏经纬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834803429251776&wfr=spider&for=pc
3.台湾网友尖酸恶搞马英九称其为“变态人妖”.环球网.https://taiwan.huanqiu.com/article/9CaKrnJp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