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信誓旦旦保证,自己学成归来后,会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的“哈佛女孩”,现在究竟怎么样了?
1999年,在当时媒体发展还没兴起的时候,刘亦婷的名字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可见影响力有多大。
随着哈佛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刘亦婷成为了中国家长里“别人家的孩子”,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孩子的梦魇。
出国前的一次采访中,有人提问刘亦婷,学成之后还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吗?
刘亦婷坚定的回答道,国家的经济建设太落后了,她决定出国学习知识,自己完成学业之后,再回报社会,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大家再一次被刘亦婷震撼到,当时只是高中毕业生而已。
在无数家长的呼吁声中,刘亦婷的妈妈还出了两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刘亦婷的学习习惯》。
这两本书一出,就有两百多万的销售量,让人不禁好奇,刘亦婷到底生活在怎样和谐有爱的家庭当中呢?其实并不然。
刘亦婷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父母因为工作相识,两个人感情很好,在她两岁的时候,父母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起了争执。
整日的争吵严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于是就离婚了。
她的母亲刘卫华为了教育问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放弃了自己向往很久的上海戏剧艺术学院的工作。
尽管刘卫华离婚一年后,便与另外一个男人结婚,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刘亦婷的生活,两个人结婚多年都没有要孩子,继父对她就跟亲生女儿一样。
从这就可以看出,刘亦婷的妈妈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刘亦婷从上小学开始,继父就要求她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时间久了,她的写作能力就慢慢的变好了。
后来人们在看到刘亦婷日记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为了女儿可以专心学习,刘卫华从小就开始从各方面约束刘亦婷,她有时候也很羡慕院子里玩耍的同龄小朋友。
继父为了锻炼她的意志力,把一块冰块放在她的手里,等到冰块完全融化之后才能松手,完成挑战之后,会奖励两本书。
一块冰块在手里完全融化掉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先不说这种训练有没有用,手握冰块就真的不会引起类风湿吗?
别的小朋友完成挑战,都是奖励玩具,奖励出去玩,学霸的奖励就是不一样,两本书的奖励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刘卫华在书中明确的叙述了自己是如何培养刘亦婷的,好多家长看完之后都在犹豫要不要用这种训练方法。
在中国万人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面前,家长在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之前,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母,他们没有赶上时代的洪流错失高考,一辈子只能从事苦力劳动者,所以就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寄希望于孩子,希望他们抓住学习的机会改变命运。
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刘卫华就为她安排了《苍天在上》的电视剧,尽管只是一个群众演员的身份,但是也是宝贵的人生经历。
在母亲与继父的培养下,刘亦婷学习成绩优秀,人格独立,思想前卫,看待问题都会跟别人不一样的角度。
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杨依婷就跟母亲说明自己想要出国留学的想法,这让母亲刘卫华感到欣慰。
于是刘卫华就开始东奔西走打听报考哈佛的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媒体都把刘亦婷考上哈佛放入原因归功于个人的努力与父母的教育,但实际情况还有其他的原因。
刘卫华在为女儿奔走的时候,结识了美国著名的律师拉瑞,两个人建立了联系,这也为刘亦婷报考哈佛做了铺垫。
刘亦婷在决定报考哈佛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托福考试,并在一个月后顺利通过考试。
通过一点时间的接触,拉瑞对刘卫华的印象非常深刻,他非常佩服刘卫华为了教育陪伴女儿放弃自己工作和继续为了给刘亦婷更多的关爱而没有再要孩子而感动。
所以拉瑞就答应帮助刘亦婷写推荐信。
不怕走后门的,就怕有能力还走后门的。
最后,刘亦婷终于如愿的考上了哈佛大学,并且还获得了四年全额奖学金。
2003年,她在美国顺利毕业之后,想要继续深造,就暂缓了回国的计划,准备先找到一份工作,这样可以减轻经济压力。
当时,著名的波士顿集团向她抛出橄榄枝,于是她就边工作边学习,工作之后,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学习了,第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 。
曾经红极一时的天才学霸,出国前的豪言壮语,学成后迟迟不回国,难免会有人猜测。
就在大家的议论声中,刘亦婷在美国与一位白人结婚,并且还拿到了美国绿卡。
这件事情不断的发酵,网上的怎么说的都有,刘卫华夫妇二人那段时间都不怎么出门,家门口每天都围满了人。
至于她到底有没有考上哈佛的研究生是未知的,她学成后没有回国这是确定的,无论是有苦衷还是有原因也没有回应。
刘亦婷的丈夫名叫斯科特·桑布尔,也是哈佛毕业的,获得了心理跟法律双学位的证书,成绩非常优秀。
目前从事的是法律专业,在美国律师的社会地位很高,他甚至还接手过比尔盖茨的离婚案,涉及的财产可不是一星半点。
刘亦婷在美国先后换来几份工作之后,就开始创业,在经营“睿信投资”的时候,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公司倒闭了。
尽管是创业失败了,但是有一个多金有能挣的白人老公,丝毫不影响什么。
刘亦婷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学子,无论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不可否定的是她刻苦努力取得耀眼的成绩。
中国的各方面情况造就了应试教育的制度,万人过独木桥是寒门学子的一个机会,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利弊相统一的,应当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老师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面,一定要因材施教,切不可用一刀切的方式,单用成绩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孩子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走错了路,榜上无名并不代表脚下无路,不热爱学习又不代表不会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