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抽干江水,尘封三百年的张献忠沉银重见天日,遍地是真金白银

文与史的传奇 2024-12-08 05:52:09

1646年,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率领部下转移大量财物,当行至岷江之际,突然遭到了明军的强势伏击,满船的金银珠宝刹那间沉入了河底。

在接下来的300年间, 无数人纷至沓来,不懈地追寻这批宝藏,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谁知进入20世纪以后,有关张献忠沉银遗址的盗掘案,开始层出不穷,市面上不断流出类似金册、银锭、 “西王赏功”钱币等多种文物,造成直接文物损失高达三亿元,这对于我国考古来说,绝对是一大损失。

2014年,警方再度侦破一起张献忠沉银盗掘案,共刑拘25人,然而任谁也没想到,这25位潜江盗挖者,绝大多数竟是附近那些白天扛着锄头干农活的村民。

村民这种为了一己私利,不顾法律底线,前赴后继盗挖文物的行为,致使张献忠沉银遗址的发掘工作,成为我国考古队亟须处理的燃眉之事。

于是在2016年,考古人员依靠着丰富详尽的史料,以及精细入微的勘探作业,成功锁定了张召忠沉银的精确位置。

面对这次异常艰难的水下考古,专家经过‬反复探讨和评估,决定采用最为保险的涂滩考古法,俗称围堰筑地。简单来说,就是将沙土倒入江中并筑以围堰,如此便可在隔绝水流的情况下,抽干围堰中的水,以便“探囊取物”。

于是在为时两个多‬月的填土后,围堰工程宣告结束,随即考古专家动用20台超大功率抽水机,在连续抽水四个多月后,终于将围堰中的水抽离殆尽。

而接下来,伴随着挖掘机对河底泥沙进行层层深入剥离,沉埋河底的大量宝藏渐渐暴露无遗,截止2023年,历经六次清理发掘,总计出土文物多达76000余件。

这些文物囊括数十件金册银册,数千件金币银币,外加数以万计的金银玉器,以及堆积如山的铜钱、碎银,其品类涵盖之多,做工之精美,着实令人震惊‬,妥妥称得上一座豪华的水下博物馆了。

不过按照民间传言,关于张召忠的沉银之数乃为“金银万万五,买下成都府”,或许这次出土的江口宝藏,仅仅只是张献忠沉迷银的一部分。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3 阅读:1007
评论列表
  • 2024-12-08 10:42

    杀人魔王的财宝也敢拿?[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