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百度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在当晚举行的财报电话会上,百度CEO李彦宏透露,百度智能云第二季度营收51亿元,同比增长14%,并持续实现盈利(non-GAAP)。
百度对于云计算业务寄予厚望,希望在传统搜索营销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百度智能云能够顶上来,挑起让百度重回增长轨道的重任。
但是,百度智能云能扛起大梁吗?
从“零存在”到成为“第二曲线”
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上,百度智能云的存在感一直不强。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百度智能云对外商业化的时间较晚,并且百度最初对其重视度一般有关。
阿里云、腾讯云于2010年前后开始着手对外提供云服务,而百度大张旗鼓做云,已经是2016年的事情了。
而至于为什么百度这么晚才下场做云计算,再往前溯源,就要提2010年深圳IT峰会上的一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之间对于云计算的经典对话了。
毕竟,当时李彦宏对云计算给出判断是“新瓶装旧酒”,意指当时云计算并没有带来太多本质上的创新。
2010年-2015年,百度在热闹的云计算市场上,零存在。
2016年,不管内部经历了怎样的反思与争论,百度至少开始把做大做强云计算业务当作了战略之一。
2016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百度智能云业务先后经历了尹世明、王海峰、沈抖作为百度智能云负责人的时代。
3个人带给百度智能云的烙印也略有不同。尹世明是销售出身,他在时任百度总裁张亚勤的邀请之下加盟百度,其实对于启动百度智能云在企业级市场的存在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4月,尹世明离职,百度智能云由百度CTO王海峰直接负责。王海峰对百度智能云的贡献,更多是把百度的产品、技术能力跟云进行了更好的结合与创新,但是技术出身的王海峰,在商业化可能经验欠佳。
2022年5月,百度宣布新一轮干部轮岗,沈抖开始担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负责人;王海峰继续担任集团执行副总裁兼CTO,不再兼任ACG负责人。
在宣布轮岗的内部信中,李彦宏对沈抖寄予厚望,“期望他带领ACG团队,加快落实云智一体战略,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为百度第二曲线的发展建立新的功勋。”
沈抖担任负责人之后,目前的贡献是让百度智能云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多个季度的盈利(non-GAAP)。
当然沈抖也不无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他负责之后,百度智能云的季度营收增速曾下滑至个位数,甚至季度增速出现过负增长,创下百度智能云历史上的最低增速期。
营收占比持续提升
虽然百度智能云被视为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是在百度财报中至今未被单独列出来。不过,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百度高管通常会主动披露一下百度智能云的业绩,以及是否实现盈利(non-GAAP)。
根据百度公司年报,百度智能云2018年营收30.05亿元,这是第一次披露全年业绩。随后几年,百度智能云基本上保持了快速增长,2023年增速大幅放缓,全年营收为187.18亿元。
以2023年的营收规模进行排名,百度智能云的营收排不进去中国云厂商的前五名。
过去几年,百度智能云在百度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在迅速提高。
目前,百度智能云在百度年度营收的占比在14%左右,季度营收占比最高已经到了16%左右。
整体上看,百度智能云对于百度整体营收的增长(准确来说防止整体下滑)确实在扮演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承担起了第二增长曲线。不过,在利润上,百度智能云目前还没有贡献。
AI大模型让百度智能云重拾增长
沈抖接手百度智能云之时,李彦宏下的任务是“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翻译一下就是,既要增长,也要利润。
实话实说,这个任务其实挺重的,要完成的难度也非常大。
沈抖接手百度智能云之时,因为特殊的宏观原因,整个云计算行业都处在一个低迷时期,几乎所有头部云厂商的增速在大幅放缓。体量略小的百度智能云也没能幸免。
2022年第三季度,百度智能云的增速还有24%,但是2022年第四季度,增速断崖式下降到4%,并且营收增速的低迷状态持续到了2023年第三季度,并且出现了百度智能云历史上首次的季度负增长。
不过,略微让百度管理层欣慰的是,从2023年第一季度起,百度智能云开始实现季度盈利(non-GAAP)。虽然距离真正产生利润还远,但是至少可以让管理层对资本市场有个交代——云业务不会一直是赔钱货。
百度智能云营收增速放缓,但是有了non-GAAP 利润,所以肯定在成本侧进行了不少优化。
2023年之前,从整个行业来看,百度智能云的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并不明显,跟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火山引擎等厂商展开竞争,胜率也不高。
但是2022年底,ChatGPT引爆生成式人工智能热潮之后,在AI市场储备多年的百度迎来机遇期。2013年8月底,文心一言大模型第一批获得备案,让百度智能云在大模型的商业化上有了领先优势。
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助力之下,开始重拾增速,该季度营收增速为12%,并保持反弹态势至2024年第二季度。
在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中,百度首席财务官罗戎表示,“第二季度,随着产品的AI原生化转型速度加快,我们优化了运营效率,保持着健康的利润率。特别是智能云业务,我们预计将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
这种表态意味着,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百度智能云作为百度对外技术输出的一个平台,重新找到了增长动力。
过去3个季度,AI为百度智能云为贡献的收入占比从5%,提升到6.9%,再到最新的9%。
智能超参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百度中标的大模型项目数量及金额在行业内都排名第一,先发优势明显。
但是百度在AI大模型领域面临的竞争实际上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过去多年积累的先发优势,也在被逐渐缩小。
至少在大模型的战场上,阿里云、智谱AI、科大讯飞、火山引擎等实力都不弱,大家都想围绕大模型形成一个AI开发者的生态。
过去几个月,李彦宏坚持为闭源大模型代言,意在让更多的AI开发者基于百度闭源的文心一言基础模型开发AI应用。
如果开发者们选择了文心一言,那么百度智能云当然会因此受益。因此,百度基础大模型的成败也事关百度智能云的明天。
对于云计算厂商而言,在算力紧俏的今天,上线更多的GPU算力实际上意味着短期内更多的收入和增长,但是长远看,能否持续增长,还是要看基础模型的竞争力。
这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大模型战役里,百度优势并不突出。但是很显然,这也是百度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如果输了,那么百度智能云第二曲线的故事就很难再讲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