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哪个年月,哪位“高人”提出了钗黛合一的理论,然后,一些读者深以为然。
有人说:“宝钗对黛玉非常好,典型案例就是薛蟠从南带回土物,宝钗给黛玉的,较其他姐妹加厚一倍。还有就是派老妈妈,雨夜送燕窝,所以宝钗对黛玉很真心。

其实,我个人对宝姐姐的情感很复杂,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姐姐,她再冷也有动人处。如果单纯站在薛家角度,宝钗实在不容易,这个心都使碎了。
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就是另一番意味了。
要弄清宝钗对黛玉是否真心,就首先要从宝钗待人的三六九等说起:
1、宝钗进京待选,本来就是个晃子,这一点就不用多说,如果宝钗不知道哥哥人命案的影响,以及自已商贾之女身份的不足,那宝钗乞不太笨了。嘴教育不了人,事儿才能教人改变。贾府帮薛家处理了人命官司,宝钗与薛姨妈都买了教训,她们总结的经验是,薛家没有靠山是不行的,于是找了一个听起来好听的理由,就是待选,从而堂而皇之的住进贾府,至于能不能选上,她们比谁都心里有数。
宝钗进府后很快就明白,谁在这里说了算,答案就是贾母。于是,宝钗开始了讨好贾母的一系列操作。摆螃蟹宴,因为她知道自已面子不够,只好胡弄湘云说诗社很费钱,又提出自已仗义资助。她要是偷偷帮了也罢,却故意弄到尽人皆知。而且还十分肉麻的夸贾母,同时贬低凤姐。她很明白欲想在贾府立足,必须讨贾母欢心,可惜的是,千年狐狸的贾母,是个久经沙场的人精,不仅不上当,还好几次内涵她,弄她一鼻子灰。
2、对待凤姐很意外的不好。本来在整个贾府,只有王夫人和凤姐,才是她实在亲戚。可她几乎利用一切机会,要当众贬低丑化凤姐。一次说凤丫头再巧也巧不过老太太、一次说凤丫头如今没心没计、一次说凤姐不识字不大通、一次说凤姐才短想不到。连凤姐送的茶也说颜色不好,凡与凤姐本人有关的,主打一个贬低讽刺挖苦,这又为何?其实特别简单,凤姐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儿,她一早看出宝钗的小心思,知道她来者不善,也明白宝钗非可交之人,不是真心可换真情的人,所以宁可和没血缘的林黛玉、秦可卿、邢岫烟作朋友,也不和满肚子雪花肠子的宝钗交往。宝钗也很聪明,当一个聪明人面对一个把自已看透的人,她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装不了就不装了,反过来打击你对我更有利,那就下死脚踩你。
3、宝钗其实对贾府每个人,都采取不同策略。你看她对史湘云,就很是“知心体贴,关怀备至”。湘云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她很渴望亲情,于是宝钗就投其所好,给你亲情。小说虽未明写细节,但读者很轻松就能想象,宝姐姐与湘云的日常,衣食住行的关爱,微风细雨的心理辅导,湘云需要什么,宝钗就给什么,弄到湘云说出:“有这么个亲姐姐,就算没父母也不打紧”的话,活活给忽悠得不能自理。但到了事儿上,摆螃蟹宴让大家都知道湘云没钱,贾府上下都知道湘云做活儿到半夜,抄大观园后甩人就走,她压根也没把湘云当人,就是个可利用的工具,等贾母厌恶了湘云,湘云都不知道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4、宝钗特别喜欢教育人,也特别喜欢人前展示。一次是教育邢岫烟,说探春给她玉佩是富丽闲妆,自已从来也不佩带,大家有没有感觉一种居高临下?比较一下香菱学诗,黛玉的诚恳与支持,平等与认真态度,则高下立见。还有,给惜春列画具单子那回,啥大师画画要一百多只笔?要一车名贵宣纸?还要一堆水缸和成斤的珍贵颜料?以她的罗列,就算惜春画一次画,故意砸俩个水缸,也够用好几年了,这不很显然是卖弄吗?谁又问你了?自已捯饬出这一堆东西,然后,说自已有些东西储备,还一点儿不送,一分钱不花,这不是拿人找乐儿吗。
5、对下人婆子们,包括对赵姨娘和贾环,也展现出很大讨好的成分。让莺儿认铭烟的妈为干娘,这样可以掌握怡红院第一手信息。有人问讨好赵姨娘干啥使?别忘了赵姨娘可是贾政的宠妾,这枕头风有多厉害,过来人都知道,要是赵姨娘天天给贾政吹宝钗的好风,不正合了宝姐姐心意吗?宝姐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讨好没用的人?
6、黛玉要认薛姨妈当妈,宝钗立刻出言阻拦,为什么?因为真认了,就要为干女儿做主,如果偏僻袒宝钗,就是不仁不义,宝姐山中高士,冰雪聪明,这哑巴亏可吃不得。
宝姐姐出言阻拦尤嫌不足,又把黛玉往薛蟠身上拉。大家可别把这当个普通笑话,这可是十分阴损的。抛开黛玉才貌与门第,与薛蟠天壤之别,单就往勾了户口的杀人犯身上联系,黛玉就该掌她的嘴。现实世界中,你遇见一个才貌超群,气质非凡的女子,会不会有高不可攀之感,如果听说给一个很烂的人介绍过对象,是不是会小看这女子,宝钗这话十分无礼且突兀,可不是她信口雌黄,是她居心不良。
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宝钗所有的举动,都指向一个方向,树立在贾府形象,服务于终极目标,最终成为荣府的宝二奶奶。
一个目标如此明确,行为举止皆为达成目标的人,她对人会十分真诚,会用心去关爱一个人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
所以,她对黛玉并不是真的好,她所做的一切,皆是为自已的终极目标服务。
以下几点是我个人看法,朋友们看看是否认同:
1、宝钗进贾府,很快就明白自已要什么,于是匆匆忙忙打了个金锁,这个金锁连薛蟠最初都不知道,如果是从小戴的,亲哥怎么会不知?当目标定下来,扫视整个贾府,最大的对手就是黛玉。首先,黛玉进府早,和宝玉青梅竹马,两个人有较深的感情。自己若与黛玉为敌而像对凤姐一样处处刁难,史湘云就是下场,老太太绝不会答应,甚至是直接翻脸赶人。而且宝玉也会因此小看她甚至厌恶她,那目标就阻力重重,因此,她反其道而行之,对黛玉从表面看格外的好,一方面逐步打消黛玉戒心,一方面树立宽容大度的人设。所以起初就算黛玉讥讽她,她也假装听不见。只有偶尔怒不可遏时,才暴露出真实态度,比如小丫头靛儿说她藏了扇子时,她怒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儿过?素日和你的丫头们,你该问她们”。把个小丫头直接吓跑,试问没玩儿过,一个陌生亲戚,小丫头敢问这话?有脑袋的都明白咋回事儿。
2、为什么小红和坠儿谈话,她要偷听?被发现后第一时间说在追黛玉,心理学上说,一个成熟的人,一秒后的反应基本进入表演状态,只有瞬间反应才是真实内心表达,偷听可不是光彩事儿,而且宝钗还了解小红不是一般人儿,仍旧第一时间抬黛玉背锅,她能对黛玉有多好?她为啥不说找莺儿?这是把锅彻底甩给对手,是手腕很高的嫁祸。

3、给黛玉拿土物加倍,不是真心疼黛玉,我说她给贾母和宝玉和府中主子们看不过分吧?这是明面儿上的人情,全府都知道,因为黛玉家乡在苏州又父母双亡,多拿一份想三春李纨等不会有意见。又显示她心地厚道,体贴知心,宝姐姐可有过暗地里帮人的时侯,这么个买好名声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4、雨夜送黛玉一大包燕窝和梅片洁粉雪花洋糖。一些朋友认为宝钗想毒死黛玉,我不认可这种观点。燕窝润肺止咳是对黛玉身体有好处的,燕窝大多配冰糖,冰片又叫龙脑香,有提神醒脑作用,有人说洋糖会上火,加了梅片有毒,我也搜了一些资料,得不出这个结论。

我的疑点是在送燕窝的这个妈妈身上。当晚会赌局,自已还是头家,天已经黑了,又下雨路不好走,宝钗不派别人偏派她来,就有点儿学问了。就好比半夜送秦钟,偏派焦大一样,那次不是偶然,是有人故意这么派。宝钗派这个老妈子来,也是故意的。
老妈子们有个共性特点,就是嘴碎,她大雨天跑大远的路,心中能没有抱怨吗?上次焦大骂的什么?那都恼羞成怒了。这老妈子要不是黛玉机灵,拿钱赌嘴,骂的不会比焦大好听。她这一回去,赌局必迟误了,别人能不问吗?一问而知:“黛玉三天两头人参肉桂,又兴起什么燕窝,这身体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自己吃不起,靠大富之家的宝钗接济。这话传出去都觉得宝钗大方仁义,黛玉体弱多病,又费钱又费人。有的朋友会认为我太多疑了,我问你,大白天干啥去了?晴天干啥去了?莺儿干啥去了?黛玉今晚不吃燕窝出不了汗?这一切是曹公春秋手法,他不直写,那样太不高极。
曹公不怕你看不懂,但她坚决不给人下定义,张三是好人干好事儿,李回是坏人专坑人,他的一切安排,合情、合理、合人性。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表面对你好未必真的好,要去伪存真,要会拔云见日,红楼梦之所以无可超越,就是把人心人性,人的复杂刻划得自然生动,不露痕迹,黛玉与宝钗,一个用真性情面对人生,一个用画皮改变命运,是彻彻底底的两种人格。什么钗黛合一,本就是天大的笑话。
时至今日,做我自已,还是适应社会,坦荡于心,还是随波逐流,仍旧是没有答案的话题。
那么您认为宝钗对黛玉是真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