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读者对王夫人这个角色,是有争议的。
有的人认为她吃斋念佛、对婆婆孝顺、与丈夫举案齐眉、对子女虽有严苛一面,但也有温情一面,加上王家势力很大,因此,对贾府助益很大。
这种看法,我本人并不同意。
我从王夫人的种种做法来看,她不仅没有帮助贾府走上正轨,反而使家族走上一条更快败落的不归路。

下面,我列举一下她的种种行为,与朋友们讨论:
1、我们都知道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害死了金哥儿和守备公子,并得了三千两的好处。而当初老尼姑斡旋这件事,是准备找王夫人的,这一点书中有明确交待,后打听凤姐也可以办到,才亲自找到凤姐。也就是说:“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王夫人之前也接手干过,只是如今有了年纪才收手”。凤姐说:“从不信阴司地狱报应”。而王夫人敢这么做,吃的什么斋,念的什么佛可想而知。而后来凤姐还派人安排,主使张华告自已,又私自下令让仆人弄死张华,可以说枉顾国法,一旦东窗事发,贾府将百口莫辩。
2、私藏隐逸甄家财产,王夫人私自与抄了家的江南甄家接触,并转移犯官家的财产,是再一次触动律法,是与朝庭唱对台戏,会给贾府带来无妄之灾。
3、纵容或失查凤姐放高利贷。这件事王夫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有一次因月钱不能按时发放,才去问凤姐。但作为贾府内宅管家人,如果明知故纵,实属胆大包天。如果不知道,说明失查严重,管理失职,给贾府莫大污点,根本不具备管家能力。
4、瞒贾母贾政,私自抄检大观园。这一点因为之前有头条文章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大观园居住的全是贾府公子小姐,换第二个人也会小心行事,只有“天真烂漫”的王夫人,才大张旗鼓的搜查,众所周知,贾府男子大多为一群纨绔子弟,而诸位小姐却十分出色,本来小姐高嫁必助力贾府,可昏了头的王夫人,一举毁了所有大观园女孩儿名声,迎春就是这场抄检第一个受害者,最终被丈夫虐死。

5、与贾母明争暗斗,与丈夫貌合神离,对儿媳强行打压。
王夫人可以说根本不懂合作,重情重义深明大义更别提。其实,好多人质疑贾母太懂享受,实则贵族必须讲规矩排场的,不然无法立足。贾母娘家史家,从湘云的文才可见,是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不同于王夫人王熙凤等,不识字不大通。贾母非常喜欢美丽的东西,也十分有生活情趣,但王夫人极恶美丽,为人呆板无趣,但主意很正,她自作主张赶走贾母看好的晴雯,赶走怡红院大丫鬟中,唯一一个没有与宝玉有首尾的人,重用与宝玉云雨过的心机女袭人,在没有向贾母告知的情况下,做出抄检大观园的蠢事,阳奉阴违的与婆婆对着干。
对于丈夫贾政,表面相敬如宾,实则同床异梦,两个人客气得像同事,在大事上从不征求丈夫意见,一意孤行按自已想法,各种设计左右子女的未来,和贾政没半点儿夫妻之情,一切都是面子工程。
对儿媳李纨、孙子贾兰极其冷漠,毫不关心,甚至是因贾兰奶娘有几分姿色,连问也不问直接赶走,抄大观园也没放过李纨,对心如槁木的寡妇儿媳是极大侮辱,将恶婆婆演绎到极致。
6、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两个极端,不是太严就是太松,她从不关心子女心中所想,也不在乎子女是否幸福,而是只把子女当作可依靠的工具。她根本不考虑元春的个性,将并不适合宫庭斗争的元春强送入宫,导致女儿一生的不幸,元春省亲时不是兴高采烈,而是一路悲泣,痛苦不堪。而长子贾珠之死十分存疑,年轻力壮的时侯,而且并无隐疾,娶妻生子,却壮年早逝,从李纨与王夫人一句话不说可见,与王夫人脱不了干系。而对宝玉要么要什么給什么,要么今天逼死金钏,明天逼死晴雯,而且在姻缘上,硬生生安排与宝玉并无感情的宝钗,最终宝玉抛下红尘出家。三个子女两死一出家,就是个恶魔母亲。

7、与有人命案的犯人家属过从甚密:她不顾薛家长子薛蟠已销了户口,为王家掌握贾府的一己之私,让薛家长期寄居,这件事在京城贵族圈人尽皆知,给贾家政治对手以极大口实。
8、对家下管理松散,无才无德,致赌博横行,贪污成风。所有管事儿的中饱私囊,连丫头们也随意偷盗,她不闻不问,全部精力只放在如何把持贾府权力上。致使贾母风烛残年,雷霆查赌。她所有事情上,最怕的就是老太太知道,一路欺上瞒下,又无能又狠毒又愚蠢。
看了以上,您还觉得王夫人是菩萨吗?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在古代虽然是男主外女主内,但家庭内部问题,才是从根本上动摇根基的。
探春说:“大族人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只有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懂的,王夫人完全不懂。悲愤的探春也终于明白,自已再亲近王夫人,再争强好胜,再想安全出嫁回护贾府,也挡不住王夫人这种蠢材的败坏。她再也不想委屈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也重重打在邢王二夫人脸上,那一刻她知道命运无可改变,对未来不抱希望。
一个好女人会成全一个家庭甚至是家族,一个短视狠毒愚蠢至极的女人,会灭掉所有希望。有权有势又如何?只看眼前不重品行,娶一个祸水上门,从此家族就再无希望!
您觉得我说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