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俄罗斯公开“绝密”档案,揭开抗美援朝被掩藏42年的真相
1950年6月,一个热得诡异的夏天,朝鲜突然发动了统一战争,韩国对此毫无准备,三天后汉城失守。几乎同一时间,杜鲁门直接命令美国远东军前去支援韩国,美国为了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将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进行干扰。
此时,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正秘密注视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信步走向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南海传来毛主席的雷霆之音。1950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出国门,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时光荏苒,当1992年俄罗斯的一份绝密档案解秘后,才发现朝鲜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骗局。那朝鲜战场的真相又是什么呢?苏联和北朝鲜对中国隐瞒了什么?他们又有什么阴谋呢?美国又是如何应对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尘封已久的朝鲜战争的那些历史阴谋。
美苏在朝鲜的政治博弈
1945年,美国、苏联和英国召开雅尔塔会议,在会议结束时,斯大林向罗斯福询问,是否有军队进入朝鲜半岛,当时罗斯福坚定的回答没有。
然而,当日本正式投降的那一刻,美国突然向苏联提议以北纬38度为分界线,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北两部,瓜分朝鲜。美苏一拍即合,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受尽殖民统治的朝鲜人民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不久便爆发了多次的民族主义运动。美苏虽然强势镇压,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各自扶持了一南一北两个政府。
1948年10月,苏联为了表现出友好态度,主动将权力交给了北朝鲜,并撤回军队,半年后,美国同样撤军。从此,朝韩两国开始了自己的内战。
虽然苏联和美国已经撤离了朝鲜半岛,但他们设置的南北朝鲜的三八线依旧存在。也因为这一条三八线的存在,让韩国与朝鲜两个国家冲突不断,都想要进入到对方的领地。所以朝鲜半岛的内战,一直没有停止过。可是在1950年6月,为何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呢?
在俄罗斯将绝密档案公开之前,对于1950年6月的战斗记载,一直是韩国的部队率先越过了三八线,对朝鲜部队进行突袭,并将海州占为己有。但是在绝密档案中记载的却截然相反,先发动攻击的并不是韩国。
韩国军队占领海州的事情,更是无稽之谈。而苏联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统朝鲜半岛。虽然朝鲜和韩国互看不顺眼,相互战斗多次,但在1950年6月以前,两个国家的战斗都仅仅只在三八线附近,并且规模也都不大。
那么,为什么在1950年6月之后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呢?因为金日成在开战之前,曾多次会见斯大林,两人秘密约谈了许久,最终达成协议斯大林默许金日成统一朝鲜解决内战。
当时的苏联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斯大林也极为重视,但其他经济的发展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再加上作为二战期间主要伤亡国之一,苏联的人口资源也远远不及美国。就是这些原因,让苏联一直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斯大林只能选择弃车保帅。为了让自己能够翻身与美国抗衡,苏联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巨大的利益来增强自己的实力。
恰恰金日成的秘访给了斯大林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只要朝鲜战争开启,无论是胜负,苏联都能获得巨大的利益。所以苏联希望朝鲜与韩国开战,并且答应会给朝鲜进行支援。
一旦朝鲜战争美国不插手,那么苏联将直接获得整个朝鲜半岛,那么苏联不仅削弱了美国在亚洲的实力,同时还能够依靠朝鲜半岛,发展自己的实力,让自己实力更加强大。就算是美国不放弃韩国,选择参战,苏联也一样会获得巨大的利益。因为朝鲜是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国家,也是当时日本入侵中国的门户。
如果朝鲜被更加强大的美国占领,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这将是比日本入侵更加巨大的危险,所以如果朝鲜战争开启,中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旦中国加入到战争中,苏联就能通过给予中国帮助,让美国忙于战争以此来限制美国的发展,此时的苏联也能趁机发展自己的经济。
就这样,朝鲜战争开始了。因为韩国的军队没有丝毫的准备,而朝鲜军队则是蓄谋已久,有了精密的计划与战略部署。所以很快韩国的军队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三天时间,朝鲜军队就直接拿下了汉城。
这便是斯大林的一个政治阴谋。同时也印证了绝密档案中所说,其实就是苏联谋划了一切,让朝鲜领导人主动挑起战争的说法。所以对于韩国的求助,美国直接派遣了驻扎在日本的远东军前去支援。当美国担心自己的部队去朝鲜的时候,中国会趁机解放台湾,就让自己的第七舰队进入到台湾海峡进行对中国的威胁。
对于苏联与美国的谋划,中国也是一清二楚,尤其是当美国进军朝鲜的时候,苏联没有出动军队,更是让中国领导人看清楚了苏联的阴谋。但是对于中国而言,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美国已经带领着军队来到了朝鲜,一旦占领了朝鲜,那么美国随时随地都能对中国进行威胁。所以我们中国应该出兵,也必须出兵。这也是毛主席作为伟大战略家的超人智慧。
新中国的反客为主
保家卫国,也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新中国迎战世界头号强国。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的号召,一场立国之战,正式来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随着志愿军战歌响彻朝鲜半岛,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开始了。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戎马一生的彭德怀元帅奉命于危难之间接过民族之重任开赴朝鲜。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元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丹东、长甸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作战。
斯大林知道毛主席出兵后十分高兴,自己的计划成功了,有中国在朝鲜牵制美国,自己就可以趁机超越美国,这样他将会获得重大的利益。但迟迟不来的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让战争初期的志愿军受到了极大地伤亡。因为斯大林根本不相信,中国会出兵而且还会打胜仗,在他眼中新中国依旧是1840年的样子。
但我们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早已今非昔比,随着志愿军给了联合国军队以迎头痛击后,很快扭转了战争的局势。斯大林看到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苏联高层放下心来,为志愿军提供了物资上的支持,苏联特意将自己30个师的先进武器,以半价卖给了中国。
同时为了更好地让美国陷入战争,还特意出动了12个航空师支援中国。就这样,拿着苏联卖给我们的先进武器,我们的人民志愿军,来到了朝鲜半岛,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残酷的对决。
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也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关键战役。志愿军东西两线展开激烈进攻,尤其以东线战场的长津湖战役,在志愿军第9兵团20军、26军和27军15万人的诱敌深入隐秘穿插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陆战1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10万人分割包围在长津湖一带。
11月28日,美军都在想方设法打通被截断的各部阵地。全部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在大部分时间里,仅能以每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进。而我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冲向敌人,并涌现了像杨根思、黄继光这样的无数战斗英雄。许多志愿军战士埋伏在雪地中,等待着冲锋的号角,直到他们冻成了冰雕。
号称拥有最强战斗力的美军部队,面对志愿军战士潮水般的攻击,只能依托强大的火力,龟缩于阵地。当美军的前线记者询问美国士兵当时最大的愿望时,他回答:“给我明天吧!”。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王牌部队,丢下了15000多具尸体。志愿军战士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而这只是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而已。当斯大林得知长津湖战役的战果后泪流满面,含泪说道:“真是伟大的军队,立刻支援中国36个师的装备”。
1992年的那批秘密档案显示,朝鲜战争爆发后,金日成首先向苏联求援,要求苏联兑现援助的承诺,但苏联始终采取拖延的态度,金日成十分不满,但又无计可施。危急时刻,他终于转向中国。谁都没想到,中国迅速派出了军队,跨过鸭绿江,为维护我国国家领土主权而战,也为保护边境人民和反对霸权主义而战。
中国参战之后,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铁原阻击战等一系列惨烈的战役,令无数将士枯骨埋异乡,马革裹尸终不还。但即使如此,志愿军也并未退缩,奋勇前进,不畏牺牲,最终迎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将新中国从一颗被人操纵的棋子,生生打成了掌握棋局的主人,一场反客为主破解了斯大林的阴谋。
中美苏各国的影响
朝鲜战争结束后,一切又回到了战前的格局,朝鲜与韩国也重新回到了以三八线划分边界的情况。美国的战败使他在国际上跌落神坛。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让美国政府引以为傲的强大美军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导致美国在世界各国眼中不再是“无敌”的形象。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才像是选择性地忘记了这场战争。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得到空前提升,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和亚非拉世界中也越来越有影响力。朝鲜半岛也并没有被统一,所有的参战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即使是中国战胜了美国,也伤亡无数。但我们打出了国威,打败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正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朝鲜战争后,苏联彻底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新中国也从苏联手中收回了中长铁路和东北主权,避免中国被分割。同时在1955年赫鲁晓夫主动将旅顺和大连归还了中国,至此这两地终于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漂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而获利最多的就是站在幕后谋划这一切的苏联。正如苏联所料,经过这一次的战斗,美国的实力大损,苏联也成功凭借这次机会成长了起来,成功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真正地能够与美国抗衡。
战后总结
其实美苏都希望中国失败,因为那样他们将各有所得。所以,当联合国讨论朝鲜问题时,斯大林不准苏联代表出席及运用否决权,从而默许了“联合国军”的组成及入侵朝鲜。这明显就是要借别人的手打垮中国,逼着中国成为他的附庸。这也许就是美苏两国之间默认的一种政治阴谋。
当我们回首往事,以今天的视角看待这场战争时,朝鲜战争是西方国家强加给新中国的侵略之战,我们不得不打,因为它关乎国运。但我们幸运的是在毛主席的伟大决策下中国人民彻底一战定乾坤,打出了未来几十年的和平与发展。
42年后,当俄罗斯的绝密档案真相大白后,世界依旧是那个世界,曾经作为朝鲜战争策划者的苏联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现在的世界局势依旧波云诡谲、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