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毛泽东第一次见李鹏,交谈后:这个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

霁风的轻柳 2025-01-17 20:56:02

1942年,在延安杨家岭,年仅14岁的李鹏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出发之前,李鹏并不知道会见到主席。按照原定的计划,他从自己所在的延安大学的中学部出发,前往杨家岭去看望父母的好友陈云。

而杨家岭当时是中共中央的驻地,李鹏碰巧遇上了在这里办公和生活的毛泽东。

李鹏到达杨家岭的中途要翻山越岭。而见到主席对于李鹏来说,精神上也像经过了翻山越岭,更上了一个层次。

毛泽东和少年李鹏交谈几句之后,就给出了极高的称赞:这孩子了不得,是个可造之材,将来会成大事。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李鹏到底和毛泽东谈了些什么,竟得到主席如此赞扬?李鹏少年时期有过怎样的出色表现呢?

一.读三国,论英雄,遇知音

首先需要从李鹏的父母说起。

李鹏的父亲是李硕勋,母亲是赵君陶。如果说这两个名字大家不熟悉,那就换一个名字——赵世炎大家必定不会陌生。

赵君陶是赵世炎的妹妹,李鹏是赵世炎的外甥。

(青年赵世炎)

李鹏到了杨家岭之后,和陈云二人在窑洞中聊得很是畅快。一直到傍晚吃饭的时候,陈云带着他去食堂吃饭。

就是在这儿,李鹏遇到了毛泽东。

陈云带着李鹏到了食堂没多久,毛泽东就和夫人一起也来了。

见到主席,陈云立刻起身,李鹏见状也立马起身,主席看了看李鹏,有些疑惑地问陈云道:陈云,你这身边的小娃娃是哪儿来的?怎么之前没有见到过?

陈云急忙解释:主席,这孩子是延安大学中学部的学生,他是李硕勋的孩子。

毛泽东听到李硕勋的名字,有些犹豫,看起来是在想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个名字。

陈云又补充说道:也是赵世炎同志妹妹的孩子。

(赵世炎和工人运动的领袖合影)

一说赵世炎,毛泽东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他笑着说到:是世炎同志的外甥啊。我和赵世炎是老朋友了,都在李大钊先生的带领下革命过,他也是革命的早期负责人之一了。只是,我和他的立场有所差别,我搞农民运动,他搞工人运动。

说完这些时候,毛泽东突然说道:我记起来你的父亲李硕勋了,他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么?

陈云点点头:硕勋和我是老朋友,我们一起在江苏省委工作过,但是他在海南牺牲了。

毛泽东有些心痛的点点头,他将目光转向李鹏问他最近在学习什么功课。

李鹏很是恭敬地回答他在学习整风文件。

主席点点头,问他平时看不看小说。李鹏说自己看,主席便问他在看什么小说。

“三国演义。”李鹏当时回答。

这可是引起了主席的兴趣,都知道,毛泽东是出了名的“三国迷”,他虽然读书无数,但是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曹操画像)

1928年,主席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临走的时候因为急,并没有带什么书籍。

所以在红军去打土豪的时候,他特意叮嘱手下的士兵要将看到的报纸和书籍之类都带回来,如果有《三国演义》更好。

一听李鹏说他最爱的书是《三国演义》,主席便饶有兴致的追问着他:你在三国里最欣赏哪个人物?

李鹏不假思索的回答:“曹操。”

主席对他的回答显然有些吃惊,便问:原因呢?

十四岁的李鹏说道:“因为曹操能团结干部。”

听罢他的话之后,主席便让他举个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

李鹏说了这么一段话:“官渡之战后,曹操取得了胜利,他在袁绍那里缴获了很多他的下属私通袁绍的书信。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什么处置措施,反而是当着他属下的面将书信都烧了,因此团结了一部分人。”

李鹏的话让毛泽东当场赞许地点头。主席转身对着陈云说道: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其实毛泽东本人对于曹操也是十分推崇的,虽然历史对曹操的评价是“乱世枭雄”,但是毛泽东对曹操这个人物是有敬佩的。

历史称曹操为奸雄,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主席却觉得,曹操是个能文能武,有大智慧的人。

比如,对于曹操的诗词,主席本人就曾这样评价: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并且表示“应当学习”。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主席会对十四岁的李鹏刮目相看了,怕是觉得遇到了知音。

当然,李鹏日后也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主席证明:他确实是个人才,也确实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发光发热!

二.二见主席

三年后,17岁的李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离开延安后,去往的下一站是东北。

在延安系统性学习的五年里,对于青年李鹏来讲是至关重要和影响一生的。这五年里,他先后经历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两次运动。

而在这两次运动当中,李鹏学会的最为重要的事情便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团结互助”;他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李鹏在组织的安排之下从延安出发,一路辗转了张家口和烟台等地,最后到了东北。

在东北,他担任哈尔滨油脂厂的协理兼党支书记。

李鹏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十分认真负责,从不叫苦叫累,这样的品格让身边不少人都十分佩服。同时,他的表现为他的人生带来了第二次蜕变的机会。

(李鹏全家福)

1948年,在毛泽东的批准安排之下,国家从哈尔滨选择二十一人到苏联的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专业留学学习。二十岁的李鹏便是被选中的人之一。

留学期间,李鹏并未辜负国家和主席对他的期望,他从不懈怠,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刻苦学习,他的成绩是所有留学生里面最好的一个。

李鹏很明白,国家送他们来苏联读书,为的是希望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他时常会想起在杨家岭的时候主席说过的那句“要好好培养”。他不愿让主席失望,励志一定要成为主席口中的“可造之材”,也期望自己将来可以再次站在主席的面前,告诉他,自己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毛主席访问苏联)

不过,在莫斯科的李鹏没有想到的是,他和主席的第二次会面会来的这么快。

1949年的12月毛主席率领代表团乘坐火车从中国到苏联访问。这次访问,和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不久之后,周恩来赶到苏联和苏联方面商谈关于条约中的具体措施和一些其他的问题。

(毛主席会见莫斯科留学生)

李鹏得知周恩来到了莫斯科之后十分惊喜,后来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见了李鹏,问他在莫斯科的学习情况。

邓颖超和李鹏的母亲赵君陶是旧相识。1931年,李鹏的父亲李硕勋为革命献出了生命之后,他的母亲赵君陶四处躲藏。

(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

在这期间赵君陶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一直到了1938年,邓颖超在周恩来的委托下,来到赵君陶四川老家找到她,要将她和李鹏带往重庆。

周总理对李鹏的生活和学习都十分的照顾。李鹏小时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读书的时候喜欢驼背弯腰,周总理只要一见到便会帮他纠正。

(李鹏和邓颖超合照)

1945年,李鹏去东北的时候,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还将一床刚刚做好的丝绵被给他带上,而当时总理夫妇自己盖的还是一床旧棉絮。总理对李鹏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李鹏这次来见周恩来,是有事想要请求他,不过他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被周总理猜到了。

周总理说:我啊,知道你们这些孩子们的心思,想见主席是吧?但是现在不合适,你回去等消息吧,时间合适了,我会通知你们的。

一直到1950年的2月17日,毛主席就要完成这次对苏联的访问回国的时候,李鹏接到了周总理的通知,让他晚上六点到大使馆。

李鹏接到消息之后,立刻就告知了在莫斯科留学的其他留学生们。

他们早早的就等在了大使馆,晚上六点,毛主席在周总理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大使馆见这些学生们。

这是李鹏第二次见到主席。时隔多年,主席当年在延安对他说过的话,如今还在耳边回荡。

这次见面,主席为这些孩子们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签名题词;周总理留下的则是“艰苦朴素,努力学习”。

到了1955年,此时的李鹏已经从莫斯科学成归国了。当时的国家电力工业部长刘澜波来找他。

见面后,刘澜波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于是带着对国家建设的决心,李鹏扎根基层,他被分配到了吉林丰满发电长担任见习厂长。

在这期间,他将在延安学到的艰苦奋斗,团结一切力量的传统用在工作中。他刻苦钻研,深入群众当中,使得当时的厂长李旭对他评价极高。

四.革命家族,薪火相传

年纪轻轻的李鹏,为什么会得到周恩来和毛主席、陈云等人的看重?

除了他本身是个品格坚毅,为人正直的孩子,还和他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李鹏出生在一个革命世家,他的父亲、母亲和舅舅都是十分伟大的革命家。

(赵君陶和李鹏)

李鹏的为人和品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受到他父亲的影响。

说到李硕勋,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可以用奇特来形容。

这李硕勋190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祖上经商,家底厚,他从小衣食无忧。按照正常的发展,他应该是到年纪的时候娶个媳妇儿,生个儿子然后继承家里的生意。

但是他偏不,李硕勋对吃喝玩乐嗤之以鼻,他是个有抱负的青年。

1919年的五月,不过才读中学的李硕勋在得知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之后,义愤填膺。他愤然参加了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一批新思想的进步青年,这对于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他到成都读书,在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先生的影响下,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此,这思想的萌芽在他的心中扎根了。(李鹏在延安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历倒是和自己父亲颇为相似)

革命就意味着不安定,李硕勋参加了多次学生运动之后,被军阀通缉,为了躲避追捕,他于1923年来到上海就读上海大学的社会系。

在这里,他曾经听过瞿秋白和蔡和森等一些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讲课。他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也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步伐。

(五卅运动)

在1925年的夏天,轰动全国的“五卅运动”来了,而李硕勋因为表现出色,被选为了全国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后来,他和赵世炎的妹妹赵君陶认识了,两个人志同道合、相知相恋、喜结连理。

北伐战争爆发后,李硕勋弃文从武,开始参加军事斗争。后来曾在叶挺和聂荣臻等人的领导下参加起义。

在三河坝地区,他和朱德等人率军阻止国民党钱大钧的追击,为起义军的撤退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为了革命,李硕勋在儿子李鹏出生半年之后才第一次见到儿子。

因为这孩子在李家是远字辈。所以一开始,李硕勋为儿子起的名字叫做“李远芃”,至于这个“芃”字则是选自白居易的“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

(李硕勋赵君陶合照)

至于“李远芃”后来为什么改名叫“李鹏”,有个小插曲有必要

讲一下。

李鹏这个名字是他十三岁的时候改的。

当时由于革命的需要,李鹏和叶剑英的儿子叶选平的等一百多个人在八路军的带领下,于1941年一起从重庆去往延安。这一路上山高路远,危险重重,组织为了保存这些革命后代和共产党人的安全,将他们分为五个小组前进。

李鹏当时被分到了蒋南翔(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的小组中。

蒋南翔告诉李鹏到了延安,大家都需要改个名字。他告诉李鹏说:远”是你的辈分,“芃”字比较生僻,还是改一个好。

听罢蒋南翔的话,李鹏便请他为自己起个新的名字。

(李硕勋家书)

蒋南翔思虑了一会儿说:把你名字中的“芃”改为“鹏”如何?“鹏”字寓意着希望,也代表了将来你为革命做贡献的决心。

于是,李鹏这个名字,他沿用了一生。

李硕勋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并且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只是,他没有想到,他只陪伴儿子到三岁。

李鹏对于父亲的记忆也停留在了1931年。这一年,他的父亲李硕勋前往海南指导武装斗争,在此期间被叛徒出卖,遭到了国民党的围捕。

被抓之后,李硕勋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即使双腿被打断,他也没有吐露一句情报给国民党。

(李硕勋纪念亭)

被捕之后的三个月,由于未从李硕勋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敌人残忍的将他杀害。那一年,李硕勋才28岁,而他的儿子李鹏三岁。

之后赵君陶忍着巨大的悲痛,带着李鹏回到了四川老家。李鹏在四川的老家度过了一个安稳的童年。

一直到后来邓颖超去将他接到重庆,再到周恩来送他去延安大学中学学习。

李鹏延续了父亲李硕勋身上的刚毅和质朴,为了党和国家鞠躬尽瘁。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鹏曾先后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原总理等职位。

2019年7月22日23点11分,李鹏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在中共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时期,李鹏都始终不忘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他的期望和教诲,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和人民发光发热。

李鹏的一生是革命者、战斗者的一生,他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底,他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品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