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喊了很多年,智能驾驶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从数据上看也印证了这句话,2024年中国市场NOA车型搭载量已经超过100万台,但渗透率不足5%,拥有NOA同时使用NOA的车主绝大部分都在短视频里。

究其原因,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多搭载于中高端车型的中高配上,价格普遍在25万元以上,价格门槛导致仅有小部分用户能享受高阶智驾,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用户对智能驾驶仍心存顾虑,发生事故责任界定和保险理赔都存在问题。
国内的智驾发展已经完成硬件堆料,进入了到数据驱动的阶段,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预判2025年智驾领域将迎来重大拐点,“智驾平权”与“智驾保险”才是智能化的下半场的主基调。

2月9日,长安汽车率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计划将智驾技术普及至中低端车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透露,今年8月长安汽车将率先在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
这场发布会还有个亮点,吉利李书福、比亚迪王传福、奇瑞尹同跃、长城魏建军、蔚来李斌、小鹏何小鹏等10余家中国主流车企的核心领导共同发声,宣布将在智驾层面开放合作,携手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

紧接着2月10号,比亚迪深圳全球总部灯火通明,总裁王传福迈步走向舞台,宣布“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时代,首批21款车型稍后上市”,当其它高阶智驾汽车还在努力往15万元下探时,比亚迪已经把高阶智驾标配到了10万元的车型上,甚至就连6.98万元起的海鸥,也搭载了高阶智驾。


推动智能驾驶从“高端专属”转向“大众标配”,也把比亚迪从“价格战陷阱”中拉了出来,塑造“科技普惠”形象,巩固市场领导地位与品牌升级。
智能驾驶目前的发展进度已经摆脱高精地图依赖,实现无图NOA(领航辅助驾驶),并转向技术架构上的端到端,落地到从一个车位到另一个车位。
这里先做一个普及:
基础L2辅助驾驶,实现基本辅助驾驶功能,包括LKA(车道保持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ACC(自适应巡航)、LCC(车道居中辅助)ALC(自动变道辅助)等。
高速NOA,在高速高架、环路、城市快速路等封闭或半封闭场景下实现智能驾驶,根据导航设定,完成自主上下匝道、主动变道、主动超车等。
城区NOA,在城市开放路况下实现智能驾驶,根据导航设定,可以实现无保护左转、无保护掉头、识别交通信号灯、主动变道、主动超车等功能,能够自主处理各类城市路况。
车位到车位,打通地库、闸机、城区道路等场景,实现从起点车位到终点车位全过程、点到点的高阶智能行驶,在行驶全过程中实现自动驶出车位、过闸机、路径规划、障碍物避让、自动泊车等多种复杂功能。
再来看比亚迪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包含三套技术方案:
天神之眼C(DiPilot100)高阶智驾三目版,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前视三目5R12V(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感知硬件,智驾芯片用的是英伟达的OrinN或黑芝麻,芯片算力为84TOPS,部分车型如汉EV用的是地平线征程5芯片,算力128TOPS,能实现高速NOA以及代客泊车,主要用在比亚迪10万级别车型上,未来可通过OTA升级扩展至城市道路。

天神之眼B(DiPilot300)高阶智驾激光版,标配了激光雷达,配备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为254TOPS,由1颗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等硬件组成,可实现高速+城区的全场景NOA,主要用在比亚迪王朝/海洋旗舰车型和腾势品牌。
天神之眼A(DiPilot600)高阶智驾三激光版,基于英伟达双OrinX芯片,由3颗激光雷达、12颗高清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等硬件组成,主攻城区无图NOA(端到端大模型+车位到车位),主要用在仰望品牌。
比亚迪能完成这一切背后的故事就是,大量的研发投入与规模化效应。
2022年,比亚迪智驾团队只有100多人,进入2024年,比亚迪智驾团队共有4000名工程师,其中1000多人负责算法和硬件部分,3000多人负责软件部分,尽管比亚迪自研能力突出,但在城区复杂场景的算法优化上,选择与华为合作可快速补齐短板,华为在车路协同与云端训练领域的优势,能与比亚迪的数据闭环形成互补,加速全场景智驾落地。

规模化效应让比亚迪降本增效,2023年汽车销量302万辆,2024年销量427万辆,2025年目标销量超500万辆,如此大的规模将智驾硬件成本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使10万级车型标配智驾仍保持利润空间。
若2025年比亚迪销量突破500万辆,其智驾渗透率将达行业3倍,能够收集到海量的真实驾驶数据(如复杂城市道路、恶劣天气),为高阶智驾算法提供真实训练样本,形成“低端跑数据、高端提能力”的闭环。
不只是比亚迪,奇瑞、长安、广汽、东风、长城等中国车企均计划在2025年发力智能化。
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甚至在去年就高喊“明年,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必须进入行业头部”。
小鹏汽车、问界汽车都在联合保险机构推出的智驾保险产品,为辅助驾驶系上“安全带”。
如今看来,智驾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下半场其它车企也要加码智驾了,稍不留神就可能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