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春风吹,买房心又起。
随着各种楼市利好消息的出台,随着货币投放量的增加,曾经在买房一事上尝过甜头的人最近又开始心动了,准备再次加入买房的队伍。他们期待再复制上一波楼市火热的行情,期待在楼市的启动之初,及时入场,以便获得更好的收益。
从货币投放来看,央行最近动作比较频繁。
一方面是表现在M2的快速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表现在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央行宣布:自4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0.25个百分点大约会释放长期资金5300亿。
一些地方城市纷纷出台相应地促进楼市发展的措施,从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以及对限购、限贷、限售的放松或取消来为房地产发展助力。截止今天,2022年以来已经有超过70个城市出台了相应的“组合拳”。从早期郑州、哈尔滨到近日的昆明、湖北宜昌、上海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楼市发出利好的信号。
昆明市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的意见》,共有八项25条。既有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降低公积金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的角度来增加需求。又包括加快商业商务用房去化、纾解疫情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困难等支持供给端的措施。
4月15日,湖北宜昌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内容涉及放松限贷、取消限售、发放购房首付款补贴券等9条措施。
这一次,宜昌还拿出了真金白银开始补贴买房人。文件称在宜首次就业(含返乡创业)两年内的博士、硕士、本 (专)科毕业生,在宜昌城区购买人才房,对符合条件的分别一次性发放10万元、6万元、5万元购房首付款补贴券。
本次楼市潜力就很好的城市上海,这一次也拿出了一个诚意满满的支持楼市的举措。
4月12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官网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临港新片区人才住房政策操作口径的通知》,该通知内容显示,人才住房政策购房时间众12个月降至3个月或6个月。
部分重点单位的3.1人才,原本要满足“须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以上”的条件,现可缩短为3个月或6个月。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变化,一些买房人头脑开始发热,梦想房价继续上涨。尽管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是有两个数据他们可能有所忽略。
也许看了这两组数据之后,一个炒房的心就会放下。
第一组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总额约为49.53万亿元。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193万亿元,商品房购买占可支配收入的36.73%。也就是说,全国36.73%的资金用在买房之上。
第二组数据,近五看平均每年约17.2亿平方米的商品房销售已经解决了住房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比2019年增长4.6%,两年平均增长2.3%。也就是说,除了少数区域外,大家并不缺房子住。
所以,从可支配收入及商品房的销量来看,你认为,房价还有机会复制三年前的走势吗?
很显然,答案是不会的。
不过,少数经济活力强、人口增加的城市还有一点点机会。
即使是这些城市的房价有上涨的机会,但仍然请你记住“房住不炒”是基本原则。
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在《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对房地产来说,有一条内容至关重要。那就是:
要求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强化统一管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人才跨地区顺畅流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
大家理解起来,可以是一句简洁的话:“地随人走、钱随人走”。
直白点说,那个城市人口净增长多,对土地需求大,供应就相应地增加。那个城市人口净增少,对供地就要减少一些。有了土地供应的保障,住房的供应就有了保障,房价也就能很好地稳定下来。
目前,已经有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出台了“人地挂钩”相关制度性文件,并安排部分县市进行试点。
“人地钱挂钩”对楼市的稳定,特别是房价的稳定将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