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儿子的作业因为有几个拼音写得不够工整,被老师撕了,同班几个孩子也因为作业不达标,被当场折断了铅笔。
我看了她儿子写得作业,说实话,写得挺好的,毕竟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
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吧,默认一年级孩子的字就该写成印刷体?
再说,即便孩子写得不符合标准,让孩子重新写一遍就行,为什么非要当众撕本子、折铅笔?
可能我和朋友的聊天被大数据捕捉到了,在我打开视频软件的时候,给我推送了一条“老师为什么要撕学生作业”的视频。
视频博主是一个退休教师,他的解释是:
根据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6-12岁孩子的发展冲突是“勤奋对自卑”,老师撕本子、折铅笔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羞愧情绪。
孩子感到羞愧了,难堪了,就会激励自己下次好好写作业。
如果一开始对孩子的作业规范就降低标准,那孩子就会降低对自己的标准,难以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真实情况如何呢?
那些被撕本子、被折铅笔的孩子,真的会因为羞愧而发愤图强吗?
朋友儿子显然不是,他本来挺喜欢语文的,但被撕作业以后,就非常抵触写语文作业。
视频评论区的很多家长们也说,自己孩子因为被老师撕作业、撕书、折断铅笔以后,出现了害怕上学的情绪。
看来,撕本子折铅笔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引导方式。
这种靠羞愧感来驱动孩子向好的做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作为父母,我们尽管不认同这种做法,但也不可能直接去质疑老师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左右为难。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
01
既然那位教师引用了“埃里克森认知发展理论”来为撕本子折铅笔做合理化背书,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埃里克森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特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冲突,如果这些冲突都能完美解决,孩子将会产生积极的人格。
6-12岁学龄期孩子在这个阶段要经历的冲突是:勤奋对自卑。
如果孩子在学校能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奖励,孩子就会养成乐观、进取、勤奋的性格,反之,则容易形成自卑感。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推出的结论是:要想孩子积极进取,就得让孩子不断的取得成就,并受到鼓励。
一年级孩子可以取得的成就是:作业写得工整、写得正确、测验取得满分、当选班干部、上课注意听讲、获得老师表扬或奖励等
那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就呢?这里就是我们值得讨论的地方了。
孩子是会因为看到自己做得不好而激励自己?
还是会因为看到自己做得挺好而激励自己?
我在辅导儿子写作业的时候专门测试了这两种激励方式。
儿子有几个拼音写得歪歪扭扭,需要重写,我直接指出来对儿子说:这几个拼音写得不好,擦了重新写。
儿子嘴上没说啥,但也是不情不愿的擦了,虽然重新写了,但明显带着情绪,写得还不如刚才那一版。
我拿起橡皮三下五除二擦了,再让他重写。
儿子大发脾气,拿着笔在本子上一通乱画,把本子都划烂了。
我只是擦了他的字而已,还没有撕本子,如果撕本子,我估计儿子得哭很久,而我也会被愤怒的情绪裹挟。
次日,我采用了第二种激励方式。
儿子依旧是那几个拼音写得不好,但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指出儿子写得好的部分说:
“这几个拼音的竖写得非常直,也没有出线,看来你已经很熟练写竖这个环节了,祝贺你。”
儿子听了我的表扬,一脸骄傲,开始了自夸:“妈妈,我昨天还写不好这个竖,今天为什么就能写好了呢?”
我说:“因为你今天握笔姿势对了,所以竖写得格外直,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注意,我没用“错误、写的不好”这样的词),可以写得和这个竖一样好。”
儿子仔细观察了一下,说:我觉得这个a的圆需要调整。
说完后,他主动擦了a,重新写了一遍,这次写的a果然比上一个饱满多了。
就这样,我在指出需要调整的地方之前,先夸奖儿子写得好的细节,激发他的成就感,再用成就感驱动儿子调整写错的地方,圆满完成了作业。
2周左右,儿子的作业不仅从良好升级到了优++,还养成了评估自己作业的好习惯。
测验结果显而易见:采用夸具体细节的方式(非虚无缥缈夸孩子: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
不仅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进取、勤奋向上的人格,还能避免辅导作业时候的鸡飞狗跳。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持久有效,人只有在自己感到有能力做某事的时候,才会有继续做好的意愿。
成就感、价值感驱动起自信,自信又进一步驱动起前进的意愿,孩子就会进入“越前进越自信,越自信越想前进”的积极循环,获得长久的学习动力。
当众撕本子、折铅笔采用的则是惩罚、羞辱的方式,成人认为孩子在感受到自己不如别人、做的不好的时候,会激发出向上的意愿。
这个做法如果放在一个心智成熟、认知水平较高的成人身上,可能很管用。
但放在大脑发育水平不足、心智、认知都不完善的小学生身上,只能产生消极作用。
写不好,撕掉,再写不好,再撕掉,一直撕到写好为止,如此压力之下,孩子那发育不完善的大脑,就会启动原始的逃避机制,讨厌写作业、讨厌该学科、讨厌上学。
孩子对学习的激情、对作业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不是靠惩罚、羞辱建立起来的。
撕本子、折铅笔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太差劲了!你写不好作业!
越否定孩子,孩子越做不好。
道理如此简单,但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太多,压力大等原因,有的老师并不愿意用这个方法。
他们更愿意“杀鸡儆猴”,撕掉一个孩子的作业,震慑一整个班的孩子。
02
如果你的孩子被撕了本子、被折了铅笔,回到家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有3个:
1、安抚孩子的情绪
“老师撕你本子的时候,你一定很害怕,很羞愧吧,我能理解你当时的感受。”
说完这句话,抱抱孩子会更有用。
换位思考,孩子一定是揣着慌乱害怕的心情回到家的。
有的孩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心没肺、嬉皮笑脸的,但内心里是非常难受的。
假装不在意,是一种伪装而已。
2、在碎玻璃渣中找宝石
拿出孩子被撕掉的本子,仔仔细细的抚平,找到孩子写得不错的地方:
“我觉得这个字的竖钩写的很好看,还有这个字的撇写得也不错,这个点的角度也很好,这几个亮点,老师竟然没有看到,真可惜。”
我把这个环节叫做:在碎玻璃渣中找宝石。
孩子的认知不足,老师的一点否定对孩子都是全面的打击,我们父母必须要补足这个部分。
善于找到孩子做得好的细节,重建孩子的自信,让孩子从否定质疑自己的状态里走出来。
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哪怕是一个点,都能成为撬动孩子自信的支点。
千万不要给孩子落井下石说:你写好点,老师不就不撕你作业了吗?
3、和老师保持沟通
如果老师对所有学生都是如此,我们就不好和老师掰头了。
放低姿态,和老师保持沟通,告诉老师接下来我们会重视这个问题,采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提高,请老师多多鼓励孩子。
对外和老师周旋,对内重建孩子自信的同时,找到孩子的困难点,帮助孩子提升,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撕本子折铅笔对孩子造成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