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禟:父皇心头肉,皇兄眼中钉,康熙最聪明之子,在雍正朝活4年

博史通今 2023-11-21 20:10:00

楔子:

清朝康熙四十七年,八阿哥胤禩因为在举荐新太子之事上表现得太过抢眼,被康熙帝下旨问罪。九阿哥胤禟听闻后,竟然怀揣一瓶毒药,打算和胤禩共存亡。胤禟这一举动,让他的父亲康熙帝十分震惊。

康熙帝一怒之下,打了胤禟两巴掌,并怒斥他这种行为是“梁山泊义气”,不是人臣所为。胤禟不服,他和十四阿哥胤禵为胤禩叫屈,引得康熙帝怒而拔刀,要不是五阿哥胤祺牢牢地抱住康熙帝的腿,当时可能就要血溅御阶了。

在大部分文学或影视作品中,九阿哥胤禟都是“反派”。其实,在清史中,胤禟不仅聪慧过人,而且极重情义,不过,由于站错了队伍,胤禟最终凄惨收场,让人唏嘘。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康熙帝的第九子胤禟,希望通过他的故事,来让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样的清史。

一、宜妃入清宫,胤禟尤获宠

爱新觉罗·胤禟,康熙帝第九子,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之一百十一》记载: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丙寅,皇子允禟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胤禟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郭络罗氏。在康熙的后宫中,宜妃的地位是较为特殊的。

宜妃郭络罗氏出身于镶黄旗,其父是镶黄旗盛京佐领。康熙十六年,郭络罗氏以秀女的身份被入宫,因为相貌和品格都比较出众,被康熙帝选中。宜妃非常得康熙帝的宠爱,他入宫仅4个月就被封为宜嫔。康熙二十年,宜嫔被封为宜妃。当时,惠妃、荣妃、德妃、宜妃合称“四妃”,宜妃是四妃中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但他最得宠。《永宪录》记载:

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

宜妃一共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但因为胤祺出生的时候,郭络罗氏还是宜嫔,按照清宫的规定,嫔位及以下的嫔妃不能抚养皇子。所以五阿哥胤祺被送往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那里抚养。因为佟佳氏当时已经抚养四阿哥胤禛,康熙帝怕她太过劳累,后来又把胤祺送往孝惠章太后(康熙帝的嫡母)处抚养。

经过两次易手之后,胤祺和宜妃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反而和祖母的关系最好。

胤禟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他比八阿哥胤禩小两岁,比十阿哥胤䄉大41天。胤禟出生的时候,郭络罗氏已经被封为宜妃。终于可以抚养自己的孩子,这让宜妃的舐犊之情发挥到了极致,她几乎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胤禟。

胤禟小时候和胤禩、胤䄉等一起在上书房读书。胤禟聪明伶俐,许多儒家经典他一学就会,过目不忘。康熙帝对胤禟也非常重视,他不仅让北宋词人秦观的后裔秦道然教胤禟学问,还让葡萄牙传教士穆景远教导胤禟数学和拉丁文。胤禟对语言和数学非常有天赋。他小小年纪,就掌握了汉、满、蒙、俄、拉丁五种语言文字,还在算学方面遥遥领先其他皇子,堪称皇子中的“天才”。

在当时诸位皇子中,除了太子胤礽以外,只有十阿哥胤䄉出身最高。胤䄉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的独子,然而,胤䄉生而颟顸,胤禟和胤䄉一起读书学习时,二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宜妃更是与有荣焉,她把在五阿哥胤祺身上丢失的母爱,全部倾注到胤禟身上。

康熙帝有时候感慨,胤禟如此聪慧,将来必定是朝堂良佐。所以,胤禟小时候,获得了康熙帝较多的宠爱和呵护。胤禟9岁时,曾因耳部患痈感染,高烧昏迷,太医们束手无策,康熙帝特地打破惯例,请西洋传教士入宫为胤禟进行外科诊治,胤禟因此痊愈。

胤禟10岁时,康熙帝带他到塞外行围,这时胤禟第一次参加围猎,他用短箭射中一头虎仔和两头小鹿,康熙帝大喜,在群臣面前炫耀胤禟文武俱佳。这让其他皇子颇为嫉妒。

在封建社会,胤禟一出生就锦衣玉食,实属第一幸运。他聪慧过人,是第二幸运。再加上父母疼爱,已是第三幸运。可以说,胤禟的童年生涯,是快乐且完美的。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童年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人类后半生的性格和思维,大部分都在复刻他的童年时代。

胤禟的“少年得志”,没有受过大的挫折,造成了他青年时代的两大特点:第一是骄傲且眼高手低,第二是单纯且缺少韬晦。下面会印证这两点。

二、孝母且宠妻,重义护手足

胤禟年幼时单纯且仁孝,面对宜妃的疼爱,他也有“反哺”之情。他出宫时,见到精巧或稀罕之物,必然会带回宫给母亲观赏。

康熙三十七年,胤禟15岁,单独在外开府。其府邸位于铁狮子胡同东口,和八阿哥胤禩的府邸相邻。这一年,康熙为胤禟赐婚,其妻是满洲正红旗都统董鄂·彭春的女儿董鄂氏。

董鄂·彭春是康熙朝的名将,袭一等公爵,其祖先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董鄂·何和礼。也就是说,胤禟之妻出身于一等公府,是将门贵女。这也能看出康熙帝对胤禟的重视。

成婚后,胤禟夫妻的感情甚笃,经常一同入宫给长辈问安。宜妃对这个儿媳妇非常满意,可是,美中不足的是,董鄂氏进门一年后仍没有身孕。宜妃因为宠爱胤禟,更加盼望胤禟能早日添丁,所以她要张罗着给胤禟纳妾,胤禟起初并未同意。直到董鄂氏三年未孕,胤禟顶不住压力,这才纳侧福晋入门。

董鄂氏进门的第7年,终于生下一女,但因为身体受损,从此再未怀孕,胤禟对她呵护有加。第二年,胤禟的妾室刘氏生下庶子弘晸,胤禟直接将弘晟抱给嫡妻董鄂氏来抚养。董鄂氏对弘晸视如己出,待胤禟被封为贝勒后,弘晸也成了胤禟的继承人,这是后话。

由此可见,胤禟对妻子董鄂氏还是十分维护的,虽然董鄂氏无子,但在胤禟府邸仍然没人能取代她的地位。

《左传·桓公十八年》中说: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

意思是,男子有了家室,就要尊重妻子。

纵观历史上有大作为之人,大多都会尊重自己的妻子。因为那些忽略身边人感受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失去了“人心”。

笔者写此文,并非有意为胤禟贴上什么“高大上”的标签,笔者只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他的性格。因为接下来,他的这些性格在政治斗争中都会体现。

康熙中后期,诸位皇子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这些年富力强的皇子们逐渐不满足于现状,有了更高的政治追求。而太子胤礽被群“狼”环饲,逐渐乱了方寸。这就酿成了诸子夺嫡的局面。

关于这场夺嫡之争,最初的阵营并不清晰,至少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之前是这样。胤禟自幼和胤禩、胤䄉一同长大,关系熟稔。但是,胤禟并非一开始就支持胤禩打压太子。《清圣祖实录·卷二三五》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回京后,康熙让大阿哥胤褆、四阿哥胤禛、九阿哥胤禟三人看守胤礽。当时,诸位大臣纷纷为太子求情。康熙帝不堪其扰,下旨若是谁还敢为胤礽求情,必将重罚之,这才强行压制住众臣。

这时,太子胤礽子在狱中鸣冤,说自己并没有谋害父皇,都是遭人陷害。胤礽希望胤褆、胤禛和胤禟三人将自己的话上奏给康熙帝。胤褆是扳倒太子的主要人物,他肯定不想为胤礽上奏,他以“不敢违抗父亲旨意为由”,拒绝了胤礽的要求。胤禛这个时候也拿不定主意,只有胤禟最为积极,胤禟问胤禛:“四哥,这件事关系重大,我们应该替二哥上奏!”胤禛见胤禟打算上奏,于是赶紧附和说:“就是拼上性命,也要奏上一奏!”

而后,胤禛带着胤禟向康熙奏明胤礽之言。康熙夸奖胤禛“性量过人”,胤禛因此给康熙帝留下好印象。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胤禟虽然和胤禩亲密,但他并没有对胤礽落井下石。最起码,胤禟对胤礽是尽了兄弟之义的。

三、助八哥夺嫡,引康熙拔刀

既然胤禟没有一开始就打压胤礽,那他是什么才开始支持胤禩的呢?这要从接下来的“推举新太子”之事说起。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后,朝堂更加混乱,一些忠直的大臣为胤礽求情,结果被康熙斥责。大家见康熙似乎放弃了胤礽,因此纷纷建议康熙帝重新立储。《清史稿·卷二百二十》记载:

未几,上命诸大臣于诸皇子中举可为太子者

康熙帝遂下旨让百官推举新太子。

这时,胤褆、胤禩等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尤其是胤禩,他平时广结善缘,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关系很好,胤禩打算拉拢众人搏一搏“前程”。《清史稿》记载:

太子允礽既废,允禩谋代立。诸皇子允禟、允䄉、允禵,诸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皆附允禩。

胤禩的这个“竞选团队”可不得了,不仅有三位皇子鼎力相助,而且还有钮祜禄家族的阿灵阿、纳兰家族的揆叙,还有翰林王鸿绪等人。

笔者重点说一下胤禟。此前我说过胤禟顾念和胤礽的手足之情,他现在为何又支持胤禩了呢?其实这是不矛盾的——因为胤禟是在康熙废掉胤礽,并且下旨推举“新太子”的情况下,才转而支持胤禩的。

换句话说,胤禟并不是脚踏两只船,也不是背信弃义,人家是“奉旨”推荐皇储。正是因为这个“奉旨”,接下来才发生本文开篇时提到的“带毒药与胤禩共存亡的事情”。

且说康熙下旨推荐新太子,八阿哥胤禩异军突起,完全出乎康熙的意料。这时,大阿哥胤褆又出了幺蛾子,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四》记载:

拘禁允礽时,允禔奏、允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张明德、曾相允禩、后必大贵。今欲诛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为之惊异。朕思允禔为人凶顽愚昧、不知义理。倘果同允禩聚集党羽。杀害允礽。

这段话比较长,大意是说,在胤礽被囚禁时,大阿哥胤褆列举胤礽的罪状,要求杀了胤礽。而且说不能脏了“皇父”手,他亲自来执行。康熙帝大怒,说胤褆毫无手足之情,对胤褆失望至极。

胤褆见这一步走错了,转而支持胤禩。因为胤禩小时候是胤褆的生母惠妃养大的。为了给胤禩增加砝码,胤褆又提到之前有个叫张明德的道士曾给胤禩相面,说胤禩有大富大贵之相。

说实话,大阿哥胤褆真是昏招频出,他这样一说,不仅没有帮到胤禩,反而连累了胤禩。

因为康熙帝听完胤褆的话,认定胤禩早已和胤褆勾结,二人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联合谋求太子之位,并且有谋害废太子胤礽之嫌,因此下旨将胤禩问罪。胤禩被捆起来。

胤禩本来以为胜券在握,结果被大阿哥搅局,不能辩驳。这时,胤禟、胤禵等人不服,胤禟认为:推荐太子是康熙的旨意,如今他们推荐的胤禩“高票当选”,可现在康熙竟然要治胤禩的罪,那胤禩也太冤了。

所以,胤禟怀揣一瓶毒药,和胤禵一起要面见康熙帝,为八哥鸣冤,打算和胤禩共存亡。康熙帝听闻胤禟的荒唐之举后,气得打了他两巴掌,说他是“梁山伯义气”。胤禟不服,和康熙帝顶嘴,《清史稿》记载:

允禟、允禵入为允禩营救,上怒,出佩刀;允祺跪抱劝止,上怒少解,仍谕诸皇子、议政大臣等毋宽允禩罪。

康熙被胤禟和胤禵激怒,气得拔出佩刀诛杀二人。这个时候五阿哥胤祺作为胤禟的亲哥哥,担心弟弟出事,赶紧跪下抱着康熙的腿劝解,康熙帝这才慢慢消气。最后,康熙帝觉得胤禟、胤禵等人说得也有道理,便下旨释放胤禩,但并没有承认胤禩是冤枉的。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胤禟真是“重情重义”之人。他为了心中所谓的“正义”,不惜豁出性命和皇父相抗。

这种事,如果褒奖起来,是“有情有义”,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缺乏政治韬晦,不善于保护自己。至少,四阿哥胤禛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四、九弟颇单纯,四哥真复仇

康熙四十八年,诸位皇子矛盾激化,康熙为了稳定朝局,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决定复立太子胤礽。同时,大封诸王。《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

(四十八年)戊午,册封皇三子胤祉诚亲王,皇四子胤禛雍亲王,皇五子胤祺恒亲王,皇七子胤祐淳郡王,皇十子胤䄉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为贝勒。

注意,这一次,在康熙的皇子中,老大胤褆被囚禁,老二胤礽被复立为太子,老八胤禩因为此前推举新太子之事失宠,老十三胤祥属于“神秘消失”(史料中没有记载),其他几位年长的皇子(老六是夭折)几乎全部受封。

胤禟在这里是有争议的,在《清史稿》上,他是被封为贝勒,而在《清圣祖实录》中,胤禟仅仅被封为贝子。但不管是贝勒还是贝子,他和十阿哥胤䄉的郡王相比,其实都低了一级。

笔者认为,胤禟之所以比弟弟胤䄉爵位低,一方面是因为十阿哥的生母是皇贵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胤禟在八阿哥之事上的表现,让康熙稍微有些失望。

康熙五十年,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病逝,因为良妃只是庶妃,因此其他皇子不需要为良妃服丧。胤禟和胤䄉一起,每日给胤禩送饭,还邀请朝中官员去吊唁良妃。不仅如此,胤禟和胤䄉还邀请胤禛一同去陪胤禩守夜,结果被胤禛拒绝。

由此可见,虽然胤禩失势了,但胤禟并没有和胤禩有所疏远。而且,在胤禟心目中,四哥胤禛也和他关系较好,他希望能将胤禛拉入胤禩的“团队”中。所以笔者说,胤禟少年时的顺遂,让他中年时期识人不深,有非常“单纯”的一面。

笔者有时候在想,若胤禟生在一个普通士大夫家中,他或许是家族中最热络,最真性情的那个兄弟。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再未明确储位人选。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这时,四阿哥胤禛也终于露出夺嫡的真面目,胤禟终于明白四哥原来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帝派十四阿哥胤禵任抚远大将军,率军远赴西宁。而胤䄉也被康熙帝任命统辖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胤禟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因此愈加高调。在胤禵过生日时,胤禟一次性送给胤禵2万两银子和其他金银器皿。胤禵也写信给胤禟,说如果皇父身体欠安,一定要尽早告知于他。

这一时期,“八爷党”势力庞大,夺嫡之心路人皆知,成了胤禛最大的威胁。因此,《清史稿》记载:

允䄉与允禟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

可见,雍正帝恨胤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同时,也看出胤禟有“沉不住气”的一面。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在位长达61年的康熙帝玄烨在畅春园驾崩,根据《清圣祖实录·卷三百》记载,康熙临终传位给四阿哥胤禛时,胤禟、胤禩、胤䄉等人皆在榻前,看着觊觎很久的皇位落入他人之手,胤禟的内心定然充满不甘。

此后,胤禛登基,改元雍正。胤禟等人为了避讳,纷纷改“胤”为“允”。

雍正帝登基后,为了分化允禩党羽,他一方面拉拢允禩,封允禩为廉亲王,另一方面开始对允禟等人“分儿击之”。允禟的倒霉日子,从雍正执掌皇权的第一天便开始了。

康熙驾崩时,允禟的生母宜妃正在病重,她伤心欲绝,无力行走,只得坐着轿辇去康熙帝的灵前,而且,抬轿辇的太监加快了速度,竟然走在了雍正之母德妃(即将被尊为太后)的前面。雍正帝看到这一情况,大骂宜妃“甚属僭越……全然不知国体”。

宜妃是雍正帝的长辈,在康熙朝和德妃并列几十年,现在当众被雍正帝斥责,老脸都没地方搁了。雍正帝还大怒,要把给宜妃抬轿子的太监全部处死,这是故意让宜妃难堪。

实际上,雍正帝和宜妃无冤无仇,他这么做,很明显就是针对宜妃的儿子允禟。允禟从这一刻就知道,他接下来没有好日子了。

五、新帝下狠手,贝勒遭厄运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帝以遵循旧制,“派遣王公往赴军前”为理由,将允禟派往西宁军中。当时在西北领兵的允禵已经被雍正召回,并且囚禁于皇陵。在西北领兵的是雍正帝的亲信年羹尧。允禟以母妃生病为由,拖延不去。雍正帝大怒,亲自派人“护送”允禟前往西北。

允禟到西北后,经常与允䄉、允禩通信。不久后,年羹尧给雍正帝上奏,说允禟纵容下人骚扰百姓,雍正帝下旨限制允禟的活动范围。两个月后,允禟又被以“未出迎钦差”为由,被革去贝勒爵位。

面对雍正帝的反复找茬,允禟满腔愤慨,无处发泄。

当年冬天,十阿哥允䄉在去张家口办差的时候祷告天地,口中直呼“雍正新君”,行为狂悖,被雍正帝安排在允䄉身边的人捅了出来,允䄉因此成为继允禵之后第二个被囚禁之人。第二年雍正帝查抄允䄉的家时,发现了允禟给允䄉写的信中有“我们已失去夺取大位的机会”之类的话。根据《清史稿》记载:

允禟寄允䄉书言“事机已失”,其言尤骇人。

雍正帝拿到这封信后,非常气愤。下旨将允禟囚禁起来,并将他在京城的家人全部锁拿,包括允禟的妻子董鄂氏和他的儿子弘晸。

在允禟的家中,查到了允禟给儿子写的信,《清史稿》记载:

允禟私书,以闻,上见书迹类西洋字,遣持问允禟子弘晸,弘晸言允禟所造字也……

允禟给儿子用改造过的拉丁文写信,没人能看懂。雍正只得问弘晸,弘晸说自己也不认识。雍正帝知道弘晸肯定在骗自己,因此对允禟一家更为不满。

这里需要插一个故事,青年时代的允禟不仅重情重义,而且乐善好施,他救济了很多江湖人士,因此很多人都对他感恩戴德。允禟被雍正帝囚禁在西宁之后,山西有个姓令狐的江湖人士年轻时曾受过允禟的恩惠。他听闻允禟遭难,扮作货商来到西北,打算从军中将允禟救出来。虽然“令狐大侠”未能如愿,但却加速了允禟的死亡。

此事之后,雍正帝遂下旨将允禟用铁链捆起来,从西宁押送到河北保定,交给直隶总督李绂看管。等允禟到保定的时候,已经是雍正四年五月,他经过一路的折磨,早已病体缠身。

在允禟去保定的路上,雍正帝下旨革去允禟的黄带子,改其名为“塞思黑”,与此同时,八阿哥胤禩也被雍正帝问罪下狱,改名为“阿其那”。

直隶总督李绂是雍正帝培养的心腹,在雍正帝的默许下,李绂将允禟关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炎炎夏日,允禟身披三条沉重的铁链,没有水喝。允禟几度晕厥,李绂几度用冷水将允禟浇醒。

允禟在保定被囚禁三个月后,最终病亡,终年43岁。13天后,允禩也死在了京城。

允禟去世后,他的儿子弘晸被雍正、乾隆合计囚禁了53年之久,等弘晸出狱,已经73岁。垂垂老矣,半生尽毁,与明朝的“建庶人”何其相似!

在博史君看来,允禟是康熙帝诸子中最为聪慧的一个,可惜,他的“少年得志”让他多了一些单纯和想当然。再加上他的四哥雍正帝是一位睚眦必报的君主,允禟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好。

笔者认为,在清史上,雍正帝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但是,他对待允禩、允禟等人,的确太过冷酷。

《诗经·小雅·角弓》曰: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意思是,和睦相爱的好兄弟,生活宽绰又舒心;勾心斗角的坏兄弟,只会相互伤害。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笔者写本文,并非为允禟洗白,笔者只是为封建帝王之家的手足相残而感慨。

本文系博史通今原创,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讲义》《清实录》《永宪录》,徐鑫·《雍正帝陵历史之谜》等。

6 阅读:3214
评论列表
  • 2023-11-21 21:57

    时刻在谋皇位,没有被斩首已经是仁至义尽。

  • 2023-11-30 16:14

    写的很好,

  • 2024-03-13 17:04

    允塘看不清时局,是自己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