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起震惊全国的骗局再次拉响警钟。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企业,背靠“民生产业”,承诺高额回报,将目标瞄准了最容易信任别人的老年群体。
短短几年间,这家公司吸纳了上百亿元的资金,却最终暴雷收场,导致无数老人倾家荡产。而更令人愤怒的是,这场骗局不仅针对普通投资者,连自己的员工也未能幸免。老年人一辈子的积蓄为何成了骗子手中的工具?
金恪集团,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曾经以“全方位覆盖民生需求”为卖点,横跨医疗、食品、住房、旅游、养老、娱乐等多个领域,描绘了一幅未来民生服务闭环的蓝图。
在创业初期,金恪并不起眼,但却表现出野心勃勃的扩张势头。通过收购艳阳度假,金恪成功切入养老与旅游结合的市场,从此成为老年人投资领域的“明星企业”。谁能想到,这家表面光鲜的公司,背后竟然全是漏洞。
金恪的“成功”在于它对目标群体的精准把握。公司将主要的客户群体定位在拥有存款却缺乏金融知识的老年人。
与年轻人和中年人相比,老年人拥有更多空闲时间和养老储蓄,但风险意识较弱,对高回报的诱惑更容易动心。金恪的推销员瞄准了这些老人,以节假日送礼品、组织活动为切入点,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
这些推销员,或被称为“管家”,通过嘘寒问暖、长时间的情感交流,逐步瓦解了老年人的戒备心理。
为了让老人们放心大胆地投资,金恪打造了多层包装。这家公司租下了高档写字楼,拍摄豪华的办公照片,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展示其“雄厚实力”。他们还声称公司资产超过300亿元,年收入接近200亿元,更有连续五年获得AA+信用评级的“光环加持”。
这些看似铁板钉钉的荣誉和背景,让老年人感到这家公司“稳得很”。
而在实际操作中,金恪非常懂得如何用“利益”打动老年人。
他们推出了一系列养老相关的理财产品,承诺“稳健回报”,年化收益率在7%到25%之间。这个收益区间显得非常巧妙——既足够高以吸引眼球,又没有离谱到让人起疑。
更重要的是,金恪打出了“会员权益”的杀手锏:只要购买一定额度的理财产品,就可以成为公司的会员,享受免费入住旗下度假村、优惠跟团旅游的福利。这一招彻底击中了老年人的心。对于习惯省吃俭用的他们来说,既能赚钱又能享受,这样的投资再划算不过了。
更有甚者,金恪在投资初期非常守信用,每个月按时返还本金和利息,让投资者看到了“真金白银”的收益。老年人尝到了甜头,开始追加投资,甚至劝亲友一起参与。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手法,让无数投资者逐渐深陷其中。
他们相信,这样的回报是真实的,公司的承诺是可信的。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过是金恪精心设计的骗局,等待的不过是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天。
10月,危机终于显现。金恪子公司艳阳国旅突然宣布暂停所有业务,紧接着金恪集团发布公告,承认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兑付方案无法确定。此时,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
他们前往公司总部,却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连电梯都无法抵达金恪的楼层。人去楼空,意味着无数人的积蓄有可能打了水漂。
随着警方立案侦查,更多真相被揭开。
原来,金恪所谓的“雄厚实力”完全是虚假的。在北京高档写字楼的办公场地,其实只是租来的,还拖欠了大笔租金。
酒店、旅游等核心业务板块长期亏损,农业板块更是无法形成盈利。而曾被投资者信赖的董事长王建峰,早在2022年就卸任公司职务,并与其他高层一同出境,疑似携款潜逃。
更让人心寒的是,金恪不仅坑害了外部投资者,连自己内部的员工也未能幸免。许多业务员为了冲业绩,信以为真,用自己的积蓄购买公司理财产品,甚至借贷投资,结果与投资者一样血本无归。
更有员工在公司停发工资的情况下,依然相信公司会东山再起,选择继续追加投资。这种信任不仅摧毁了他们的财务状况,还导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健康问题。
这场骗局的受害者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那些用一辈子积蓄换取安稳生活的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十名老人在得知资金难以追回后因心理和生理压力而病倒,甚至去世。他们之中,有人因为被骗得倾家荡产而不敢去医院看病,有人因无法承受家庭的经济重担而与亲人决裂。
金恪集团通过高利息吸引资金,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老投资者的回报,维持“假象”。一旦资金链断裂,骗局就会崩塌。像金恪这样的公司,不断重复着“虚假繁荣”的套路,但每一次受害的却总是那些对未来怀有希望的人。
为什么类似的骗局屡禁不止?在高额回报的诱惑面前,监管机制为何总是显得滞后?
对于金恪集团,正义的追捕正在进行中,但对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来说,他们的损失恐怕再也难以弥补。希望这起案件能成为一个警示:当你盯着高额回报时,也要小心有人盯着你的本金。
投资需谨慎,特别是对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项目,一定要多一分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因为贪图小利而丢掉一生的积蓄。
金恪集团的故事或许已经划上了句号,但留给社会的教训和伤痛却将长久存在。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
金恪集团、艳阳度假涉嫌非法集资被立案侦查——第一财经2024-12-23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