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上市:身在地狱仰望天堂

疾风社 2021-05-14 10:14:45

来源 | 疾风财经

作者 | 木子

编辑 | 平行

本文约2969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

多数豪横的巨头企业,在上市敲钟那一高光时刻,其创始人都会踌躇满志对外宣称,“上市不是终点,只是开始”。然而同样的剧本到了哈啰出行这里,味道就变了。

2021年4月28日,哈啰出行正式向纳斯达克提交了招股书,拟通过上市最多募资1亿美元,瑞信、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共为联席保荐人。

此举将原本星光黯淡的哈啰推至聚光灯下。目前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是,共享单车赛道告别了往日的热闹喧嚣之后,哈啰缘何选择此时火急火燎上市?

三年亏损48亿

倒逼出来的“急就章”

大浪淘沙之后,现如今国内共享单车是三足鼎立。截至2020年年末,共享单车平均日单量,哈啰和竞争对手破2000万,两者交替争夺行业第一。

在电单车方面,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3月,竞争对手日均使用约380万次,而根据哈啰招股书数据,哈啰电单车2020年全年日均使用301万次。

对上述市占率,一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对疾风财经表示,因为早期布局策略得当,当其他家都在争抢一二线城市的时候,哈啰“农村包围城市”,迅速布局三四五六线城市。哈啰在新冠疫情爆发前一度占据七成市场份额,现如今哈啰已经没有了绝对优势。

一边是市占率不断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一边是业绩一路亏损、亏亏不休。

共享单车这个看起来非常性感的项目,却很难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际回报。目前市场上对共享单车赛道已经达成广泛共识,那就是重资产、重运营、客单价低的共享单车业务,根本就没办法实现盈利。

此番赴美上市,哈啰出行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48亿元。

而家底方面,哈啰之前的8轮融资加在一起大概是10亿美元+30亿多一点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差不多100亿人民币的融资。可是融资不是没有成本的,为了实现融资,哈啰光是抵押给蚂蚁的共享单车就有700多万辆。

而按照招股书显示的目前哈啰还有8亿人民币来计算,此前3年间哈啰单车成功地烧掉了90多亿人民币。

相比哈啰,竞争对手粮草充足,融资不断,而且也不急着实现盈利,仅是把共享单车作为引流工具,因而目标是做大规模,亏钱也亏得起。

有分析人士对疾风财经表示,共享单车已经不在风口上,这个时候哈啰谋求赴美上市,真相恐怕只有一个,缺钱!

“傍大款”是个双刃剑

反垄断之下恐被殃及

说哈啰差钱儿,很多人根本就不信。理由是,第一大股东蚂蚁金服持有哈啰36.3%股份,哈啰背靠阿里巴巴这棵大树还能差钱儿?殊不知,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疾风财经统计发现,蚂蚁金服领投或跟投了哈啰6轮融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前后,自2019年7月之后蚂蚁没有再向哈啰投资,哈啰也没有新的进账。

本来,蚂蚁金服投资哈啰,把哈啰单车烙上支付宝的烙印,也是希望将哈啰作为流量入口,作为引流手段。同时哈啰背靠支付宝的强大生态,也可以实现引流的目的。这本来是个双赢局面。

可是未曾想,去年互联网反垄断,蚂蚁金服上市被紧急叫停,蚂蚁金服团队自身也传出不稳的消息。蚂蚁继续投资输血哈啰已经失去了耐心。而且“傍大款”这件事,绝对是个双刃剑,蚂蚁的投资哈啰可以拿,蚂蚁反垄断哈啰难免也要殃及。

本来,哈啰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支付宝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出现的,这也是蚂蚁巨资接盘哈啰的重要原因,但在目前反垄断的背景之下,央行已经要求支付宝断开某些应用,比如花呗、借呗,难保下一个不轮到哈啰单车。

而哈啰的主要用户都是通过支付宝导流过来的,支付宝平台的整治对于哈啰这样的蚂蚁生态圈成员企业影响几何,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除了反垄断局面下支付宝断开应用,对于共享单车的烧钱儿补贴大战,监管层一直很有看法。不管是公开募股的方式,还是私募股权融资,就算哈啰能够继续获得融资,监管变局下,其烧钱补贴之路也未必能继续走得通。

现如今,哈啰也已经意识到,在流量方面过于依赖支付宝,对自身未来发展也不是什么好事,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带来震动。

但是呢,哈啰既缺钱又缺流量,和蚂蚁的关系,想断又断不了;不断,自己就永远没办法单飞,然后还面临蚂蚁施加的压力。真是万分难熬。

正面硬刚

顺风车业务存疑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傍大款”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么留给哈啰的唯一出路,就只能是尽快实现盈利。两轮车赚吆喝不赚钱,哈啰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顺风车。

招股书显示,在主营的共享单车业务之外,顺风车业务已经是哈啰出行第二大支柱。2020年哈啰出行的交易总额为130亿元,其中共享单车以及顺风车业务分别贡献了58亿元以及70亿元。

另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交易总额计,哈啰出行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交易平台;按交易量计,哈啰出行是中国第三大本地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哈啰顺风车已累积拥有2610万交易用户和近千万名注册司机。

但是,哈啰顺风车取得进展的大背景,是2018年竞争对手因为频繁出现安全事故被叫停整改,哈啰顺风车借机实现超常规发展。然而随着竞争对手顺风车业务的恢复,其行业地位哈啰很难撼动。

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哈啰顺风车开始增加对用户的补贴费用,仅2020年上半年,对乘客的补贴费用就达到了3700万元,占其销售费用的比重达46.1%,这对哈啰顺风车业务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而且,正如哈啰IPO招股说明书所说,顺风车业务确实存在巨大的风险,很多城市和地区正在加强此类业务的监管。而与风险处置经验更加丰富的竞争对手比较起来,哈啰顺风车的抗风险能力似乎相当脆弱。

多元化搞不好

就是作茧自缚

除了共享单车以及顺风车业务外,哈啰还不断伸出触角跨界扩张,将业务的触角伸展到了网约车、社区团购、换电、酒旅等领域,似乎正在试图以一己之力在本地生活赛道上再造奇迹。

目前,哈啰网约车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哈啰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出的,为两轮电动车用户提供的换电业务,目前已在超过50座城市布局。

此外,哈啰还推出“哈啰惠生活”,入局社区团购;上线“吃喝玩乐”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测试上线“哈啰快送”,入局同城即时配送;上线火车票业务。

上述这些新业务的入局和开展,一方面固然是哈啰探索业务多元化的尝试,但是几乎在上述每一个领域,哈啰都遭遇了来自巨头的激烈竞争,哈啰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并不高。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商业边界已经被一次又一次打破,互联网巨头凭借自己几乎无所不在的触角,可以将自己的核心优势向各个行业进行嫁接和延展,从而收获跨界创新的红利和效果。

然而在商业的世界里,核心竞争力的信条仍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未能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的企业,是没办法进行业务延展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哈啰出行四面出击,多元化进行业务拓展与尝试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焦虑的体现。

而且搞不好的话,战线过长进退不能,终将会拖垮自己。

清华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他在对话《从0到1》作者、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的时候,后者对时髦的技术、时髦的商业模式表达了理性的怀疑。

在彼得·蒂尔看来,单从技术角度来看,一些时髦的技术和时髦的商业模式是很有用处的,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这些技术和这些商业模式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时髦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不具有实现盈利的可能性。

这就是泡沫,而是泡沫就有破裂的一天。哈啰的模式到底走不走得通,还是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0 阅读:22

疾风社

简介:有温度、有态度、有速度,用冰冷的理性温暖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