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美空军部队驱使四架 B - 52 轰炸机,毫无顾忌地在南海一带上空肆意横行,张狂耀武。
都知道B-52轰炸机是美国空军的一款远程战略轰炸机,它的航程极远,还可以搭载各种武器弹药,能对空、对地、对海造成强有力的打击,是美军绝对的中坚力量。
可在遇到我解放军两架歼-11,距离仅有三米的时候,B-52的威风突然荡然无存,在进入对峙状态后选择了撤退折返。
事后美国印太司令部发现,此前中国战斗机在高风险拦截美军飞机时,通常都是采用歼-11进行拦截,很少见到歼-16、歼-20这样的先进战机。
难道歼-16、歼-20的性能不好吗,为什么在这么多拦截任务之中,不选择更为先进的战机进行有效拦截?
难不成歼-16和歼-20所谓的“先进”,本质上是个伪命题?
又或者说,歼-11才是解放军空军部队的“军事重器”,歼-16和歼-20一直都是迷惑西方国家的“诱饵弹”?
歼-16、歼-20的先进绝非“伪命题”可以肯定的是,歼-16、歼-20,还有不久前在珠海展览的歼-35A,他们都是空中的主要力量。
歼-16作为一款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具备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同时也有优秀的空战能力。
在对地攻击方面,歼 - 16 可以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它能够携带鹰击 - 83K 反舰导弹对海上目标进行攻击,也可以携带 KD - 88 空地导弹打击地面的高价值目。
空战方面它可以挂载霹雳 - 10 近距格斗导弹和霹雳 - 12 中距空空导弹,与敌方战斗机进行空战,面对B-52这样的大型轰炸机具备完全的打击优势。
在执行空中拦截任务的时候,歼-16装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在远距离探测到 B - 52 轰炸机,在发现 B - 52 后,能够在较远距离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即使目标发现我方歼-16,试图改变方向从而绕过我军的探测,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歼 - 16 的雷达具备多目标跟踪能力,可以同时应对 B - 52 和其可能的护航战斗机。
就算B-52的驾驶员十分谨慎,能凭借自己过硬的驾驶水平与我军拉开距离,歼 - 16 还具备一定的电子战能力。
它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电子战设备对 B - 52 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进行干扰,破坏 B - 52 与其他作战平台的信息传输和协同作战能力,在干扰 B - 52 的同时,配合空空导弹的攻击,还可以提高拦截的成功率。
至于歼-20战斗机,那就更不用说了,妥妥的第五代战斗机,歼-16能完成的事情,它当然就更没问题了。
作为一款隐身战斗机,隐身带来的优势就不用说了,重要的是其鸭式布局和全动垂尾设计,这种设计有两种好处,一是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二就是使得飞机在空战机动中具有出色的敏捷性。
既然是拦截任务,速度自然是放在第一位,其鸭式布局和全动垂尾设计能有效在面对 B - 52 时具有巨大的优势。
它可以凭借自身的低可探测性,在远距离上就发现 B - 52 轰炸机,另外作为一款大型非隐身战略轰炸机,其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大,很容易被歼 - 20 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在远距离探测到。
在 200 - 300 千米左右的距离范围内,歼-20可以发现 B - 52 这样的大型目标,并且在不被 B - 52 轻易察觉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并进行拦截。
如果双方展开空战,它也可以在超视距外发射霹雳 - 15 对其进行攻击,由于 B - 52 本身机动性较差,很难躲避这种超视距导弹攻击,歼 - 20 可以在安全距离外有效地拦截 B - 52。
即使拦截过程中需要近距离格斗,也能够对 B - 52 可能携带的护航战斗机能应对自如。
这样的两款战斗机如果用作拦截任务,完全可以,但是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使用这样的先进,真的有必要吗?
我认为没有必要,先进战机的性能和作战能力无可厚非,但是用作拦截使用,那就有些太小题大作了。
我国的土地面积十分辽阔,面临着来自潜在对手的各种空中威胁,包括战略轰炸机、侦察机等,我们不可能做到全部采用歼-16和歼-20。
更何况歼-20目前装备的涡扇发动机,去年才实现量产,要想实现歼-20的大批量生产装备且服役,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歼-16和歼-20本质上属于一种威慑力量,别人本想跟你拼刺刀,结果开战时你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把手枪,别人想跟你展开一场枪战,结果你又搬出火箭发射炮,等别人想跟你对炮的时候,你直接往人家里投了一颗核弹……
这种打法不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是从长远看可不能这么打!
毕竟战争打的即是消耗,也是一种“论持久战”,别人几千万美元就能搞定的战争,你愣是砸了一亿美元,拦截任务也同理,对于每天都可能发生的拦截任务,让歼-20上阵只会加大后期维护成本。
而这个时候,歼-11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歼11为何能成为主力?歼-11虽然在我国众多先进战机中,并非处于最前沿的位置,甚至都未能跻身“三剑客编队”,但必须承认的是,它绝对称得上是一款表现出色的拦截机。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拦截机对装备数量的要求极高,而歼-11战机的前身,则是来自苏俄的苏-27战机。
这款战斗机想必也不用多说,它是一款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具有高机动性、大航程和强大的武器挂载能力等特点,也因此在上个世纪,我国果断引进了其生产线以及相关技术。
在引进了技术之后,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钻研,不仅成功消化吸收了这些技术,具备了完整且成熟的量产能力。
不过在详细吃透了苏-27技术之后,我国对其性能并不完全满意,最终选择将生产线暂时停产,不断优化苏-27的整套技术。
而从 2007 年开始生产到 2015 年停产期间,我国的歼 - 11B 系列战斗机一共生产了 320 多架,歼-11 A(苏-27的国产版)总计生产了 100 余架,歼 - 11 系列战机数量保守估计在 400 多架左右。
这样的数量,足以保证我军空中的绝对制空能力,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还可以及时更变为战术支援机使用。
损耗问题方面我们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歼 - 11 继承了苏 - 27 优秀的气动布局设计,升力特性好、机动性强。
这种成熟的气动设计经过了长期实践验证,在正常飞行训练和作战任务中,能够保证飞机结构受力均匀合理,减少因气动问题导致的结构疲劳和损耗。
另外随着我国航空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歼 - 11 在生产和维护过程中采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这直接减轻了飞机重量,同时提高了结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同时先进的制造工艺使飞机零部件的精度和质量得到提升,增强了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减少了磨损和故障的发生概率,可以长期作为拦截机使用。
至于维护成本,可以肯定,它一定比歼-16、歼-20低,更何况它是在苏 - 27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技术掌握相对成熟,在日常维护中,技术人员能够高效地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和维修时间成本。
在后期我国航空工业发展中,歼 - 11 的国产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取消了先前装备的俄制 AL - 31F 涡扇发动机,装备了国产的涡扇 - 10 “太行” 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的推力等指标与 AL - 31F 相当,最大推力约 122.58 千牛,加力推力约 151.95 千牛,而实现了国产化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机的维护成本。
有了这些“软”实力优势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歼-11的“硬”实力优势。
在换装国产涡扇-10 发动机后,拥有,最高速度可达 2.35 马赫,在快速抵达任务区域、追击敌机或进行战术转移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迅速抢占有利的空战位置。
执行一些远距离的拦截任务时,歼-10 虽然在机动性和敏捷性有优势,但在长距离飞行和持续作战能力上并不如歼-11。
在成功换装国产涡扇-10 发动机之后,歼-11 拥有较大的燃油携带量,最大航程能够达到 3790 千米左右,可为其长途奔袭和持续作战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该机的最高速度能够达到 2.35 马赫,配备了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与电子战套件、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配合,构成全方位的侦察预警能力,可在几百公里外发现敌机,在应对各种紧急拦截任务时,能够快速奔赴战场,并执行任务。
无论是需要快速抵达任务区域,对突发情况进行紧急处置,还是在激烈的空战中追击敌机,都能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主打一个只要你赶来,我就敢拦截!
与歼-16相同,该机配备有全套电子对抗系统,具备噪声干扰技术、组合战场干扰技术,能够对敌方通信和雷达进行有效的电子干扰作战,保障我方战机在战场的信息安全,使我方在电子战领域占据优势,掌握战场主动权。
必要情况下,歼-11也可以与敌机展开攻击,值得注意的是歼 - 11 拥有 12 个武器外挂点,载弹量可达 8 吨,可携带R-77、R-27、R-73 等空空导弹。
其中 R-77 是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能够在较远距离上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此外部分歼 - 11 型号还可挂载国产的霹雳 - 12、霹雳 - 15,进一步提升了其空战火力。
不过既然是拥有12个武器外挂点的重型战机,怎么搭配也就不重要了,毕竟美军如何都不可能会占优势!
也正因如此,不少美军会认为,歼-11才是解放军空军的主要力量,歼-16和歼-20只是我们放置的“诱饵弹”!
但实际上,我想歼-11也只是目前暂时收拾他们的“开胃小菜”,没准未来歼-16将成为他们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