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在过去的文章中作者讲过,美国向中国发起挑战是历史必然事件,所以无论是前段时间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还是近期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我们都不应该抱以太大幻想,因为美国在战略层面根本不允许中国“弯道超车”。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唯一的方式就是找到更多制衡点,让这些“筹码”充分发挥能量,帮助我们平稳度过这段时间,坚持不忘初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作者简单总结就是美国自食恶果,“老妖婆”此次来中国啥也没有得到,中国又打了一场完美的胜仗。这个总结从何而来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耶伦结束了四天访华行程后的总结,其表示:尽管中美之间分歧犹存,但近几天的会晤已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重返稳定轨道,美国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我们具体可以分为三个点。
首先:中美之间分歧犹存,说白了,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已经失去了“打太极”的耐心,无论是布林肯还是耶伦来中国,都是很直接地提出了自己国家的诉求。至于美国有什么诉求想必大家都知道,第一:希望中国增持美债;第二:希望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不要和美国比赛;第三:希望中国和美国一道去对抗俄罗斯。就上述三点而言,中国不可能答应任何一条,所以美国自然不会在对抗中国的领域中做出任何让步,这种分歧不仅摆在明面上,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解决。
其次:耶伦称已经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重返稳定轨道,作者认为这个所谓“稳定轨道”只是片面地在指高层沟通层面。就和布林肯访华结束后又安排了耶伦,耶伦结束后可能还有下一个,比如奥斯汀等人,但是这些官话、客话跟解决中美实质问题没有丝毫关系。既然耶伦说出了这句话,意味着耶伦没有从中国这里得到任何承诺,所以作者笃定“老妖婆”什么都没有得到。
最后就是美国不寻求和中国经济“脱钩”,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美国现在肆意鼓吹不与中国“脱钩”的口号,其实就是想把“去风险化”推到最前面。但是美国想在战略、政治层面压制中国,然后又得让中国在经济层面去满足美国,这不是“去风险化”,而是制造风险。所以毫不夸张地讲,无论下一位访华的美国政要是谁,都会和前面两位一样无功而返。至于中国的底气是什么,当然是给世界输送出去的利益以及庞大的市场份额,前段时间中国高层多次访问欧洲,其实已经为中国摆脱美国施压拿到了关键“筹码”,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文/轩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