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亲戚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自己挑选的。”
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认为,亲戚应该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因为每次和父母去走亲戚,都会得到亲戚们的热情招待,餐桌上的饭菜,让人垂涎三尺。临别的时候,亲戚还会送红包,反复交代:“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有用的人。”
人到中年,才发现,上帝赐予我们的亲情,有些无奈,但是不得不去面对,无法逃避。直到有一天,一些亲戚互不来往了,心里才舒了一口气。
总要懂得,亲戚断交,其根源不是血脉关系没有了,而是以下四件事在作祟。
01
亲戚交往,一开始就很现实。
在《警世恒言》里,写了一个两兄弟家嫁女的故事。
在浙江衢州,有一个叫王奉的人,哥哥王春。两兄弟都只生了一个女儿。王奉的女儿叫琼真,王春的女儿叫琼英。
古代,女儿的婚事,都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给女儿找一个好的归宿,琼英和富豪的儿子定亲了,琼真和读书人的儿子定亲了。
王春夫妻因为染病,不治身亡。在临终前,把女儿琼英托付给王奉照顾。
过年的时候,两个准女婿来给王奉拜年,他忽然发现,自己的女儿琼真非常喜欢富豪的儿子,并且他本人也非常贪财。
到了结婚那天,王奉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让自家的女儿嫁到富豪家,让哥哥王春的女儿嫁给穷书生。
西晋文学家曹摅说过:“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人到中年,满脑子都是金钱和利益。因此,亲戚的交往,不再那么单纯,难免会出现“嫌贫爱富”的情况。
当亲戚感情,被“利欲”取代了,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当你落魄的时候,借一次钱、坐一次冷板凳、被拒绝几次、被嫌弃几次,你的内心就会特别难受,然后一咬牙,退出亲戚群。
当你富贵的时候,拉着穷亲戚走一程,但是他们不仅不领情,还觉得你在假心假意帮忙,也会寒心。更可悲的是,有的亲戚借钱不还,还不允许你去讨债。
既然利益至上,那就只能感情至下了。断交不断交,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
02
矛盾的根源,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因为彼此太计较,还喜欢翻旧账。
农村有句俗语:“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亲戚交往,难免会有一些扯不清的事情发生。如果彼此都喜欢计较,还常常翻旧账,那么感情就会被伤害。
我的小姑姑,六十岁的时候,在酒店办酒宴。亲戚朋友都赶来祝贺。
令人不解的是,我的母亲被安排在很偏的位置。亲戚们都认为,这样安排座位是不对的。按照习俗,我的母亲是姑姑的娘家人,要坐上席。
酒宴散去之后,母亲气呼呼地回到家,说了一句:“小姑姑,不是亲戚了。”此后,两家人就断交了。
小姑姑家办乔迁宴,母亲就不闻不问,也不去凑热闹。
这些年,小姑姑也不来我家拜年了。她在亲戚群里说:“当初,我在大家庭里,也是一个很孝顺的人。虽然是女儿,也照顾了卧病在床的父母好几年。”
因为彼此计较,也不愿意放下面子,矛盾就持续升级,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应该是大家都很期待的。
03
人是会变的,身边的亲戚,难免要渐行渐远。
一个人过了中年,就会发现,身边的亲人,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是年纪大了,一些长辈慢慢离去,永远都看不到了;一方面是亲戚都在不同的城市定居,慢慢就不来往了,联系方式也没有了;一方面是亲戚家庭条件好了,任何事情,都不要彼此帮忙了。
我的家乡有这样的习俗: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认。也就是说,表兄妹以下的亲戚,就不需要互相走动了,认识不认识,也无所谓了。这样的观念,也会导致很多亲戚断交。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人到中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混日子,关键靠朋友,而不是亲戚。如果朋友很少,那么就靠自己的能力,还有社会发展的机遇。远离亲戚,顺理成章。
04
和亲戚断交了,生活反而更加清静了,有弊有利。
知乎上,网友“小排1991”说,她都到了中年了,但是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
亲戚家办酒,她去了几次,但是每次都很难受。因为她家里很穷,亲戚常常欺负她,加上父母都很老实,不懂得回应。委屈了好多年,自己有本事了,应该和亲戚断交了。
“真的不想去见我不喜欢的人”,这是网友得出的结论。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亲戚们在一起,说三道四,就没有几句“美言”。如果你未婚,他们会觉得你有问题,属于“不婚族”;如果你很穷,就看不惯亲戚炫富;如果你很富,又不想被穷亲戚巴结。
作家马德说过:“客套,究其本质,更多是一种温暖的逢场作戏。戏散后,你得及时回到现实中来。”
客套的东西少了,反而难得清静下来。对于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来说,并不需要太多的社交。
05
《朱子家训》里写道:“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亲戚交往,最重要是互相帮助,富有的人帮助穷苦的人。一个大家庭里,要讲礼仪,按照长辈的意思去做。
人到中年,经历了人情世故,对于亲情,应该有自己的认知。
对自己好的亲戚,要感恩,积极回报;对自己很坏的亲戚,要保持距离,但也不要故意得罪;对于不理会你的亲戚,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强求。
曲终人散,你只能走人,不要走心。日子还要过下去,何必耿耿于怀?
往后余生,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