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空袭加沙,超400人死亡!美国直言这就是“代价”

周欣辰观天下 2025-03-19 14:35:27

当加沙地带的硝烟再度遮蔽地中海东岸的天空,华盛顿与特拉维夫间的战略协同已达令人咋舌的程度。美国当局罕见承认参与策划以色列此次造成400余人死亡的空袭行动,白宫发言人更以"必要代价"为暴行背书。这场人道灾难不仅撕碎了中东脆弱的停火协议,更将美式"双重标准"赤裸裸暴露于国际舆论场。

以军此次空袭行动打着"反恐"旗号,却精准锁定加沙北部难民营与联合国设施。目击者描述,爆炸冲击波掀翻百米范围内的板房,混凝土碎块中混杂着儿童残缺的肢体。面对国际社会质询,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辩称"误判哈马斯藏匿点",这般说辞在堆积如山的平民尸体前显得苍白无力。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三周刚与以方商讨"减少附带损伤方案"。如今白宫却将惨剧轻描淡写为"震慑恐怖主义的必要成本",这种立场急转被《纽约时报》形容为"外交面具的彻底脱落"。五角大楼文件显示,美军顾问团深度介入了空袭目标的选定,所谓"误炸"实为系统性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以色列总理府决策背后,藏着精明的政治算计。深陷贪腐丑闻的内塔尼亚胡,正借军事行动转移国内矛盾。其近期强推的《战时特别法案》,赋予总理办公室直接指挥军队的超级权力,遭以色列最高法院裁定违宪后,加沙冲突适时升级绝非偶然。

情报显示,以军总参谋部曾反对此次空袭的规模与强度,但被总理办公室以"反恐特别授权"压服。这种军政体系的撕裂,与内塔尼亚胡2019年选举前空袭叙利亚的套路如出一辙。特拉维夫大学冲突研究所报告指出,当前以政府每延长冲突一周,总理支持率就回升3-5个百分点。

欧盟27国外长紧急会议的表决结果颇具象征意义:15国支持对以武器禁运,7国弃权,仅有5国跟随美国立场。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闭门会议中坦言:"我们正在为美国的战略冒进买单。"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北约内部已出现要求重新评估中东战略的声音。

这种离心倾向在具体政策上愈发明显。法国宣布暂停向以色列出口无人机零部件,西班牙则冻结了价值2.3亿欧元的防卫合作协议。虽然欧盟尚未形成统一制裁阵线,但传统亲以阵营的松动已令白宫焦虑。美国务院不得不派特使团紧急游说欧洲各国,防止其倒向联合国停火决议阵营。

华盛顿在中东的强势介入,暴露出其全球战略的左支右绌。俄乌前线每天消耗的美制炮弹高达2000枚,也门胡塞武装的袭船战令红海航运保险费暴涨400%,如今加沙战火重燃使美军补给线愈发吃紧。五角大楼内部评估显示,现有弹药库存仅够支撑两场中等规模区域冲突。

这种战略透支正在反噬美国内政。国会山推迟表决的《国防授权法案》中,共和党议员强硬要求砍掉60亿美元对以军援,转用于得克萨斯边境墙建设。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显示,持续对外军事开支已导致国内通胀调控手段濒临失效,华尔街多家机构下调了美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

莫斯科与北京迅速抓住战略机遇。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G20外长会提议设立"中东人道主义走廊",中国促成沙特、伊朗等地区大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紧急特别会议。两大国默契地避开直接谴责,转而构建替代性的安全架构。

这种地缘博弈正在重塑能源格局。卡塔尔能源公司突然暂停对欧天然气价格优惠,沙特阿美则上调发往美国的原油官价。分析人士指出,海湾国家正利用美以失道寡助的窗口期,将能源武器与政治诉求捆绑,这对美元石油体系的冲击可能比战场胜负更具颠覆性。

当加沙废墟中的血迹尚未凝固,国际秩序已迎来新的十字路口。美国从"世界警察"蜕变为"冲突承包商"的角色转变,正在诱发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正如前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警告:当超级大国自己成为不稳定源,全球体系或将步入未知的黑暗丛林。

0 阅读:27

周欣辰观天下

简介:保持锋利又不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