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家酒器到道士咸菜缸:渎山大玉海的前世今生
它曾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巨型酒器,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它也曾成为道士的咸菜缸,默默无闻地被尘世掩盖;它就是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巨型玉雕——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它的高度达到0.7米,口径跨度从1.35米至1.82米,最大周长为4.93米,膛深55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500千克。
整体呈椭圆形,中空设计使其能够贮存大量酒水,据记载可“贮酒三十石”。玉海由多种颜色的玉石构成,绿、紫、黑等色彩交织,展现了元代工匠在玉石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和高超技艺。
根据《元史?世祖本纪》中记载:“至元二年十二月己丑,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康殿。”由此可知,它完成于公元1265年,现在藏于北海公园团城。
(北海公园)
那么元代人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玉海呢?
忽必烈开拓了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疆域,他在筹建元大都之时,以金代的琼华岛为中心,改名为万岁山,并在山的最高处建起广寒殿,下令玉工制作大玉海,用于大宴群臣。
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在《东游录》中记载了对渎山大玉海的见闻:“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由此可见当时忽必烈的雄心万丈、气壮山海。
(忽必烈)
然而事不遂人愿,元朝很快灭亡,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幸运地保留下来。
明万历七年,也就是1579年,广寒殿失火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到了皇家的御用监,后来,御用监改为道观,叫真武庙,大玉海就像废弃物一样,被扔在角落里。
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左看右看,觉得用来腌咸菜最合适,就将它拉回庙里做了咸菜坛子。
一件国宝就此沦落在腌菜缸里,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翰林院学者在寺庙游玩时,发现了它,他们翻寻资料,反复地进行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的大玉海,于是连忙报告了乾隆皇帝。
乾隆听到消息喜出望外,公元1745年,他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将玉海买了回来,随后,他又命人另外刻了汉白玉底座,一同放在北海团城承光殿前面。
(乾隆皇帝)
但是,乾隆对大玉海上面的雕刻有了意见,尤其对上面的龙鳞纹与其他海兽的鳞纹没有尊卑之别极为不满。
因此,他先后命人将“渎山大玉海”重新修整了4次,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玉海,除了龙身颈外,其他的龙鳞纹都具有明显的清代特色。
此外,乾隆帝还为这件国宝亲笔题写了三首诗,命人镌刻在玉器的腹壁上,这些诗作还配有序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件玉器的来历和流传经过。
(渎山大玉海)
那么渎山大玉海除了体型庞大外,它还有什么其他珍贵之处吗?
首先,它在体型上很难被超越,其次,他经历过两个不同朝代皇帝的督建,最后,它上面有乾隆皇帝的诗句,这些都是它的珍贵之处。
与元代的其他玉雕相比,渎山大玉海不仅在体积上远超它们,而且在纹饰的精细程度和立体感上也更为突出。
外壁上雕刻着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等海兽,这些纹饰的雕刻工艺极为精细,每一条龙的鳞片、每一只海兽的毛发,都需要玉工们一刀一刀地雕琢。
《中国经济史》中提到,元代的玉工在雕刻时,会使用一种特殊的“跳刀”技术,通过快速而有节奏的刀法,使雕刻的线条更加流畅生动。
此外,渎山大玉海的制作还涉及到了玉石的抛光技术。元代的玉工在抛光玉石时,会使用一种名为“砂轮”的工具,通过砂轮的旋转和摩擦,使玉石表面更为光滑。
(渎山大玉海局部)
那这个大玉海为什么取名叫渎山呢?
关于它的名字,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根据《日下尊闻录》中的记载,其中说:“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
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下的水泊中的山,因此有“渎山”之称,大玉瓮也因此被称为“渎山大玉海”。
另一种说法来自乾隆皇帝,他在寻回这件国宝后,也对名称进行了考证,他认为所谓“渎山”也就是今日北海的琼华岛,他以“渎”的涵义来解释琼华岛,认定它“皆有水围”,故而也可以称作“渎山”。
然而,遍查历代古籍,尽管琼华岛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称谓,但从未发现“渎山”这样的名称,因此这一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日下尊闻录》)
现代学者又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渎山”二字可能是通假“独山”,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据《中国古代玉器》记载,河南南阳独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石产地之一。
独山上产独山玉,这种玉又称独玉或南阳玉,是中国独有的玉种,它以其质地细腻、色泽丰富而著称,与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2004年5月,亚洲珠宝联合会组织国内20余名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后认定“渎山大玉海”玉料为独山玉。
自此“渎山大玉海”的命名之谜得以解开。
(独山玉)
渎山大玉海作为现存最大的独山玉作品,其稀缺性不言而喻,它见证了元朝的辉煌与衰落,经历了明朝的变迁与清朝的复兴,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正如《中国古代玉器》所述,渎山大玉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元代社会文化和玉器工艺的宝贵资料,它的每一次流转,都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它在我国玉器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