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身份被质疑,2016年贵州老农捐出邱少云照片,惊动中央军委

百年机动站 2023-10-01 07:38:01
前言:

1952年11月6日,志愿军总部给邱少云追记特等功。

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一文。自此,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传遍全国,他“纪律重于生命、用生命诠释忠诚”的事迹家喻户晓。

1953年6月1日,志愿军总部追授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朝鲜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

“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3年,四川省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树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2009年,邱少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邱少云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邱少云的名字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然而,很多人对邱少云的英雄事迹的真实性一直抱有怀疑,怀疑理由有三:

一、人体在受到剧烈刺激时会产生意识无法控制的神经性痉挛,邱少云被烧死的情节并不符合生理学和其他常识,存疑;

二、战士们都随身携带着很多弹药,这些弹药理应在烈焰中爆燃,存疑;

三、邱少云没有真实的照片(我们所看到的照片或者雕塑都是参照邱少云的兄弟模样设计的),这个人是否是真实的,存疑;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笔者认为这句话对那些质疑邱少云英雄事迹真实性的人很适用。

但是,历史本来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看待,既然有人质疑,那么我们就需要用事实来打破质疑。

接下来,我们重温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在这段历史中,寻找打破质疑的答案。

邱少云的一生

1926年7月12日,邱少云在中国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十一保玉屏村(今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少云村)邱家沟出生。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二。

1938年和1939年,邱少云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哥哥邱东云被过继给了伯父,而他的弟弟邱少全则在外地给地主做长工,很少回家。所以,年仅13岁的邱少云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要养活比他小四岁的弟弟邱少华。

为了维持家计,邱少云做过很多工作,包括给地主当长工、泥瓦匠、木匠和餐馆的杂工。

1948年6月,邱少云被国民党政府征召入伍,被分配到川军第21军112师18团。在川军服役期间,邱少云先后担任过马夫和伙夫。

1949年12月7日,在成都战役中,川军投降,邱少云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87团9连1排3班,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随后,邱少云随部队前往内江驻防,负责建立内江军分区并接管原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区。

1950年,在剿匪战斗中,邱少云和9连的战友伪装成农民,深入到敌方的大本营,成功捉拿了内江的“反共救国军”司令刘海东,完成了消灭敌人的任务。为此,9连被师部授予“剿匪先锋连”光荣称号,集体受到表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951年3月15日,邱少云在河北内丘给家里寄了一封信,表示他要前往朝鲜参战。这是邱少云留给家人的唯一一封家书,因为他识字有限,是由所在连队的文化教员郭安民代笔的。

进入朝鲜后,邱少云所在的第9连担任团主攻连,参与了罗家山的战斗。在战斗开始前,邱少云被调到连队的集训队,负责为前线输送弹药和护送伤员等任务。

在这次战斗中,连长朱斌牺牲,帮邱少云写信的郭安民重伤致残。战后,9连补充了大量新兵,邱少云担任3班战斗组长。

1952年10月11日晚上,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平康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上执行战斗任务。邱少云和其他500多人潜伏在美军阵地前沿的草丛中。

大约在12日中午12时左右,美军向邱少云潜伏的地方发射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他附近,火势迅速蔓延到他的身上。然而,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的位置,邱少云忍受着剧痛,坚持不动,尽管身后就是一条水沟。他坚守阵地,直到壮烈牺牲。

接下来,我们来反驳那些质疑者。

邱少云为什么能在烈火中一声不吭,一动不动?

不知道这些质疑者有没有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中的一个僧人以传统佛教盘腿打坐的方式坐着,他的助手把汽油淋在他身上,然后点火。

这是一件被《纽约时报》记者大卫·哈伯斯坦记录下来的真实事件,僧人法名释广德。

大卫是这样描述释广德法师自焚时的场景的:

“一个活人的身体中喷射着火焰,他的皮肤慢慢开始发泡并且起皱,他的头被烧黑并慢慢炭化,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燃烧的气味,我从未想过人的身体是如此易燃。在他燃烧的过程中,他没有抽动过一块肌肉,没有发出一点喊叫,他本人出奇地镇静。”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舍身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可以做出违背生理学和其他常识的举动的。

另外,在烈火灼身之后,有可能会造成“瞬间窒息死亡”。

关于邱少云为什么能一声不吭,一动不动,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馆长王成金也曾经解释:

“邱少云烈士被大火烧着不久,就因为吸入大量浓烟窒息死亡。他之所以能够自始至终的动也不动,首先因为他有舍身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同时也与他很早就已失去知觉有关。”

邱少云的弹药为什么没有爆炸?

以前,很多邱少云的相关文章是这样描述的:

“邱少云把冲锋枪和手榴弹、子弹压在身下,一动不动地趴着,两只手则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

但是,邱少云的排长曾纪有却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

“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

邱少云没有真实照片

在当年,能留下影像的战士其实很少,甚至绝大多数战士连名字都没有被记录在历史之中。邱少云在牺牲前只是个班长,没有留下影像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在2017年,贵州桐梓县木瓜镇新坝村的陈大权老人提供给邱少云纪念馆一张据说是邱少云的证件照,甚至惊动了中央军委。

据陈大权说,他和邱少云曾是同班战友,两人互赠了照片。并且,邱少云还在赠送给陈大权的照片背后用钢笔写下了以下文字:

“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留念,战友邱少云。1952.2.19。”

“赠”、“亲”、“权”、“为”四个字为繁体字,其他字为简体字,和当时存在繁简混用的现象基本一致。

不过,邱少云纪念馆负责人说,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收到过人们提供的邱少云照片,但是上文提到过的郭安民却说照片中的人并非邱少云。所以,中央军委对此事也很看重,表示会做进一步鉴定。

一年之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而邱少云的画像已经是这张照片中的形象。

结语

笔者上文已经说过,你永远没办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能找到1000个证据,他们就会有1001个质疑的理由。

比如说这张照片,他们也会质疑:

照片的签名存疑,1952年前的“陈”字应是“陳”,“云”字应是“雲”,“爱”字应是“愛”。

字迹清晰度存疑,钢笔字能在这么多年之后依然这么清晰吗?

所以,本文其实不是给那些质疑者看的,而是给那些心存爱国之情的人看的。

珍惜吧!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多少英雄烈士用鲜血换回来的!

向我们最敬爱的英雄们致敬!

向我们伟大的祖国致敬!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