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最重要的是人,一是学生,一是教师;而教师又是决定学校发展的最根本、最永恒的动力。
教师是学校最深刻的规定性。一所学校,教师群体呈现出的学术水平、专业素质、职业修养、道德品质状况,标注了学校文化的高度、广度、深度,甚至“温度”。
上世纪20年代,中学教师队伍中曾经出现过朱自清、夏丏尊、李叔同、丰子恺这样的人物,中小学办学者队伍中出现过陶行知、钱穆这样的人物,虽然囿于时代局限,这些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但教育水平之高、办学理念之先进,今天看来,仍然令人感佩、深思。
教育是人的教育,归根到底也是由人来实施的教育,所谓“大楼”与“大师”,后者永远是根本。学校讲“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最根本、最永恒的动力。
目前,教师在社会各行业中还是比较尴尬的,存在着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当前教师发展面临三个大问题,教师的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如何破解?
01教师的待遇问题
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一直都是老师们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话题之一。一般而言,我们平时所说的待遇问题,主要包括工资待遇、各种福利和成长空间等几方面。同一个地区的教师待遇,应该没有大的差别。
尽管有《教师法》规定,但许多地方长期漠视法规,导致教育部今年实施教育史上最严厉的督查。尽管现在教师收入待遇一提再提,但和同样吃国家财政饭的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差距仍很大。尽管时有耳闻某某地方教师年收入达几十万,但全国各地教师收入多寡太悬殊……
贵州大方拖欠教师工资待遇事件绝不是个例,光明网官微发布时评:保障教师待遇却只看“工资”不看“收入”?别玩这种文字游戏!
这个时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工资”与“收入”的天壤之别。作者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虽然是国家明确要求各地必须落实的,然而,在现实中,有一些地方把这一点“简单”理解为工资部分,而把补助、津贴、奖金等排除在外,似乎只要让教师的工资部分数字高于公务员,就算是落实了有关规定。不客气地说,这其实是在玩概念。“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该是包含补助、津贴、奖金等在内的收入,只拿出工资部分来对比说事,而不算“总账”,并不能说明问题,在此基础上的对比也无意义。
教师的收入待遇始终是形成”尊师重教“风尚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师是否有社会地位最为显著的表现。一个社会职业之所以能受到人们追捧,不外乎权力和收入。教师不可能有任何实权,那么假如有好的收入,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了,想不”尊师重教“都难。
过去有句俗话,“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教师虽然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在不少人眼里,这个职业的待遇与福利却没有那么理想。
不过,这样的说法已经过时。保障教师群体的薪资待遇,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地方层面的高度重视,提升教师工资待遇一直在不断推进中。
今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就发出通知,对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督导作出具体安排。围绕2020年底前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总体目标,重点考察各地近3年来推进总体目标落实情况,相关部门建立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情况,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情况等内容。
02教师的职称问题
职称关乎教师切身利益,一直是教师关注的头等大事。无论是职称制度的变革,还是一年一度的职称评聘,无不牵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毕竟教师职称本意是对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评定,与工资收入密切挂钩。
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职称级别越高,工资待遇越高。按理说,工作量、工作成果也应该越大。然而事实并非这样!这对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好处!反而激发了教师内部的矛盾、功利心、消极情绪。
限制名额,意味着教师也可以在工作中“限制水平”!如果水平很高,但职称因为限制名额而上不去,那么,在工作中“我拿什么级别的职称工资,就做到什么水平的事”。我们相信大部分高水平、低职称的教师不会这样做,但这样的分配机制真的让教师们心存不满。能得到高级职称的老师是少数,不能评高级职称的教师是大多数,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了限制职称名额外,应该还有别的办法!
一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只是一种资格证明。
二是取消名额限制,同时设立严格、严肃的申报条件,达到条件的就评,达不到的坚决不能评!
说到职称,想到驾照的事。开车是一种“专业技术”,驾照分为不同的级别,C照、B照、A照,每个级别又分为两个小级别,如C照分为C1、C2。C1可以开手动档小型车;C2只能开自动档的小型车。驾照不能“照顾”,不能因为常走的路比较差,就可以“照顾”,把驾驶技术降低,把低级别的驾照升格为高级别的驾照,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教育的“驾照”比开车的“驾照”更为重要!开车出问题马上就可以看得到,教育出了问题一下子看不到,当看到时已无可挽回!
可以说现在教师职称评聘存在着好多问题,让许多教师内心愤愤不平。当然,其中因素真的说不清道不明,有政策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但不可否认存在不合理性。
如何妥善解决教师职称评聘问题,直接关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关乎教师队伍生机活力的问题,关乎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问题。职称评聘,假如让一部分教师得益、让更多教师心理不平衡,那么就很难建设一支高素质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
作为坚守在最基层的园丁,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近年来也受到公众的关注。对于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就提出,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应该说一下有一些老教师面临退休,即使评上职称,学校没有岗位,等到退休那一天,也没能等来高级教师的工资这类老教师群体。
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给老教师专门制定相关福利政策,以对他们一生奉献的尊敬与认可。比如凡教龄满30年的教师退休时,职称自动调整为高一级职称,关键是一定要让他们享受到高级教师的工资待遇。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村教师,这样的政策才对得起那张“从事教育满30年荣誉证书”,才能让这张国家级荣誉证书的好处落实到实处,不至于沦落为笑谈。
职称已经捆绑了太多的老师,浪费了太多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最可怕的是,为了职称,很多老师早已失去了为人师表的模样,变得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毕竟我们老师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教好学生,不要让他们再为评职称劳神费力,伤心伤脑。他们只想在学校里,能够体现出多劳多得,让工作更舒心,更快乐。
善待老教师,就是善待未来的教育。
03要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
有人说:“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只有双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共同对孩子产生影响,最应该形成合力。
有这样两句话,被教育界奉为经典: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并济、奖惩分明的。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但是现如今的教育呢?
在家里,家长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则不敢管。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困在厕所里的老师》,道出了当前教育的尴尬。
一日,老师在上课,学生要求上厕所,为了保证课堂秩序,老师不准,学生尿于裤中。
家长状告教育局:老师违反人权,要严惩。
又一日,老师在上课,学生要求上厕所,老师批准,结果学生在厕所滑倒受伤。
家长状告教育局:老师擅自让学生离开教室,从而导致受伤,要严惩。
又一日上课,一学生又要求上厕所,老师前往陪护,大量学生在教室打闹,多人受伤。
家长状告教育局:老师上课期间擅离工作岗位,导致多名学生受伤,要严惩。
又一日上课,又一学生要求上厕所,于是老师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去上厕所。
家长状告教育局:老师上课期间不传授学业,玩忽职守,不务正业,要严惩。
如今做老师,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只要学生出事,不管什么原因,不管在哪里出事,都能找出老师“教育不当,管理不善”的地方,老师都得承担责任。
这让老师如何敢管教?
把“学生当祖宗供”,这是教育最大的弊端,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偏离。
身为老师,有几个能真正在太阳底下熠熠生辉?
可以说,现在家校关系很冷漠,教师与家长(学生)关系特微妙。家长对学校、对教师要求高却不信任,学校、教师对家长(学生)态度很谨慎。彼此之间表面可能客客气气,实质”拳来脚去“。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家长是教育的协作者。教师不是服务员,对学生教育先天具有掌控权。当然,教师的教育掌控权是要受到教育制度的严格约束的,而不是由学生、家长指控就可处罚甚至剥夺的。家校关系不和谐,必然导致教育的倒退,教师对教育事业失去应有的热情。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关系。”这才是老师与家长的最佳关系!
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前者负责学校教育,后者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彼此配合。
我们要知道,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从来都不该是老师的对立面。老师和家长的相遇,能够碰撞出最大的教育火花。
家长与老师的相逢,本来就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教育才有力量。老师管教学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最好的家校关系,就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所以,请对老师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包容!教育最需要配合,家长和老师一起携手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锦绣前程。
我国是教育大国,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正视问题,而不是任其发酵影响整个教育事业。任何行业都可能存在自身问题,教育行业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全社会关注,只是教育的触角伸入到社会的每个细胞——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避不开的大事,教育的问题自然也成了家庭的事、社会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要取得成功,需要学校积极探索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施策,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以上所述三大问题,我觉得是营造尊师重教风尚的主要因素,其他诸如教师队伍阴盛阳衰、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等问题,我觉得都是以上问题的衍生品。社会没有尊师重教的风尚,少谈一点教师无私奉献的光辉光环。本身没有吸引力,何来“被退出”?与其整天危言耸听,不如扎扎实实解决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