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俄会谈大成功后,俄罗斯在战场上也取得了优势。随着普京一声令下,俄军如同猛兽出笼,从库尔斯克方向越过边境,直扑乌克兰苏梅州。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对乌军心理防线的沉重打击。乌军还能撑多久?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
19日下午,普京宣布俄军已越过库尔斯克地区边界,进入乌克兰苏梅州。这一行动不仅是地理上的突破,更是战略上的致命一击。苏梅州位于乌军占领区的后方,俄军的进入切断了乌军的补给线和支援通道,使其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
从战略角度看,俄军的行动堪称完美,通过示弱引诱乌军投入大量兵力,最终不仅成功收复该地大量地区,还减轻了顿巴斯地区的压力。泽连斯基的库尔斯克大反攻本是一次豪赌,却最终沦为一场灾难,耗尽了乌军有生力量的同时,还为失败埋下了伏笔。
仅仅一天之内,俄军就在库尔斯克消灭了乌军510人,摧毁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装备。而到目前为止,乌军在该地的总伤亡人数已经突破6.2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乌克兰士兵的生命和鲜血。俄军的攻势如此猛烈,乌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泽连斯基以为靠着西方的武器、资金和军事顾问就能对抗俄军,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俄军的“降维打击”策略,从电子战、工业生产到战术欺骗和经济消耗,全方位地挤压了乌克兰的生存空间。
乌军直到最近才意识到,他们输的不是某一场战斗,而是整个战略层面。在1000多天的战争中,俄军建立了“电子干扰+卫星侦察+AI火力分配”的体系,而乌军依赖传统人工侦察、数据整理、指挥调度等流程,同等作战链条耗时更久。
乌军依赖的“星链”系统,在俄军的电子干扰下,传输效率一度下降了82%。这意味着前线士兵的求援信息可能要等上十几分钟才能传达到指挥部,而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这种信息延迟直接导致了无数次战术失误。
更糟糕的是,俄军不仅能干扰乌军通信,还能精准定位其无线电信号来源,然后用远程火力进行打击。每一次通话都可能暴露位置,引来俄军的炮火覆盖。靠着苏联时期储存的大量弹药,俄军形成低成本、高密度的炮火覆盖。
乌军则不得不依赖昂贵的西方武器,比如美制M777榴弹炮,每发155mm炮弹的价格高达8万美元,而乌军每天的炮弹消耗量高达3000发,相当于乌克兰GDP的0.7%。这种消耗水平,其根本无法承受,而俄罗斯却能轻松维持。
不仅如此,俄军的武器产量也越来越多,其军工体系早已进入三班倒生产模式,T-90M主战坦克的月产量高达120辆,而乌克兰由于缺乏关键零部件,坦克维修周期被拉长至战前的6.3倍。换句话说,俄军在源源不断地补充新装备,而乌军的武器却越来越少。
再加上俄军还使用了战术欺骗,利用“瓦格纳”制造佯攻,导致乌军将大量兵力调往次要战线,结果关键战场的防御空虚,俄军趁机发起突袭,一举突破乌军阵地。
俄罗斯的“降维打击”策略,让乌军在电子战、工业战、战术欺骗等领域全面失守。如今,乌克兰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其“战略失算”,或许将成为这场冲突的最终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