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自古就有“食尽江南米粮川”之美誉。千百年来,美丽富饶的万年饮食文化非常丰富,独具稻作文化的魅力。万年传统用贡米制作的小吃品种繁多,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懒豆腐”。
万年县湖云懒豆腐
万年这“懒豆腐”可不是普通豆腐,是南方荞麦粉加万年贡米做的面条,是万年一道特色小吃。懒豆腐习俗发源于万年县湖云乡,开始于元朝末年,迄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且至今仍保持活态存在。湖云乡人做懒豆腐,锅烧热,猪油打底,米浆进入锅内,拿起摊铺的蚌壳进行均匀摊铺,将米浆均匀地散开形成一个圆形,翻边,最后出锅,一张懒豆腐就算煎制完成,晾干切成丝,方便食用。
到了冬季农闲时,湖云乡家家户户都要摊上一些懒豆腐。摊懒豆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年末的大事,一般每家都要烫上两三百斤荞麦的懒豆腐,以便吃到来年的端午节前后。冬至是湖云当地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这一天一大早湖云人要祭祖,在祖先遗像前,点著香烛,供糕、饼、水果等祭品,自然也少不了懒豆腐。除祭祖外,农村宗族还有敬老活动,多数大村庄冬至那天,以房股为单位,都办酒席招待全房股60岁以上的老人,包括本房股居住在外的老人。懒豆腐是湖云人冬至敬老酒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饮食。
湖云荞麦花海吸引游人打卡
过去,物资缺乏,人们一般都是将懒豆腐掺上青菜煮著吃,只有贵客、稀客登门,才舍得给客人煮上一碗纯懒豆腐。如今,随著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你只要到湖云,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湖云懒豆腐。甚至远离故乡的湖云人,每到年头岁尾,都会收到一大袋从老家捎来的晒干了的懒豆腐。懒豆腐,就是湖云人的乡愁。
黄鹏,将这一抹湖云乡愁带进了“诗和远方”。
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黄鹏,是土生土长的湖云人,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一直从事高科技研发工作。闲暇时间,黄鹏十分关注国家的乡村振兴发展。十八大以后,黄鹏认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春天到来了。他让父母在万年老家湖云乡创办了一个家庭农场,搞种植养殖。2016年,黄鹏意识到家乡的地方小吃“懒豆腐”,是万年外出游子很好的乡愁记忆。于是,他与村委会合作成立了合作社,开始推广家乡懒豆腐这一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的小吃食品,开发出多款懒豆腐小吃产品,包装成礼盒在当地特产店享受,并销往上海、杭州、南昌等地。
2018年,黄鹏成立了江西稻荞食品有限公司,开始规划做大懒豆腐这个具有万年特色的稻米文化小吃产业。黄鹏鼓励村民们种植荞麦,甚至自掏腰包帮村民平整土地,激励他们种植荞麦的热情。2020年,黄鹏毅然从上海回到江西南昌上班,以便周末可以回到老家协助爱人、父母做懒豆腐特色小吃,利用省城的信息、物流优势,全力宣传推广湖云懒豆腐这个特色小吃产品。
黄鹏的湖云懒豆腐生产基地
村民们看到黄鹏放弃上海大都市工作回来做农业,多少有些不理解,难免风言风语。但是黄鹏觉得这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自己是做高科技研发工作的,喜欢创新和挑战。乡村振兴需要人才,需要年青人、能人回来,通过创新、创意改变传统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尽管遇上三年疫情,但企业每年都在进步,只是发展的步子会放缓一点。
2020年12月,在湖云乡政府的支持下,黄鹏以自筹120万元资金和5个村委会的政府产业扶贫资金120万元,作为项目资金建设了厂房,合作打造湖云懒豆腐加工生产基地。他著手建设湖云乡荞麦种植基地,鼓励村民种植荞麦5000亩,全部实行订单收购,除去开支,种植户每亩可获利润500元,村民的种植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懒豆腐的原材料有了保障。
黄鹏的探索自然非遗主题研学吸引各地学生
黄鹏在政府的支持下,申请了懒豆腐食品制作手工艺的市级非遗传人。黄鹏按照现代企业方式管理,荞麦收购、加工标准化按照产业化模式布局,统一品牌包装,短视频营销推广,民俗文化的宣传,非遗研学体验课程开发,荞麦花海IP打造。黄鹏说,结合万年的珍珠、贡米特色农产品,通过现代农文旅的融合发展,我们要把湖云懒豆腐打造成为“小而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样板。2021年,黄鹏又注册了江西陶稻珍文化旅游公司,结合懒豆腐制作工艺、万年的自然风光,开发研学和文化旅游。企业开始在生态农业、食品加工、文化研学旅游三大板块发力,走上了农文旅产业融合之路。如今,企业已形成年产懒豆腐150吨的生产规模,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研学项目每年接待学生1.2万人。
黄鹏表示,现在国家对乡村振兴有很多政策支持,农村的劳动力富余,乡村产业发展很有前景。未来我们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模式总结提炼出来,以懒豆腐小吃产业带动地方特色产品开发做好产业融合,按照“特色活动、特色体验、特色餐饮、土特产品、特色民俗”的美好生活要求,做好乡村运营业态设计,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记者周万里、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