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咸同中兴名臣左宗棠逸事

江南一郑 2022-01-28 19:39:17

新疆

关于左宗棠,只要是稍微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能说出一二三出来,尤其是左宗棠出征新疆,收复国土一事,更是耳熟能详。

甚至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还提到左宗棠出征时,沿途命令士兵顺手栽种柳树,以致于后来柳树成荫,成为一段佳话。

笔者无意照搬《清史稿》列传中关于左宗棠的记载,只是从众多清人笔记采拾只言片语,按照自己的理解,补缀成文,来加深自己对左宗棠的认识。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

左宗棠常喜欢以诸葛亮自比。我们知道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应该没有什么疑议,此外大家也都比较认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形象。

但左宗棠显然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与诸葛亮相当,他和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在书信的末尾署名都是“今亮”或者是“老亮”。

“今亮”意思就是今天的诸葛亮,“老亮”则是左宗棠后期的自称。

这样一个左宗棠,如果不是真有才能,那一定是自负的没边了,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左宗棠很狂妄。

毫无疑问,左宗棠是有才能的,只不过,这样一个有才能的左宗棠在参加秋试的时候,却没有考上。中举倒是挺早的,只是考不上进士,这也是后来左宗棠很长一段时间耿耿于怀的事。

不过,人生很多事情,都是失之桑榆,得之东隅。

醴陵

进士落榜后,左宗棠回到原籍,住在醴陵书院。这时,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贵人。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正奉旨回乡扫墓,从醴陵经过,地方上的官员自然不放过这样一个攀附、表现的好机会,对两江总督都是唯恐招待不周。

当时的醴陵县令就借醴陵书院作为陶澍歇脚的行馆,让左宗棠写一副对联。左宗棠提笔写道:“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陶澍看到这幅对联,激动赞赏不已。原因自然是这幅对联写的贴切,拍马又不露痕迹。

陶澍马上问县令,这个是谁写的,忙派人用轿子把左宗棠接过来,谈了一晚上的话,很投机。

第二天,就把左宗棠引进自己的幕府,待之以上宾之礼。后来又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

这个举动,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封疆大吏和一个举人结为儿女亲家。后人每每说到这一段的时候,总拿陶澍有识人之能来说话。

笔者认为,主要还是陶澍和左宗棠接触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人很投机。

当时,陶澍还有一个女婿叫胡林翼,不过胡林翼是一个进士。

左宗棠建功立业是从幕府任上开始的。

在清朝以前,比如东汉、三国时期,有参军这样一个职位,但是是属于军队内的,与清朝布衣身份参与地方官的幕府不同。

清朝初期,由于满人担任地方官,对于官府的法律文书、案例一无所知,不得不要延请幕友来辅佐,后来,地方官虽然不都是满人了,也都聘请幕友。比如浙江巡抚李卫幕府中的邬先生,这属于文幕。明朝胡宗宪幕中的徐谓,算军幕,但是主要管理记录文书而已。

左宗棠先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幕中。

湖南长沙

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不管大事小事,全部让左宗棠打理,自己做甩手掌柜。骆秉章整天与歌姬舞女饮酒作乐,连左宗棠有时候都当面嘲笑他:“骆公就像傀儡一样,如果没有线绳牵着,哪里还能动弹呀?”

骆秉章也不恼怒,只是干笑。

左宗棠曾经半夜写好一奏折的草稿,可能是觉得自己写得好,大叫着跑去敲骆秉章的房门,骆秉章被他一折腾,只好起床查看,看完后也拍案叫绝。

并且让下人准备酒菜,两人对饮起来。

可见,有才能的人什么样的坏毛病,都不是事。

由于骆秉章器重左宗棠,所以湖南巡抚衙门监司以下汇报事情,都是报告给左宗棠,问问他是否可行。

不过,不久之后就出事了。

湖南有个提督叫樊燮的,拜见骆秉章,樊燮也知道规矩,先找到左宗棠出门相谈,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人发生了摩擦。

左宗棠起来就给樊燮两耳刮子,并且大骂樊燮。

樊燮这下子给气到了,心想你一个幕友,什么顶戴都没有,居然还动起手来了。

于是樊燮就跑到京城告状,后来又到总督官文、吏部说左宗棠坏话。以致于皇帝都知晓了湖南巡抚衙门乃“劣幕把持。”

有好事者,甚至在湖南官署左门上题写:钦加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左公馆。

不过好在,有湖南同乡翰林郭嵩焘当时在南书房任编修,大理寺卿潘祖荫也从中极力斡旋,并盛赞左宗棠的才能,左宗棠虽未获罪,但也被责令回籍,樊燮也奉旨罢任。

樊燮回家后,对自己的儿子樊增祥说:“一名举人竟然如此嚣张,我们做武官还有什么前途?你今后要是考不中进士,就不是我的儿子。”

樊燮的儿子也很争气,后来进入翰林院,很有才名。

我们知道,随着太平军攻下天京后,清廷在南方战势一度吃紧。

有一天,咸丰帝就问郭嵩焘:“你认识举人左宗棠吗?为什么这么久他不出来做官?多大年龄啦,过了年龄,人的精力会衰退的,你可以给他写信传达朕的意思,让他出来替我剿匪。”

可见,左宗棠这样一个小举人,名声还是很大的,在皇帝那都挂了名了。

既然咸丰帝都有这意思,左宗棠一帮湖南官员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推荐的机会。需要的只是一个好的时机。

左宗棠并没有等待多久。

咸丰十年,左宗棠被曾国藩聘为幕僚。此时的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由于曾国藩的极力推荐, 被清廷任命为四品京堂候补、襄办曾国藩军务。

虽然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幕僚,且受其多次推荐,但左宗棠睥睨一切的性格,并没有太多改变。

据载,左宗棠的军营距离曾国藩大营几十里路程,左宗棠每隔一天,一定会骑马到曾国藩大营里来。

曾国藩每次都准备好酒好菜等着他,说这是“大烹以养圣贤”,对左宗棠那是相当尊重。

左宗棠这个人呢,又会吃又喜欢谈论,一入座,则会弄得杯盘狼藉,遇到大骨头大块肉,直接上手掰,边吃边谈,谈笑风生,旁若无人。

如果遇到与人辩论,偶尔自己输了,就会瞪大眼睛看着对方,就像想上前把对方扑倒吃掉那个样子。

称呼旁人,都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曾国藩,敬称曾国藩的字。

不过有一天,因为谈论一件事,两人观点不同。

曾国藩就说了一句:“季子自鸣高,与我心期何太左?”,这个出句,包含了左宗棠的姓和字。

左宗棠马上对了一句:“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不过呢,这个对句,则是以曾国藩的姓名来对的。

这个可能是偶尔一次直呼曾国藩的名字了,因为情急之下,也没有时间多想了。

还有一件事。

曾国藩行军打仗,比较老成持重,自己也说要结硬寨打呆仗。左宗棠不怎么认可曾国藩的那一套。

曾国藩驻军祁门时,接到左宗棠从浙江发来的信函,在信中, 左宗棠通篇指责曾国藩用人失当,言辞比较激烈,有很多让人难堪的话。

你知道曾国藩怎么回复的吗?

“昔日富(明阿)将军咨询唐义渠(训方)中丞说:‘贵部院实属调度乖方之至。’贵部堂博学多师,不仅取则古人,亦且效法时贤。于富将军可谓深造有得,后先辉映,实深佩服,相应咨覆。”

意思是,往日富明阿指责唐义渠就是这么指责的,说唐义渠指挥调度没有方法。今天你左宗棠博学,并向不同的人学习取经,不仅仅取法古人,而且就是当今的一些贤人,也是你效仿的对象呀,特别是富明阿的那一套,你更是有心得,你们两人可以说是前后呼应,我曾国藩实在是佩服呀。

祁门

从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来,左宗棠心高气盛,但曾国藩却很幽默的回答了他,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我们从市面流传的左宗棠画像,可以看出来,左宗棠体型魁梧,稍微有点胖,还有人说他有狐臭。

有一年,进京述职,被两宫太后召见。

左宗棠详细地奏报西北的军情军务以及今后的打算和安排,因为要把前前后后都讲清楚,所以花了很长时间都还没有讲完。

当时正是三伏天气,热得很。再加上穿的朝服,戴的的帽子,左宗棠一身都是汗。虽然和太后隔着一道帘子,但太后也能感受到汗水蒸发带来的异味。

等得左宗棠稍作停顿时,帘子里面发话了:“左大臣特别辛苦,应该适当休息一下,没有讲完的话,可以告诉军机大臣。”

随后,太后就命太监把左宗棠搀扶起来。

左宗棠不得已,只好告退。但心中非常愤懑,说自己身为朝臣,竟然不容许直抒胸臆。

也有记载说,左宗棠虽然此时已位列封疆,但逢太后召对,举止居然失常,头上的孔雀蓝不停的摇颤。

左宗棠自己回来对人说:“我从今往后,就知道天子虽然近在咫尺,却很威严森肃了。”

据说,左宗棠在甘肃任上,盛夏的一天,左宗棠脱下衣服,在便榻上躺下休息,不时的用手按摩自己的肚子。

当时有一个材官在旁边伺候着,左宗棠回头对那个材官说:“你知道这个肚子里装着的是什么吗?”

材官也是一个直人,就回答道:“都是燕窝、鱼翅呗。”

左宗棠笑着呵斥道:“你这是什么话?”

材官接着说:“要么是鸭子、火腿?”

左宗棠听后哈哈大笑,再也睡不着了,起身说道:“你难道不知我这肚子中可是藏有大经纶的呢?”

后来这个材官和其他的同事聊起这事说道:“什么样的金轮,能吞到肚子里去,何况是很大的金轮?”

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笑疼肚子的。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的1978年那个特殊的年份

一个小偷令人唏嘘的一生

清朝及在此之前的海南黎族人是什么样的?

广东名木莞香树与贡品莞香女儿香

如今过年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石达开入川经过与最后时刻​

1 阅读:451
评论列表
  • 2022-02-07 12:42

    [病了哦]

  • 2022-02-22 02:46

    就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墓还给炸了[无奈吐舌]

    鐵血丹心 回复:
    谁炸的?
    年轻时缺过钙 回复: 鐵血丹心
    49后你觉得谁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