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被投下一颗原子弹,十多万人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而讲述和记录历史的电影《奥本海默》,如今要在大屏幕公映了。
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奥本海默》,已经获得7.85亿美元票房,进入2023全球票房榜前五名。
诺兰的电影,值得去大屏幕一睹为快,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艺术佳作。
1、在一群顶级的科学家中间,奥本海默何以会成为“曼哈顿计划”的领导呢?
1939年,德国已经开始研究核武器,万一被纳粹德国人抢先研究出来,结局不敢想象。但是,美国人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倡议下,其研究计划成立的时候,奥本海默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
1939年,奥本海默35岁,他是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的儿子,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画家,奥本海默从小衣食无忧,而且在脑力上是个超级天才。
物质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如此优越,奥本海默注定不平凡。
奥本海默考进哈佛大学化学系,轻轻松松就毕业了,来到欧洲后,就迷上了物理学。
那时候奥本海默年少狂放,他的智力应对物理学绰绰有余,他在师从一群顶级物理学大师的时候,经常不顾其他人而抢答,遭到了同学的抗议。
自那之后,奥本海默懂事了不少,低调了许多,情商也逐渐成长。
当时为了定这个曼哈顿计划的领导人,各个级别都颇费脑筋,因为大家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谁也不比谁更强,此时,没得过奖,又出生在美国的奥本海默,成了美国的香饽饽。
曼哈顿计划历时三年,耗资25亿美元,最多时参与人数超50万人,新墨西哥州的人迹罕至的总实验基地,也是奥本海默亲自定的,他整合了全世界的顶尖的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连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都很佩服他。
1945年7月16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超级灭绝武器,在实验室附近的沙漠爆炸成功。
而那时候,纳粹德国的颓势已毫无悬念,本来是和德国人比赛,那么现在,这样的灭绝武器,真的还有意义吗?
用今天的上帝视角回头来看,这件事不管是任何人完成的,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之后,如同奥本海默遇到的,后半生的各种境况-责难,审查,控制等等,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2、关于导演诺兰
诺兰的这部《奥本海默》,既是诺兰拍的第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又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
中国观众对于诺兰导演还是很熟悉的,从《盗梦空间》到《敦刻尔克》,再到《信条》,都在我们的大屏幕上公映过。
拍这部《奥兰海默》时,诺兰自己对原子弹的制造进行了深入和长时间的研究。
诺兰和顶级的摄影师合作,选用胶片摄影和使用了分辨率极高的iMax设备。
在这部人物传记电影中,诺兰也同样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们看到了奥本海默观看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在蘑菇云升起时,他说: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这句话是奥本海默说的,也是诺兰想表明的态度。
影片更精华的部分,是影片的后三分之一,不管是音乐还是色彩,诺兰更想表现主人公受审判的经历,以及主人公对他发明的武器,对世界做出了警告。
诺兰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部电影表现的主题是“后果”,科学家们掌握了可以改变世界的科学和技术,对于这些改变,科学家和我们,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
如今我们看这部电影,在当今的形势下,正像诺兰导演说的,会有更加深刻的现实主义意义。
顶级项目经理?[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