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法律专业的高材生,如何成长为省高院副院长,并受贿2千多万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唐林,这个名字最近在贵州的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
就在2024年2月,这个曾经坐在贵州省高级法院正厅长级办公室的人,突然被纪委监委带走调查了。
让我们翻开他的履历本,看看这个高官走过的路。

故事要从1982年那个秋天讲起。18岁的湖北谷城小伙背起行囊,走进西南政法学院,这是当时法律界的"黄埔军校"。
四年寒窗,他带着法学学士的光环,一脚跨进了贵州法院系统的大门。那时的唐林是个勤奋的书记员,在民庭里每天整理案卷、记录庭审,这一干就是六年。
1994年是个转折点。30岁的他举起右手宣誓入党,两年后当上了贵定县法院的挂职副院长。
这个从基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法官,2003年坐到了民二庭副庭长的位置,相当于正处级干部。
大家注意,这年他3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2006年,他的职业生涯迎来重要转折。被派往六盘水中院当院长,这相当于地市级司法机关的"一把手"。
在这里的五年间,他的法官等级从三级升到二级,行政级别也提到了副厅。2011年重回省高院时,已经是手握实权的副院长了。
但命运的转折总在意想不到处。2015年他突然转岗到省政府法制办,这个调动在当时就引起不少猜测。
三年后戏剧性回归法院系统,继续担任副院长直到2022年10月。还没到一年半,2024年2月,纪委监委的调查通知就来了。

仔细看他的履历表,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
第一,从书记员到副厅级,他花了整整25年,可谓步步为营;
第二,在多个关键岗位都有长期任职经历,比如在省高院先后担任过民庭、经济庭、研究室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
第三,学历始终停留在本科,这在现在的高学历干部队伍中比较少见。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个在司法系统深耕36年的"老人",最终倒在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纪委监委的通报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严重违纪违法"这六个字,足以让所有法律从业者警醒。

回看他的人生轨迹,就像看一部跌宕起伏的法治剧:从西南政法学院的青葱学子,到基层法院的挂职锻炼;从审判席上的正义化身,到被调查的违纪对象。
这其中有多少初心未改,又有多少私欲膨胀?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当法槌敲响的那一刻,没有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2024年12月12日,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唐林受贿、贪污一案。
2025年4月3日,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唐林受贿、贪污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四十万元。

唐林被逮捕前还是一头黑发,庭审现场已经是一头白发了。这个故事的结尾还在书写。
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都在提醒:人生就像天平,左边放着权力,右边放着责任,稍有不慎就会失去平衡。
唐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曾经多么辉煌,只要触碰了纪律红线,终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谢谢大家!
信息来源: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受贿、贪污案一审宣判贵州高院20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