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劝谏”皇帝的官员——御史,秦朝时期御史的职责都有什么?

旺尚聊历史 2023-02-19 04:18:2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纷争时期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秦一统天下,建立秦朝。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了实现皇权的绝对控制,否定了原有的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治理国家。

郡县制的出现强化了中央集权,为了巩固政治体系,秦朝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监察制度。御史大夫作为最高监察官,成为了秦朝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御史官制从建立到完善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上留下深远的影响。让我们走进秦朝分析御史官制的得失。

一、历史悠久的“御史”官职

“御史”并不是秦朝开创的专利,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御史始于商朝,终于现代,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比其他政府官职都要悠久。

“御”为皇帝、皇家之意,“史”在商代最早就是记录文字的一个文职。

“御史”按照字面意思来讲就是负责记录君王言语、管理档案的文官。最初的御史官职更像现代的文秘一角。

《史记滑稽传》中记载:“执法在旁,御史在后。”

御史就是在君王身后记录重要事件的人。一个记录文字的文官,在政治地位上自然没有很高,但是历史意义却很重要。

很多历史记载都是出自御史官之手,他们要讲究记录事物的真实客观性。“伴君如伴虎”,想要保证记录的真实,又要抵挡住君王的胁迫,这个差事可不好干。

春秋时期“崔柕弑其君”的故事,就是史官们冒着被杀的风险记录下来的。

崔柕为了防止这段历史被后人得知,曾接连杀害三个史官。史官的官职不高,但具有极高的人格品质。

随着郡县制和官僚制度的出现,一种新的监察制度随之诞生。御史就逐渐诞生出了评定优劣和监督职责。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将郡县制作为新的国家管理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制度。御史大夫成为了最高的检察官。

御史大夫在政治官场的地位变高,仅次于丞相,“大夫”二字直接抬高了社会地位。

御史大夫一职就秦朝统一后延续至今,主要职责为监察管理,位同副丞相。

二、监察百官,处理朝政

秦朝郡县制主要分为三公九卿制,三公则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他们则组成了中央最高政治体系。

三公是离皇权最近的人,能够直接接触到国家第一要事,直接参与国事讨论。

丞相主要就是处理国家政务的人,可以直接对朝政提出建议,管理文武百官。为了防止丞相一手遮天,笼络百官,御史大夫就起到了监督丞相和百官的作用。

御史大夫一职和现如今的纪委是异曲同工之妙。御史大夫既然位同副丞相,除了监察职责外,自然还要帮助丞相共同处理政务。

御史大夫和地位虽然比丞相低,但是由皇帝亲自任命挑选的,深受皇帝信任。他们直接接受皇帝的命令行事,对丞相的威胁和制约是很大的。

秦朝御史的地位是高的,据史书记载,皇帝的诏书都是下发到御史,再由御史传给丞相,丞相再传达给百官。可见御史是最能靠近皇帝的人。

秦始皇最初建立御史大夫一职,就是为了能够有人制衡丞相,这样才会放心将政务交由丞相处理。有了御史大夫的牵制,丞相不敢肆意妄为。

御史大夫不仅可以监督百官行为是否有问题,还可以劝谏皇帝。

皇帝作为九五之尊,行事作风难免有不合理之处。身为文官的御史,便可以直言劝谏,及时做到提醒进言。

御史和皇帝的接触最为频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御史大夫和皇帝的关系很亲近,都是由皇帝直接选拔任命的。御史的任命都是从“史”通过教育、考试和入朝为官,一步步成长确定的。

“史”是一个代代相传的职业,史的儿子从17岁就进入学院学习,然后经历考试选拔,御史便是里面成绩最突出的人。

御史的才能、文学和品质肯定是文官中最突出的,否则由他监察百官定会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承担相应的职责。

御史大夫的存在加强了中央集权,把控了政治体系,对文武百官起到了制约作用。御史官制沿用了上千年,对历史的影响是很深的。

三、制衡相权,权利相争

秦朝面对初步建立起来的监察体系是非常重视,秦始皇提高御史大夫的政治地位充分体现了监察制度的重要性。

秦朝设立了非常详尽的监察内容,政治、行政、刑法等内容均包括在内。

御史能够监察百官所有事项,小到和谁吃饭,大到处理政务都可以向皇帝汇报不合理之处。

秦朝安排御史大夫一职主要是为了监察丞相,这和春秋战国时期丞相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纷争不断。为了提高领土实力,都广纳人才,求贤若渴。

春秋战国时期都是唯才是用,压根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齐国的人来到秦国当丞相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有能力治理国家,提高国家实力,就会得到君王的宠信。

秦朝的丞相商鞅、吕不韦都是卫人,但是丞相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有领导百官的权利。功高盖主,位高权重,难免受到君王忌惮。

秦始皇年少时期国政全部由丞相吕不韦把持,一手遮天、秽乱后宫,差点架空了皇帝的权利。

有了这样的经历,秦始皇怎会让丞相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呢,自然要让御史大夫监察。

设置御史大夫一职,就将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转移到了御史大夫和相权的斗争之上,皇帝坐收渔翁之利。

既能够达到巩固政治、整治官吏的目的,又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秦朝在商鞅变法之后,推行的是依法治国。为了保证法律能够在地方上顺利实行,必须要做好普法、监督工作。

御史的存在保证了秦朝法律的统一,实现了天下依法治国的目的。

御史制度就像是皇帝放在各处的眼睛,能够看到天下事,探听天下闻。但是御史官制的存在有利也有弊,造成了行政和监察之间的权利斗争。

前文我们提到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有一定的政治之责。他不仅需要对皇帝忠诚,还有具备管理才能。

这样就会造成御史大夫和丞相意见不合时,极易引发政治冲突。

御史大夫和丞相的职责交叉,有重复性,一职多人就会产生利益摩擦,两败俱伤,影响朝政。政治方面会因御史官制职责不清而影响,刑法方面却因御史而加重。

秦朝推行法律制度都需要御史的监督,实行刑法时自然需要御史在旁看守执行。

御史对最终的案件定性起到关键的作用,这样就会造成有人借御史之手去除眼中钉。

《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赵高为了铲除丞相李斯,收买御史轮番询问,屈打成招,最后处以腰斩。丞相尚且能遭受不公的待遇,更何况寻常百姓呢!

结语

秦朝御史官制有利有弊,延用千年。其他朝代都以秦朝制度为基础,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整,在防止权力泛滥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秦朝御史官制的产生同样给我们现代的监察制度提供了有利的模板,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史记蒙恬列传》

《史记滑稽传》

《秦代官制考论》

《资治通鉴》

0 阅读:19

旺尚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