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一场波及整个电商行业的规则变革悄然落地。
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集体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
这意味着,过去消费者「收货后无需退货直接拿钱」的「白嫖神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热搜,商家拍手称快,消费者议论纷纷。
这其中,有人感慨「薅羊毛的好日子到头了」,也有人担忧「遇到劣质商品怎么办」。
(图源 IT 之家)
时间回溯到 2021 年,拼多多率先推出这一政策,主打「用户体验至上」。
消费者若收到破损、假货或与描述不符的商品,可直接申请全额退款,无需退货。
平台自动介入处理后,商家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
这项政策的初衷确实美好,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升购物体验,同时倒逼商家提升商品质量。
像生鲜品类因其易腐特性,退货成本高且不具二次销售价值,「仅退款」不失为一种务实解决方案。
尝到甜头的拼多多,在 2023 年将「仅退款」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品类,并将申请时间延长至 15 天。
这一规则迅速成为拼多多拉新留客的「杀手锏」,京东、淘宝、抖音等平台也纷纷跟进。
数据显示,仅退款政策实施后,拼多多用户留存率提升 30%,中小商家订单量激增。
尤其在生鲜、日用品等低客单价领域,「仅退款」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不过狂欢之下,暗流涌动。
部分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发现,仅退款不仅能「止损」,还能「创收」。
在平台为争夺用户不断降低仅退款门槛的背景下,催生了不少抓住漏洞大规模套利的职业羊毛党。
第三方报告显示,2024 年超 80% 的商家遭遇过「仅退款」,近半数商家因此损失一成以上利润。
美妆、个护、生鲜品类成重灾区,部分商家甚至因恶意退款被迫关店。
更讽刺的是,一些羊毛党将「仅退款攻略」做成教程,在社交平台兜售,形成灰色产业链。
(图源社交平台)
受此影响,部分商家也来了一出「反向操作」。
那就是商家故意发送劣质商品,赌的就是大多数消费者不会申请退款。
某服饰厂商透露,其生产的T恤成本仅 3 元、售价 9.9 元,即便 80% 商品被退回,每单仍能赚取 0.5 元利润。
这种扭曲的商业逻辑,最终导致市场上低价劣质商品泛滥,「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日益严重。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监管层与平台终于出手了。
2024 年两会期间,国家明确要求治理「仅退款滥用问题」,保护商家合法权益。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种纠偏行为获得了政策背书。
在监管与商家的双重压力下,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平台于集体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
(图源 IT 之家)
新规则的核心变化在于,平台将不再主动介入已收货订单的不退货退款申请,改为由买卖双方先行协商。
售后入口简化为「退货退款」,只有在商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且退货不合理时(如生鲜易腐品),商家才会考虑「仅退款」。
当然,各平台在具体执行上仍有差异。
比如淘宝缩小了「作退款处理」的情形范围,尽可能实现退货退款。
抖音将规则中的「仅退款」替换为「退款处理」,并明确商家负责联系消费者取回商品。
京东则直接删去了「仅退款」「退款不退货」等表述。
拼多多的调整最为彻底,如果用户提交「退款无需退货」申请,且商家 36 小时内未处理。
系统将不再默认同意退款,而是「视实际情形判定」。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部分平台还建立了信用分级机制。
如 1688 规定,对信用良好的买家,退款将由平台补贴,商家无需承担损失。
总体来说,仅退款的终结,不是服务的倒退,而是规则的成熟。
当「白嫖党」退场,劣质商品无处藏身,真正的好产品和服务才会浮出水面。
你怎么看「仅退款」取消呢?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