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人捐资十六万在广德修桥,却被遗忘

文荟轩 2023-07-27 19:26:47

被遗忘的广德守令、郎溪进士陈应元

作者:徐厚冰

南宋名臣、思想家、散文家、理学家、史学家黄震(1212-1280),字东发,号文洁,慈溪(今属浙江)人。他于咸淳四年至六年(1268-1270)出为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市)通判,首改社仓法,禁“广德埋藏”淫祀恶俗甚严,颇有政绩。在广德期间其留下《申诸司乞禁社会状》、《更革社仓事宜申省状》、《广德军添差通判防记》、《广德军通判防佐清堂记》、《万山楼记》等数十篇文章。其《广德军沧河浮桥记》中,有一句“陈令君应元,时方为进士,悉家赀修葺一新之浮梁”。这个陈应元是何许人?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南宋时,广德军城十余里有沧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重要的河津渡口,然没有桥梁。“桐川郡北踰十里有渡曰沧河,南受天目、宣、歙诸水,冲溃奔驶,然后演迤以入于海。风涛每壮,猿狖亦惊,故其渡为最险。郡有祠山,每岁十二月江浙荆淮之民,奔走徼福者数千,里间关不辞较诸他济人之渡,此为最众,以此沧河为斯郡之要津。”

为了解决众人渡河之困,广德军广德县令陈应元倾其家产,耗资十六万钱,用四百尺铁链,把十艘大船连接起来,造成浮桥,并筑河堤三百余尺。“今陈令君应元,时方为进士,悉家赀修葺一新之浮梁名以登津,费以缗计者凡十有六万,为舟十巨艘,为铁缆四百尺,为石垛两岸,岸之隈馀波沮洳,又各续之松堤三百尺。”

陈应元造成的沧河浮桥,极大的方便了数十万之众的来往,得到了人们褒评。“将江浙、荆、淮数十万众,咸获其惠。”

陈应元在任期间,感到广德文风低下,遂请示广德知军,在沧河浮桥南岸建学校,得到时任广德博士谢梦祥的支持和高度赞誉。“却其患而后,趋广德文学之郡独无吾夫子之学宫,陈公慨然兼许,无难色,则复为之请于郡太守。具公之志在于崇教济众,复告于郡博士谢君梦祥,君亦赞其美。”学宫建成,黄震欣然为之作记。“近桥南垛有阜岿然正学宫,谢君复作颂,庋其间用便检视,陈君乃大喜,属余记其详。”

然而,由于广德军历史文化断层,关于陈应元的记载,我们仅仅见于黄震在咸淳五年所书《广德军沧河浮桥记》之中。明嘉靖《广德州志》未有其迹,仅清光绪《广德州志·进士》载:“陈应元,开庆元年已末周应炎榜,建平县(今安徽省郎溪县,宋属广德军)人,诸(地方)志未载官历。”

我们从嘉靖《建平县志·卷六·选举·进士·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一·进士·宋》、光绪《安徽通志·卷一五五·进士·宋》中查到的信息几乎一样,寥寥几个字:“陈应元,开庆进士,建平人。”

虽然历来广德地方志均未有陈应元任广德军广德县令的记载,但我们综合上述史料中,可以得出这样结论:

陈应元,南宋广德军建平县(今郎溪县)人,南宋开庆元年(1259)已末周应炎榜进士,开庆元年(1259)至咸淳五年(1269)期间(具体任期不详),曾经任广德军广德县令,任内以私资捐建沧河浮桥、修河堤,并修学宫,颇受百姓好评。

0 阅读:2

文荟轩

简介:徐厚冰,自由撰稿人、作家,文史探究、文旅宣传、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