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泽库县羊玛日村:“智慧种植”,高原上长出“金菇”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25-04-28 09:00:13

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泽曲镇羊玛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推开榆黄菇种植方舱的保温门,一排排菌棒有序排列,鲜嫩肥美的榆黄菇肆意绽放。工人们忙着采收菌菇、更换菌包。

羊玛日村第一书记兰山松介绍,菌包是从甘肃购入的,一个方舱大概装有3000至4000个菌包,一个菌包能收割三四茬。连续采收后,菌包内的营养基本消耗完,无法再供应新菇生长。所以每次采收一结束,必须及时换上新菌包,为下一茬生长做好准备。

泽库县地处高原,常年气候寒冷,本地蔬菜种植受限,日常所需蔬菜大多依赖周边地区供应。由于运输距离远,不仅新鲜度难以保证,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发展榆黄菇产业,既能填补本地菌类市场的空白,又能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路,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去年,依托50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上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村里购置了14个智慧种植方舱、两台烘干机,并同步建成室外监控设备、仓库、供水池等配套设施,为榆黄菇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羊玛日村将方舱委托给青海黄南优农智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并签订为期6年的承包协议。根据协议,公司每年向村集体支付不低于40万元的分红。去年,公司向村集体支付35万元分红,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迈出坚实一步。

羊玛日村榆黄菇实现高产稳产的秘诀在于“智慧种植”模式。种植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调控14个蘑菇种植方舱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时掌握菌菇生长状态。方舱内的智能喷淋系统精准控制水分供给,光照系统则根据榆黄菇不同生长阶段,科学设置光照时长与强度。

凭借这套智能化种植体系,榆黄菇突破高原自然环境的限制,不仅生长周期大幅缩短,还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生产。“新投放的菌包在方舱内5至7天即可首次收割,后续每两天便能循环采收一次。”兰山松感叹,如此高频次的采收节奏,正将科技赋能的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助力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

凭借高附加值特性,村里创新构建起差异化销售模式:鲜菇立足本地市场,以“产地直供”的方式,精准对接学校食堂、农贸市场、餐饮门店等;干菇则着力拓展外部销售网络,一方面向外地销售干品,另一方面通过深加工将其制成风味独特的调味料、鲜香可口的蘑菇酱等产品,进一步挖掘并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来源:青海日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