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2024国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截至25日10时,报名系统中有2656772人提交报名申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40万。竞争比最高的职位,竞争比3572∶1。
拿到铁饭碗,不用想着有一天被裁员,成为更多的年轻人首选。
这次国考又扩招了,招3.96万人,比去年足足增加6.7%。但学历门槛明显抬高,本硕博开始成为基本要求。
比如,要求硕士以上的岗位从1232个增加到2046,增幅高达66%;要求博士的岗位则从去年的10个上升至24个,增幅高达140%,直接翻倍。
这种现状,也让家长和学生以后更卷和焦虑。
为什么要提高门槛?好像与这两年出台的文件,党政机关、国企要带头破除“唯学历”的用人导向的精神不一致。
政策与事实背道而驰的局面,是趋势所逼。
要知道,2022年全国共招收硕博士研究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61%,
今年3月,北京硕博士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的热搜冲上微博,16万的应届硕博士大军,已经碾压13万的本科大军。
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家长想让孩子上大学的愿望,还越来越强烈。
之前培养“蓝领”的计划显然没有市场了。2023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大概意思是普高要扩招,解决家长“一半孩子上高中,一半孩子上职校”职普分流焦虑。
这种供需关系和政策导向,导致了职高和高校一头冷,一头热。
中职院校迎来了一波关停优化潮。
2013到2022年,中职学校数量持续下滑,十年累计减少3039所,招生累计减少249万人。
同时,大学潮正在兴起。
2023年仅河南一省,新增设郑州美术学院、商丘幼儿师专等12所新高校。
为什么要疯狂地建大学?
有钱先挣,入袋为安。除了社会需求,还有地方想打造经济产业。
但未来人口趋势,被直接忽视了。
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新生儿和高考报名人数就出现了“死亡交叉”,2022,全国新生儿继续下滑至956万,高考报名人数却冲到1193万,差值去到了237万。
意味着什么呢?现有大学承载能力,即使这些孩子们全部都读完高中报名大学,那也不够学校招的。
以后的孩子,是要进中职还是进普高,读大专还是读大学?
中国台湾地区有个新闻,挺有意思的。
早在几年前,中国台北招聘清洁工,录取的293人中,4成都是大学生。
2023年,面对4.3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近1万)的工资,争做清洁工的大学生,开始升级到硕士了。
不知道台北的清洁工有没有编制?如果没有的话,那只能说台湾同胞的就业情况太惨烈了。
时代红利不在,下一代要多努力,找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