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游之庐山5

珂珂聊旅游 2023-03-24 18:02:01

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坐落着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古建面积8000平方米,五大院庭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贯道溪的北岸。

此处四山环合、清邃幽深,俯视如洞,又因唐代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养白鹿自娱,李渤被人称为白鹿先生,这就是白鹿洞的由来。其时,学者多随之游学,遂立学舍,从此成为文人学者聚会之所。

南唐升元四年(940),徐知诰在此建“庐山国学”,与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是名副其实的大学教育阶段。白鹿洞书院比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早了半个多世纪,比牛津、剑桥大学早200多年。自此,白鹿洞办学迄今已逾千年。北宋初年,白鹿洞书院正式定名,与岳麓、嵩阳、应天并称四大书院。

南宋时(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兴复白鹿洞书院,成为南宋后书院教育的典范。元、明、清三朝办学不断,明代正统元年的维修,奠定了白鹿洞书院建设的规模和基础。清代康雍乾时期书院全盛发展,达到历史发展顶峰,至光绪29年(1903年)停办。

朱子为书院制定了简明扼要的教条,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能深刻揭示“为学、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令人高山仰止。特别是16字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深以为然。

白鹿洞书院历来重视延请名师,王阳明、周敦颐等都曾在此讲学。

藏书阁自南宋起,就有大量珍贵藏书。东西碑廊有很多明清碑刻,文物价值很高。

自后门出书院,可到贯道溪边欣赏历代摩崖石刻,比如朱子手书的“白鹿洞”等。

在书院漫步,每个院落都清幽宁静,白梅静静绽放,还有无数含义隽永的对联。确能体会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的感觉。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