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之晋商博物院

珂珂聊旅游 2025-01-27 04:33:58

在太原,除了珍品云集的山西博物院,晋商博物院也颇有特色。晋商博物院是以山西督军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这里曾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并改建为“晋商博物院”。

晋商博物院集收藏、展览、议事、接待、外联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展示内容以晋商历史以及晋商创造的商业文化为主。 目前晋商博物院收藏有与晋商历史相关的账册、器物、汇票、地契、钱币等共12万余件。御书楼藏有从明清到民国出版的古籍善本1.2万余册,近4万卷。

一般说起晋商指的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驼帮、船帮和票号等,尤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的兴起,首先是明朝"开中制"政策的实施,山西“盐粮两利”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山西矿产资源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当时已初具规模,这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由于晋南一带地窄人稠,外出经商成为人们的谋生手段,晋中商人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京城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京师大贾数晋人"。晋商发展到清代,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世界经济史学界把他们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晋商的商业组织开始出现,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组织的出现虽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其重要标志就是会馆的设立。会馆刚开始是为联络同乡感情的,到后来发展成为维护同行或同乡利益的组织。另外,晋商的发展与其同政府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明初晋商为明朝统治者在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

晋商博物院内,有晋商发展的详细介绍,包括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的创立(1823年,清道光三年)。

伴随着票号发展壮大的还有镖局,第一家镖局——兴隆镖局于乾隆年间在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开设,张黑五(山西人)成为镖师之鼻祖。武侠小说中每每提起的武林人物在镖局中有了用武之地。

明代茶叶随丝绸、瓷器等出口海外,茶道日渐昌盛。清初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中俄贸易迎来大发展时期,晋商开拓了纵贯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清初,晋商在武夷山购买茶山、生产茶叶,并与下梅当地茶商联合经营,下梅茶市空前繁荣。关于下梅茶市和下梅村,我曾在《福建游之武夷山3》中做了介绍。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比较著名的晋商大院有: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祁县的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太古的曹家大院、榆次的常家庄园等。我只参观了王家大院,详见《山西游之王家大院》。

晋商博物院使用的督军府旧址,是历代山西省巡抚衙门所在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本身亦很可观。

晋商博物院中亦陈列了不少珍贵文物,毕竟山西历史文物特别多,晋商又富甲全国500年,传承又怎会少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