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之泉州洛阳桥

珂珂聊旅游 2025-03-18 05:36:33

上篇文章介绍了泉州的安平桥,它是“最长的跨海式梁式石桥”。不过,泉州最出名的石桥是洛阳桥,名列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这是因为洛阳桥是中国首座跨海式梁式石桥,且建造年代更早(北宋 1053-1059年),并由此带动了泉州近三百年的大规模造桥运动。

洛阳桥桥址古称万安渡,位于跨江(洛阳江)接海的交通要道。但因风潮交作,航行很不安全,宋代贸易日趋繁荣的泉州人多次尝试造桥,均未果。宋“四大家”之一的蔡襄二任泉州太守时,组织再建洛阳桥(亦称万安桥),在一系列的建桥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洛阳桥终于建成。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有三,即“筏形基础”、“种蛎固基”和“浮运架梁”。所谓“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同时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桥墩全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种蛎固基”,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牢固,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浮运架梁”,涨潮时用船把重达数吨的石板运到两个桥墩中部,潮落时桥板落下到桥墩上。

1938年,洛阳桥被日本飞机炸毁;1996年重建开放,桥长731米。

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现存的有2座塔、2座亭、3个祠庙、4尊武士石像、20方历代碑刻。中亭附近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来到洛阳桥,从头到尾走一趟是必须的。附近卖牡蛎的摊位不少,可见牡蛎至今仍很多。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