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抱佛脚”?上海传奇弄堂,一边是佛门清净地,一边是医院

四月去旅行 2024-05-30 04:38:38

上海那么多弄堂里,北京西路1400弄绝对是个传奇。上海滩有孩子的家长应该都知道这里,因为上海儿童医院就坐落在弄底。这条入口面向北京西路的弄堂,每天都十分热闹,进进出出的除了住在里面的居民,还有过来就医的小孩与陪同的家长。

而与儿童医院一同位于北京西路1400弄的,还有鼎鼎大名的上海佛教居士林。每天,居士林后门的那条支弄里停满了外来车辆,绝大部分是去看医生的。不知道弄堂里每天那么多人来去匆匆、有多少知道仅仅100米外还有这样一个可以“抱佛脚”的地方。可能你会猜想这条弄堂过去是寺庙或是医院?偏偏都不是,1400弄及周边100多年前是一片私家园林,够传奇吧?

私家园林名为觉园,我们至今还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看到“觉园”二字,但也仅仅留下了一个地名,原来属于园林的地面建筑都已不存。觉园主人是来自广东佛山的两个华侨实业家简照南、简玉阶兄弟,1916年前后建造,初名南园,是个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齐备的江南园林。后主人皈依佛门,改名“觉园”,并拨出园林的西北角建造了佛殿与放生池。

此后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上海的沈惺叔、关炯之、王一亭等居士为了使普通百姓有个修佛听法的场所,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居士林”。居士林原本在海宁路附近,简氏兄弟将觉园转让出来后,居士林迁址觉园,大门开在常德路上,香火盛极一时。

1928年起,简家人将觉园的土地逐步分割出让,供那些佛教居士建造住宅;其中有独立的花园洋房,也有连体别墅。觉园逐渐成为以佛教居士为主的居民住宅区。其中就有施肇曾、戴季陶、王一亭、竺泉通、赵朴初等知名人士。抗战时,觉园的居士林里收留了大量难民,觉园的住户们大都慷慨捐钱。

上世纪50年代,市六医院迁入觉园,扩建时征用了与觉园相邻的几栋房子。随后破墙开路,打通了与觉园住宅区相连、通向北京西路的主要通道,弄堂格局形成。之后就是大家知道的,六院搬去了宜山路,原来的地方由儿童医院接棒,直到现在。

如果要追寻觉园往事,进弄堂后走到底左转,你会发现一片新式里弄的夹缝里看到一座中式建筑,视觉冲击力极强,这就是上海佛教居士林的后门。这座中式传统庙宇风格的建筑,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复建的。古典风格的砖雕琉璃瓦之下,挂着随风飘扬的国民床单。在这条少人问津的支弄里,佛门清净地与红尘烟火气无缝衔接。

弄内的19号曾是上海市红十字会所在地,21号现在是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和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社。这幢建筑有着漂亮的弧线,非常特别。

距离弄堂入口不远处的北京西路1394号,当时是觉园2号,原来是民国知名商人施肇曾在觉园建造的花园住宅,砖混结构,文艺复兴风格。主立面对称构图,中央的入口门廊采用三跨连续券柱式构图,特色鲜明。这也算是觉园留下来的所剩不多的记忆。现在内部是毕加索艺术中心,感兴趣可以进去看展参观。

上海的每条弄堂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北京西路1400弄,旧时的私家园林成了今天众人能够自由出入的弄堂,而一旁的佛教居士林里始终香火鼎盛;另一旁,无论是六院还是儿童医院,每天救死扶伤的一幕幕也依旧在上演。一切都变了,又似乎没变。

1 阅读: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