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果郡王侧福晋孟静娴和甄嬛一共见了三次面。这三次见面,表面上,孟静娴做小伏低,实际上,她每次都能利用甄嬛达成自身目的。算起来,还是孟静娴“赢”了甄嬛。

01、御花园初见甄嬛和敬妃、瑛贵人在御花园散步,偶遇果郡王和孟静娴夫妇。这是孟静娴和甄嬛第一次相见。当时,果郡王一双眼睛直勾勾盯着甄嬛。孟静娴看出了异常。但她佯装无事,先是给果郡王披上披风,让王爷的注意力重回到自己身上,并向甄嬛宣誓了主权。之后,又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说了一串“拜年的客套话”。孟静娴“宣誓主权”的行为,刺激了甄嬛。于是,她挑刺儿道:“今日玉隐怎么没同来向皇上请安呢?真是没规矩!娴福晋既和玉隐一同服侍王爷,得空时,也要替本宫好好教导她。”这句罗里吧嗦的话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玉隐和你都是侧福晋,王爷进宫只带着你,本宫看不惯!

个人觉得:这里,甄嬛被孟静娴刺激得有些失态。敬妃都说了,之前果郡王每次进宫都只带着“玉福晋”。这才第一次带孟静娴而没带浣碧,你甄嬛作为一个姨姐,是不是太强势了?作为一个嫂子,还管人家小叔子宠爱哪个老婆,是不是越俎代庖了?看看孟静娴怎么应对甄嬛的咄咄逼人的!她一面解释,玉福晋在家料理家事,自己身子不争气,只能拖累人,惹得果郡王软声安慰:“静娴,你别多心了。”又一面和甄嬛套近乎,让甄嬛将她也看成妹妹。甄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中的气也泄了大半。果郡王感觉到气氛尴尬,拉孟静娴的衣袖要走,孟静娴反手抓住果郡王的手。

这下,甄嬛的脸色都变了,“酸”到失去表情管理。为什么说这一次初见,孟静娴“赢”了甄嬛呢?因为,孟静娴在这次见面中要达成的两个目的——宣誓主权、博得果郡王关注,都达到了。而且,从头到尾,她没有一句话、一个行为是逾矩的,任谁也挑不出错儿来。倒是甄嬛,醋味儿上头,频频说错话,用错表情,让一旁的敬妃、瑛贵人,甚至远处“观战”的叶澜依看了笑话。02、永寿宫再见有人说,孟静娴怀孕之后,特意到永寿宫去知会一声,是为了向浣碧显摆自己的肚子。我的看法有所不同。孟静娴此次到永寿宫,意在甄嬛,不在浣碧。她其实知道,浣碧气量小又争强好胜,大概率是不愿意见她的。她甚至也想到,上次御花园一见,甄嬛对她心中有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槿汐通报孟静娴求见的时候,甄嬛霸气地对浣碧说:“你去那边躲着,我来打发她。”一副准备“开战”的样子。

见到孟静娴,甄嬛虽然满脸堆笑,但眼神却很凌厉。听闻孟静娴有了孩子之后,甄嬛再次表情失控,加上浣碧这个不成器的,竟然失手打翻了笔筒,甄嬛的刚刚的霸气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满脸的尴尬。错愕了很久,才缓过神来,不咸不淡说了一句:“那当真是大喜。”如果孟静娴真是来向浣碧甚至甄嬛来示威的,那么,到这里,她的目的已然达到了,可以找个由头走了。而我们说孟静娴的段位高,就高在她接下来的这番话。她一面暗示自己已经参透了果郡王真心属意之人(都是千年的狐狸,熹贵妃就别和妾身玩聊斋了吧),一面坦承:王爷对她只有同情,连腹中的孩子也是靠手段得来的。这一番话,给甄嬛受伤的心灵以极强的抚慰,让甄嬛重新获得自信。接下来,甄嬛说的话就正常和理智多了,她奉劝孟静娴不要多疑多思,专心养胎。这场会面结束之后,浣碧企图煽动甄嬛对她不利。

但这时的甄嬛,因为孟静娴的坦诚,对她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抵触,反而因为确认了自己在果郡王心中的地位不可取代,生出优越感,继而又生出对果郡王的柔情和对孟静娴的同情。所以,甄嬛非但没听浣碧的,还警告她:“孟静娴腹中才是王爷名正言顺的孩子”“你是钮祜禄家的二小姐、王爷的侧福晋,应该贤良淑德!”这话说得很重了,浣碧不好再反驳,只能握住甄嬛的手哭唧唧求安慰。至此,孟静娴为孕期的自己求得了一份来自于熹贵妃的保护。03、宴会又见甄嬛和孟静娴最后一次相见,是在宫宴上。这时候,孟静娴眼看就要生产了。六阿哥弘曕对她腹中的孩子很感兴趣,还让“婶婶”喂自己吃饭。孟静娴喂饭前自己先尝了下汤羹的温度,这一动作,直接要了她的命!这是个意外,又事发突然,无论是甄嬛、浣碧还是孟静娴,事先都没料到。然而,在性命攸关之际,孟静娴的脑子却依然好用。她紧紧抓着果郡王的手,没有倾诉衷肠,也没有交代后事,更没有喊痛。而是用仅有的力气说:“王爷,是妾身灌醉了你,才有了这个孩子。”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达成了两个重要目标。第一个目标:保护了即将出世的孩子。虽然孟静娴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是,果郡王还在,腹中孩子将来是要在果郡王府生活的。嫁入王府以来,孟静娴和浣碧闹过很多不愉快,从情势上来看,浣碧是一个“斗败者”。孟静娴害怕她死后,腹中这个失去亲娘保护的孩子,会成为浣碧这个“后娘”的泄愤对象。所以,她再次重申了,自己求子过程中,所用手段并不光彩。让浣碧明白:她们两个侧福晋是一样的,谁也没有走进果郡王的心,以此来熄灭浣碧心中的妒火。另外,孟静娴是替甄嬛和六阿哥死的,甄嬛对她和她腹中的孩子有愧疚心。临死前,孟静娴重申了“醉酒求子”这一件事,也是为了激发甄嬛的同情心,利用她这个“熹贵妃”对浣碧的威慑,来保全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

第二个目标:走进果郡王的心。这宫里宫外,爱慕果郡王的女人不少,但最后真正在果郡王心中有位置的,就只有甄嬛和孟静娴。甄嬛自不必说,人家有“主角光环”加身。孟静娴是怎么在果郡王装满“嬛儿”的心里硬是挤出了一点位置呢?除了温柔贤淑的性情、进退有度的举止以及为他十月怀胎的辛苦之外,死之前,那一份针对“醉酒求子”的道歉,也击中了果郡王的心。整个剧中,孟静娴是第二个得到果郡王“我会陪着你,我会一直都陪着你”的承诺的女人。之后,她虽然死了,却留在了果郡王心里。04、只用一招孟静娴之所以能三次“赢”甄嬛,也没有用到多么高深的计谋,而是只用了一招——适时适度的服软!甄嬛自视甚高、遇强则强。

纵观这后宫,凡是想用蛮力、计谋、权势来碾压甄嬛的人,都落不得什么好下场,包括皇上!相反,甄嬛对性格绵软,肯于拜服自己的人,却不大为难。从刚入宫时的安陵容,到后来的淳儿,再到请求加入战队的欣贵人以及“老好人”敬妃,甄嬛都多多少少帮助、保护过她们。浣碧跟随甄嬛这么多年,却没能掌握甄嬛的这一性格特点,一味与之“争”。争皇上多看谁一眼,争谁能为甄家带来更多荣耀,争果郡王的心里装着谁,争母亲的名字进不进祠堂,自己的名字里带不带“玉”、从不从“女”……然而,她空有争的心,又没有争的才能和手段,甄嬛对她好,也不过是尽义务罢了。孟静娴仅见了甄嬛三面,就凭借女人的直觉以及知情人的介绍,精准地抓住了甄嬛的性格弱点,为自己谋利。

她与浣碧之间,高下立见。以孟静娴“以柔克刚”的本事,如果她不是运气不好,早早被毒死,那么,果郡王的人生结局,可能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