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实:潜伏满洲7年,身份揭晓后,父亲张景惠沦为战犯

梦之看历史 2023-01-15 12:13:03

红色卧底张梦实,原名张邵纪,1922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一座洋房子里,他的父亲就是后来出任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张景惠。1938年-1945年期间,张梦实凭借自己的身份,成功潜伏在父亲的身边,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为苏联搜集了关于日本在东方发动进攻的战略情报,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梦实

张梦实的母亲徐芷卿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戏剧名伶,父亲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 ,在张作霖发迹的时代,一度出任奉军的副司令,可以说张梦实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豪门贵公子。他出生的时候,父亲张景惠已经51岁了,因为是老来得子,所以备受宠爱,一直到他9岁的时候,张梦实都还不会提裤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九一八事变后,张景惠投靠了日本人,成立东省特区治安维持会策划哈尔滨独立,使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就侵占了哈尔滨,张景惠对日本人的逢迎巴结与的卖国行径引起了国人极大地愤怒与不满,这其中也包括他13岁的儿子,张梦实。

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这种认贼作父卖国行为不满,倍感屈辱的张梦实愤然离家出走,只可惜刚到新义州就被父亲派人截回,并严加看守。只是父亲张景惠的这种行为非但没有让张梦实屈服,反而让他更加厌恶自己的父亲,和自己所处的被奴役的环境。

1938年,为了摆脱自己的父亲,也为了学习先进的文化更好的实现自己报国的愿望,在堂兄张劭维的鼓励下,张梦实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在日本留学期间,在张劭维的引领下,张梦实接触了马列主义产生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在那里,他遇到了一批和他有着同样救国理念的热血青年,在学习与交流期间,张梦实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革命热情逐渐增强,为此,他毅然的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左起:夫人徐芷卿、张景惠、张梦实、张劭维

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最艰难地的阶段,原本,苏联为了防范日本在远东可能发起的进攻,曾在远东布下重兵,但是纳粹德国的不宣而战使得苏联遭受到巨大的损失。欧洲前线战况急剧恶化,需要调动部队回国驰援,可是日本又着实是一大害,不能不防。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时刻,张梦实接到了一项特殊的命令:他需要在一周内摸清日军前线总指挥山下奉文的行踪,并推断出日军接下来的行动。

时间短,难度大,但是接到任务的张梦实丝毫没有犹豫,立马就开始了行动。当时他的父亲张景惠是伪满洲国的总理,深受日本人的信任,可以接触到很多核心的机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张梦实以学习为名,每天进出其父的办公室,查看相关的机要文件,没过多久,他就在一份文件中查到山下奉文辞去满洲防卫军司令的职务,可是这份文件并没有写出山下奉文接下来的动向。

山下奉文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消息,张梦实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打探关东军、华北军高层的动态,但是一直都没能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有一份文件引起了他的注意,根据这份文件,张梦实了解到关东军的精锐部队已经开始集结南下,但是驻守在东北的日军高层却没有任何变化,凭借着作为一名情报人员的本能,张梦实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根据这份文件,他判断山下奉文很可能已经到达了南方,果然,没过多久,另一份文件证实了张梦实的判断:1941年11月26日,山下奉文已经秘密抵达三亚。

由于张梦实的准确判断和情报送出的及时,苏联军方迅速调整了军队的部署, 这苏联后,将远东地区的苏军调往前线保卫莫斯科,这次军事调动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起到关键作用。对苏联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做出的贡献也无法用价值衡量。

斯大林

当战争进到1943年的时候,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失利,日本本土不断遭到美军的袭击,在上级的命令下,张梦实提前结束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到其父张景惠的身边,如果说之前只是张梦实利用其父的身份做一些情报搜集工作,那么现在,张梦实开始作为一名正式的潜伏特工活跃在情报工作组的一线。

张梦实被我党秘密的安排在长春情报小组,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条件,张梦实将一批我党同志安插到伪满洲上层机关和要害部门,为我党在日伪政权的核心部门布下一批眼线。

张景惠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一天到晚配合着日本人"防共灭共",可是最大的红色卧底却一直潜伏在自己身边。

少年张梦实

尽管张梦实的工作十分危险,但由于张梦实经常和父亲参加伪满高层的聚会,左右逢源,加上他做事滴水不漏,不仅哄骗住了狡猾的敌人,就连我党内部也只有少数掌握核心机密的领导才知道他的身份。而这也为他日后被当成战犯关在西伯利亚5年埋下了隐患。

日军战败后,伪满政府人心惶惶,很多伪满大臣都想着要逃到国外,为了阻止他们的计划,张梦实利用自己是张景惠俄文翻译的身份,与苏军"长春城防司令部"取得联系,将伪满高官的逃跑动向报告给了苏联政府。

1945年8月30日,得知伪满大臣准备逃跑的消息,为防意外,张梦实以开会的名义的将他们带到了苏军驻华部队总司令部。见到他们后,苏联的格瓦廖夫上将就对张景惠等人说:“听说你们很想念溥仪,溥仪也想念你们,既然今天天气这么好,所以我要送你们到那里去。”

随后张景惠等全被押解到长春机场,苏军按名单一一核对人头,点到名的人需要立刻登机。由于事发突然,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张梦实没有来得及和任何人打招呼,于是张梦实的名字也出现在了战犯名单上。当张梦实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一脸诧异: “为什么叫我上飞机?我不是当官的,更不是汉奸,不过是受苏军方之约临时充任俄语翻译而已,怎么可以连我也带走呢?”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一名苏军大校板着面孔说:“这是总司令部拟的名单,不能更改!”

就这样,无法证明自己身份的张梦实也被当做战犯和一堆由伪满大臣和高官构成的汉奸,一起被抓到苏联,关在了伯力监狱。

末代皇帝:溥仪

由于事发突然,根本就没来的及向组织打招呼,一直到他被逮捕,他的妻子徐明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以至于根本没有人能够证明他的身份。在监狱里,作为一名知道自己这是身份的特殊“战犯“”,张梦实心里十分难受,他曾不止一次的向苏军申诉反映,要求苏军核实自己的身份,放其回国,但苏方管理人员说:“这么大 的一场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事情太多 了。哪里能有时间专门研究甄别你 一个人的事?等你们的政府一成 立,马上送你回去。”

没有任何办法的张梦实就这样与他深恶痛绝的一群战犯一起被关在了伯力监狱,一关就是5年。在苏联的时候,鉴于张梦实出色的工作能力,曾经有两名苏联军官找到他,承诺他只要张梦实愿意为他们工作,他们立马就把他送 到大连,可是归心似箭的张梦实毫不犹豫的就拒绝了这个条件。因为他想要堂堂正正的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老年张梦实

一直到1950年5月,张梦实作为第一批被遣返回国的战犯终于回到了中国。被关押在沈阳监狱,一天监狱给关押的战犯每人发了一张一张个人简历表,其中有一栏是“是否参加过何种反动会道门?”一直没有办法证明自己身份的张梦实眼前一亮,顿时知道怎么去证明自己的身份了。

他用笔勾掉了“反动会道门”,并在旁边写到“没参加过反动会道门,参加过东北青年救亡会”,并注明了证明人。老话说人在做,天在看,好人终归有好报。就这么巧,张梦实填写的一 个证明人正好就在东北公安部工作,而且管理着这个监狱。 东北公安部看到表格后找到了张梦实的证明人,在核对完身份后后很快将他释放, 重新分配了工作。

张梦实父母

终于可以堂堂正正的为祖国出一份力了,张梦实百感交集,于是就在此时向组织申请将自己的名字张邵纪改为张梦实,表示着梦想实现了。

当父亲张景惠 随同溥仪等人作为第二批遣返战犯回国时,张梦实已经是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看守了。一墙之隔,两重身份,父子二人截然不同的结局令人不胜唏嘘。

1956 年,张梦实正式入党。先后担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日法系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张景惠至死都没有能够再获自由,但很多年以后,张梦实在档案馆中看到了父亲的自白,其中有一句话,父亲写道:感谢政府对自己的宽大,感谢政府给自己 的子侄一条出路。在经过了半生跌宕起伏的“潜伏生涯”后,张梦实终于和家人一道过上了平稳而安逸的生活。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