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季文史
文/四季文史
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其原因是,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间的黑暗斗争无休无止,导致双方势均力敌,针锋相对,权力的天平已经被打破。期间,十常侍假传太后旨意,伺机杀了何进。
一、东汉末年宫廷乱象
十常侍是皇权的依附品,是皇权刻意培养的第三方势力。倘若没有宦官势力,恐怕东汉帝国早就进入了门阀士族轮流坐龙椅的时代。所以说,十常侍与士族集团是一对天敌。然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灵帝偏信宦官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他们横行朝堂、权倾朝野,他们的亲戚、子弟等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何进,是汉灵帝的小舅子,被封为大将军,一时间这个外戚也大权在握。为了制衡权力、收回权力,汉灵帝任命十常侍为元帅,牵制何进,所以导致二者水火不容,矛盾百出。随着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何进身为大将军不断镇压黄巾军,期间不乏有曹操、袁绍等部下为之效力。
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较量
宫廷乱象一直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上演,剧情相似,主要的政治势力的较量,要么文臣武将,要么外戚宦官,总之皇帝有时候会被这些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没有自己的主政策略。
随着十常侍权力的不断扩大,加之何太后与何进这些外戚势力的扩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一触即发,经常上演明争暗斗,各自放冷箭的情形。何进明目张胆地调动州牧董卓进京专门诛杀十常侍,明的暗的一起来。十常侍也不示弱,暗地里几个人一直在密谋搞事。尤其是汉灵帝去世以后,两个儿子,太子刘辩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王美人所生。本来刘辩即位顺理成章,可是汉灵帝生前不这么想。
汉灵帝认为,刘辩年龄小能力弱,外戚势力又太强大,这不又走入外戚专政的节奏吗?刘协虽然也年幼,但是他更聪慧,又没有外戚势力掣肘,他当皇帝可以独立行使皇权。思来想去,他决定冒险,叫来小黄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将刘协托孤于他。
汉灵帝本以为他已经将军权交给蹇硕,应该可以控制得了何进。岂知蹇硕离开了皇权的支撑就不灵,何进根本不听蹇硕指挥。蹇硕除了自己的上军,其余七校尉指挥不动。更可怕的是,汉灵帝驾崩,十常侍选择了投靠以何氏为代表的皇权。
最终,十常侍假传太后旨意宣何进进宫议事,不料他落入十常侍的圈套,最终何进将军被十常侍所杀。
三、权力的天平一旦失衡,抢占先机主沉浮
一直都是暗流涌动的风云诡谲和干戈战火。有的表现的十分明显,有的则很模糊,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十常侍和何进之战没有谁对谁错、孰是孰非。何进是大将军,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包括后来成功镇压黄巾军,算是有功之臣;十常侍是一群宦官,他们基本上是扰乱朝廷的角色,不得民心。
话说回来,十常侍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以袁绍为代表的豪门士族,是他们逼着何进选边站,以诛杀十常侍,作为入伙的投名状。所以,严格来讲,这场动乱不应该叫“十常侍之乱”,而该叫“袁绍之乱”。而且,外戚集团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也是造成十常侍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何后选择了宦官,而何进则选择了士族。
不难看出,何进本可以轻松诛杀十常侍,可是在内部决策分歧的情况下,何进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被逼上绝路的十常侍打了个防守反击。所以,为了抢占先机,为了活命,十常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对于“十常侍之乱”您怎么看呢,欢迎关注@四季文史,欢迎点评。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